融入大学新环境 人际交往也是“必修课”

融入大学新环境 人际交往也是“必修课”
2024年06月07日 00:00 新京报

  进入大学后,如何处理同学、舍友、恋爱、师生等人际关系,也是一门每个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社交“必修课”。美好的人际关系,将为大学四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印记。在大学校园中如何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当和舍友出现矛盾时,大学生们应该如何处理?专家和辅导员从恋爱关系和宿舍关系两对人际关系切入,为准大学生们支支招。

  恋爱关系

  在“象牙塔”内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是否谈个恋爱”是大学生们绕不开的话题。不少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可能对恋爱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体验和概念,“如何谈恋爱”也成为了让许多大学生困惑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恋爱公开课”,帮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亲密关系”。

  培养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

  虽然每个人有权利自主地选择是否进入恋爱关系、是否从恋爱关系步入婚姻关系,但即将面临爱的选择时应该做好什么准备?面对亲密关系的冲突应如何解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申子姣便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并经常在大学课堂上讲授“恋爱心理”等专题课程,她为高考考生们带来具体建议。

  有人说恋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申子姣认为,“水到渠成”也蕴含着提前的准备:先把“沟”挖好,“水”到后方能自然变成“渠”。因此,在主动争取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之余,学生们也可以注重在平时培养“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有四个核心要素,即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无论是在恋爱关系中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亲密关系中,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具体来讲,关心是指对生命及自己所爱之物的积极关心,在关系中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希望ta好;在关系中要葆有责任心,关心ta的精神需求,回应对方表达或尚未表达的愿望;尊重我和ta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尊重其独特性,尊重彼此间存在的差异;以了解为前提,在了解后方能更好地尊重ta、关心ta和承担关系中的责任。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申子姣强调了六点原则。首先要清楚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有人可能会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我不说但ta能猜到我的心意才是爱我’,如此得到的惊喜固然更令人欣喜,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个人的想法高度复杂,他人很难直接明白自己的内心需求,猜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且会为冲突埋下伏笔。”申子姣说道。

  其次,要多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感觉;要有效地倾听,寻求解决之道;要有意识地控制情绪温度;关系中的冲突难以避免,在冲突后积极修复,关注冲突背后双方真正关切的点;最后,要运用爱的语言,为关系“存款”。申子姣解释,“存款”的方式包括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精心的礼物、身体的接触。根据双方的喜好表达合适的爱的语言,有助于加深彼此相互理解和亲密的程度。

  “真诚是核心的价值理念。首先对自己真诚,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对他人真诚,勇敢地向关系中信任的ta敞开心扉、坦诚相待。”申子姣强调。

  针对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问题,申子姣认为,冲突本身不是问题,解释和应对的方式才可能成为问题。冲突后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性的沟通,前四种沟通均存在缺陷。因此,在冲突中,申子姣建议学生们能将注意力从关注对方的指责转移到回应对方的需要上,从而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宿舍关系

  进入大学的校园,不少学生们开始体验四年甚至可能更长久的宿舍集体生活,期望遇到一个好室友是大家的共同愿望。许多案例已经证明,宿舍关系对大学四年至关重要。好的舍友关系经过四年合作,集体保研或者都有一个好的就业、深造方向,在多年后还会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宿舍关系好了,在校园里就有了安心的家

  “宿舍关系其实是一个从坏到好的连续体。宿舍关系不好,可能带来一种漂泊感,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业状态;宿舍关系好了,在校园里就有了一个安心的家,还可能收获一辈子的好友,结交一起乘风破浪的战友。”申子姣表示,营造良好宿舍关系的过程,其实正是学习如何面对人际差异的过程,也是深化自我认识、促进社会化进程、甚至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有的同学因为害怕受伤,永远被动等待,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机会。而靠讨好对方得来的关系,也是非常脆弱的。”申子姣强调。

  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住在一起,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性格特征各有差异,发现冲突和矛盾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何处理宿舍关系矛盾?申子姣借由一个生活习惯上常见的冲突——作息时间不一致,来介绍处理冲突的思路。第一步要充分评估现状,喜欢早睡的同学可能特别讨厌晚睡的同学对自己的影响,那么ta愿意冒着尴尬的风险去好好谈一谈吗?如果不愿意,那就是放弃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承担相应后果,而不是单纯抱怨。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把冲突个人化了,觉得别人的行为是针对你的。或者觉得对方有一件事做得不好,就是整个人都很糟糕,但ta可能只是没有扮演好舍友的角色,但仍然可以是个好学生、好子女。”申子姣建议学生们遇到问题要看到一个人的全貌和积极的一面,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行为。

  “我经常跟学生们说看人要多看优点,不要太斤斤计较,大学集体生活需要理解和包容。”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陈星翰也强调沟通的重要,“如果有摩擦,要及时沟通解决,不要生闷气,以至积怨很深才爆发出来。”

  第二步要澄清彼此的目标和需求。申子姣认为,晚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非常多样的,有些学生靠早睡来追求健康高效,而有些学生可能恰恰是在晚睡的时间里,追求身心的平衡自在。舍友间要在各自的立场中找到共同的需求,这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缠在谁对谁错的细节里。

  陈星翰提到,比如打游戏如果打到很晚,敲键盘、开语音说话会很吵闹,“你认为自己自由了,到了大学打游戏想打到几点都行,但从其他舍友角度来讲,是剥夺了他们好好休息的自由。”所以,从同学关系角度来说,“自由”也要辩证看,对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至少要做到不影响他人。

  第三步,申子姣建议,与其探究谁的责任,不如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彼此都要积极提供可行的建议,或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比如确实睡不着的,要不要考虑用耳塞、音乐、助眠的精油来帮助自己?睡得晚的,能否备上光线暗一点的台灯,使用静音鼠标和键盘?“办法总是可以有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彼此感受到‘你是我的室友,你很重要,我很尊重你,所以我愿意为你作一些让步’。”申子姣强调。

  陈星翰建议,寝室可以形成自己的管理规定或公约:几点熄灯睡觉;几点之后不能大声喧哗或者外放手机;多久打扫一次卫生、谁来打扫、怎么排班……“我们学院有特色活动寝室文化节,让学生们装点自己的寝室,展现宿舍文化,以寝室为单位形成有凝聚力的团体。”

  新京报记者 刘洋 苏季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