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课“红黑榜”:别让“水课”上“红榜”

大学选课“红黑榜”:别让“水课”上“红榜”
2024年10月29日 15:26 新京报

  “某某老师的太极拳课程很轻松,红榜!”据报道,选课“红黑榜”在很多大学存在。课程轻松、给分好的列为“红榜”,课程困难、给分差的列为“黑榜”。每到选课时,“红榜”老师的课程总是供不应求,而“黑榜”老师的课少人问津,甚至有些课程因选课人数太少而取消。

  以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高低来排课程“红黑榜”,这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但学校、老师不能迎合这种选课心态,降低课程要求、考试难度,成为学生好混学分的“水课”,而要坚持严把培养质量关,打造高质量的“金课”。

  简单以成绩合格率、优秀率排“红黑榜”,不会引导学生理性选课,还可能严重影响大学教风、学风。

  大学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选课”“选师”,来促进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学生选课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提高学绩点(GPA),那么,要求严、难度高的课程反而没有学生选。这就会形成对“严师”“优质课程”的逆淘汰。

  因此,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扭转学生这种轻松获得高分的选课心态。为推进破除唯分数论,我国部分大学已经对大学考核评分进行改革,实行等级制而不是百分制,避免学生为获得高分,而不去选难度高的课程。

  其次,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严厉杜绝教师以“放水”来吸引学生选课。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必须坚持教师专业同行评价,严格按照课程质量标准,来评价教师的上课质量。

  另外,当前一些高校存在考研高考化倾向,学校也为学生考研“开绿灯”。这导致非考研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要求都降低,无疑影响大学生接受完整、高质量的教育。

  对此,大学必须坚持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建设,确保每门大学课程都“货真价实”,每一个学生获得的学分都有含金量。

  □熊丙奇(教育学者)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