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正文

樗树下的止庵

http://www.sina.com.cn 2001/05/15 09:44  北京日报

  止庵原本是学医的,当过医生,做过记者,后来随波逐流,也曾“弃文从商”,到一家外国公司当雇员。而下班之后,或休假的日子,还是想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这才明白,对于他,骨子里“文”是弃不得的。现在,终于下决心不再给人家当“伙计”了,宁可赋闲在家,想集中精力,好好地读书编书写书。他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应该说,他从文,是承继家学。他写了很多的诗,几乎每一首诗都经过了父亲的修改。在父亲的鼓励下,后来他写起了随笔,竟一发而不可收。他认为,好文章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家的好文章。他思想上受庄子和卡夫卡影响最大,世界观多得之于卡夫卡,人生观多得之于庄子,两家的文章他非常喜欢,却学不来。一种是自己家的好文章。《论语》是,周作人、废名的作品也是。尤其周、废师徒二人的散文,最令他心仪,潜移默化地学习,学习中还编辑了《周作人晚期散文选》、《关于鲁迅》和《废名文集》。他说好文章就像一个人聊天一样,而最不喜欢的就是作态的文章。写文章不是演戏,不能拿着劲,老老实实说自己的话,本色才是文章上品,述而不作,是文章最高境界了。他写的主要是随笔,一种散文。他觉得散文家之所以成其为散文家,首先应该对历史、社会和人生有他自己一番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应该有个思想家的底子。这当是他的“夫子自道”吧。并且说:“这几年间我悟得一个道理,叫做‘史论皆文’,即是说我们要看好的散文,除了二周以降诸家之作外,还可以到20至40年代的文史方面的论著里去找,把这些合起来看,会发现我们的白话散文堂堂正正走的一条正路,而且结实得很。”对于认识散文,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眼界。这多年来,他这么看,也这么写的,至今已创作出一百万字的作品,出版《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画廊故事》、《六丑笔记》以及诗集《如逝如歌》。最近,有评论家写道:“值得一提的是,京派散文在当代的复兴。知堂、废名、李健吾曾是北平时期很重要的散文作家。五十年代后,这些超于功利,沉于纯粹审美静观的艺术,中断了多年。八十年代,随着张中行、谷林、止庵等人的出现,‘苦雨斋’式的散文,有了很大市场。张中行谈老北大,以及记人忆旧之作,有知堂遗风;止庵的随笔老到平和,兼得苦雨翁和废名的神力。”可见他作品的影响了。

  他业余爱好,看画;而最大兴趣,看书。小时家里藏书颇丰,无奈“文革”中被抄去烧掉了,书架上仅剩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以及一套《鲁迅全集》和《十万个为什么》。他许多历史知识,便从《毛选》注释中开始获得。那套《鲁迅全集》,1946年版本,二十卷,翻来覆去地读,那时他不过十多岁。及至后来认认真真地看了周作人作品后,认为周作人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文学家。而两家文章不觉得那么对立,同样爱读,哥哥是诗人,弟弟是学者。他多年来自称用心读的只有两本书,一是《庄子》,一是《论语》。《庄子》从1986年至1996年,起码读有十几遍,把不同版本对照着,并记下读时的感想思絮,整理后,就是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近三十万字的《樗下读庄》。精熟到若谁随意提及《庄子》中一句话,他可立即点明出自某篇。做学问总要有自己的依靠,自己的园地,自己的看家本事,他的依靠、园地、看家本事,就是《庄子》和《论语》。他认为,俗话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其实如果只读一两本书,不行,要有一定的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挑选一二本或几本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作品,所谓“一鸟在手”。不但思想上与之默契,而且文体上对自己也是一种影响。他读书,古今中外,喜欢的东西非常多,包括与自己文学趣味有差异的书,只要真好,一样喜欢。拒绝的非常少,除非是作态一路的东西。对于阅读,他确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所创作的大量随笔,其实就是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因而多与读书有关,便很自然了。他现在有整整十四柜书,一二万册,几乎都是近二十年来积攒的,毕竟父亲的书是毁于“文革”了。刚开始有书读时,他总是早早地到王府井书店前等候,一开门,即随人群蜂拥而入,出什么买什么,买什么读什么,起初是出书的速度赶不上读书的速度,渐渐地书出的多了,买的多了,以至读不过来了,现在正经读过的只有一小部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今生能把所买的书读完,他的愿望应该不会落空。他深知,鲁迅、周作人一辈的作家,不但懂国学,而且懂西学,读外国的东西不靠译品,直接读原著,领悟其精髓神韵。经历“文革”的人不用说了,连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都很吃力。就是七十岁以下的人,也应该好好读书,这多年来,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点书,好好研究点学问。或许这正是当今文坛,大师级作家很难出现的缘由之一吧,无论如何,沙漠上是建不起高楼大厦的。

  止庵,原名王进文。他有一习惯,签名用左手,我是尚未见他右手写字的,平时作文是否也是?读他那些文章,甭管长短,甭管写大书小书,品评大人物小人物,总觉娓娓而谈,举重若轻,想必左手之功了。记得他家房后有一株樗树,俗称臭椿树,昔人有言:“黄连树下弹琴”,他在樗树下读书作文,而且用以名书:《樗下随笔》、《樗下读庄》,不知以后还有什么《樗下……》问世呢,可见对樗树他情有独钟了。如今他已离开那座住了多年的平房,搬到高高的楼上,房后那株樗树却一刻不曾离开他,且时时荫蔽着他,因为樗树根早深深扎在《庄子》里了。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