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申屠老人
  你的剑很快
  笑话(女版)
  不是天才
  无双
  “人文精神”热潮背后的深重危机
  夜色
  你还好吗你还好吗
  花的心事
  生命在黑夜里绽放
  浓烈的黑
  无题
  幸福,在我的床上玉体横陈
  梯子人生
  黑暗中的阅读
  我的行为艺术史
  耐得重复
  有品
  对中国文学阳萎现状之思考
  美女作家--七十年代--沉默的石头
  忘记繁高
  万宝路(MARLBORO)
  拍手无尘
  两个太阳 鲜红如血
  无唇之吻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申屠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0/11/14 11:48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小红孩

  最后的几张相片终于照完,我找出申屠老人的两张相片赶紧跑到邮局。我买一个牛皮纸信封,用糨糊盒旁不怎么出水的圆珠笔写上:“浙江省深奥镇申屠俊老先生收”。然后把事先写好的信和相片放进去;再粘贴邮票及信封;最后把信扔进信筒,心里一阵踏实。寄信的过程已是古意盎然:有画着红线的牛皮纸信封,有面粉熬成的糨糊,有笔和纸(逼着你还得练练字儿),有生铁铸成的不可侵犯的绿色邮筒,还会有结实的帆布邮袋和按着一串车铃来送信的邮递员。这才几年呀,发封信都变得恍如隔世。

  深奥是个古镇,离杭州90公里。国庆期间,我们曾来到这里。我们差不多还是暑假去俄罗斯的人员组合,我三叔没来。本来也没我什么事,但上海宝贝坚持让小柯带上我,我就跟来了。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吕先生,30来岁,又黑又瘦,沉默寡言。他们说,上海杭州人满为患,不如去江南古镇看看。周庄一上来就被灭掉,俩上海人说,周庄已充分商业化,人也多着呢!而且,那儿的小贩净是刁民,游客常挨黑。最后,大家选择了深奥,一个谁都没去过的地方。唯一的信息是章姐(上海宝贝姓章,回到国内再不敢乱叫,怕别人侧目而视)不知从哪儿知道深奥镇镇长姓方。小柯立刻用手机打过去,字正腔圆地跟那边值班的讲:我们是北京的古建筑专家,上次跟你们方镇长讲过,要来你们哪儿看看明清民宅的保护情况,对,我们已到了,正在杭州,好,好,就这样吧。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已来到深奥镇。坦率地讲,一眼望过去,镇容镇貌比想象得差。沿街的小摊上摆满各种质量可疑但价格低廉的日用品:从花花绿绿的塑料器皿到黑轮胎底儿的懒汉鞋,应有尽有。一辆噪音很大的摩托车呼啸而过,望着骑车人消瘦的背影,觉得很像越南人。饭馆的大门都向街敞开(好像饭馆根本就没有门,我记不清了),几个汉子捧着大碗吃得津津有味,脸都红红的,看人时眼神发直,可能是刚喝完酒。有两只狗在餐桌下钻来钻去,显出一家人般的亲切。这里是全镇唯一的繁华街道,两旁的豪华建筑跟全国其他乡镇一样:墙面铺白色厕所瓷砖配兰色反光玻璃。

  镇政府的小院倒是干净整洁,值班的吴同志戴着一副黄塑料的圆眼镜,非常诚恳地把我们让进值班室,告诉我们方镇长不在家,但他会找一位老先生带我们去看。我发现,墙上并排挂着两副人像,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我凑过去看,那人有点憨厚,再看下面那红色的仿宋体字:华国锋主席。还真有这么个人嘿!

  小柯正在态度和蔼地跟人家打官腔:“咱们这里的老宅保护得还不错吧?”吴同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保护了一些,但拆的也不少。不懂呀。你们刚才经过的是新镇,老百姓都是拆了老房子搬到新镇来。也有老人不肯搬的,就还住在村里。我带你们进村吧,镇子里没有你们想看的。”

  深奥村其实离得很近,走过一条小河就是。吴同志找来一位老人,相互介绍说:“这位是村里最有文化的老先生,姓申屠,是个退休教师。这位年轻人是北京的古建筑专家。”老人看了一眼小柯,小柯很镇静,还微笑着点点头。吴同志让老人带我们看看,他自己就赶回去值班了。

  申屠老人个子不高,身穿兰色中山装,面带微笑,神态祥和。他用一种不太好懂的南方口音说:“先去看看申屠宗亲祠堂吧,就在前面。”他告诉我们,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姓申屠。

  祠堂的院门很窄小,但一进去就豁然开朗。殿堂高大宽敞,头顶上的房梁由几根粗实的原木支撑,让人看着就特别放心。祠堂的一面墙上用大红漆整整齐齐写着几幅毛主席语录,记得其中一条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木雕的老窗棂还在,但几乎所有的木雕人物都没脑袋。申屠老人说,文革时,人们把小木人的脑袋都给削去了,因为有封建色彩。毛主席语录那面墙的角落,放着一个看上去很旧的牌匾,我问老人:“那是什么匾?”老人回答:“贞节牌。乾隆时,浙江巡抚送的。”可惜我当时没走过去细看,也不知写了些什么。

  小柯问老人:“现在村里的人还在祠堂开会吗?”老人微笑着回答:“还开。”“那是不是开会的时候,不让妇女参加?”“当然。”

  离开祠堂,我们走出窄窄的院门。老人回过身,认真地把大门锁好,然后带我们去看其他地方。每到一个宅院,老人都是径直往里走(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并不打招呼,碰到人就聊几句家常,我们一点儿也听不懂。几个老宅看下来,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都有,申屠老人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但我没注意听,光东张西望了。老宅基本完整,甚至里面的明清家具,如条案八仙桌什么的都还在。一直沉默的吕先生问:“没有人来收购这些老家具吗?”老人回答,声音不疾不徐:“村里人都知道这些是古董,不会当破烂卖。而且,这些东西跟老房子一样,是祖宗留下来的,不能丢。好些已搬到新镇住的人,也把老家具放在亲戚家,不卖。”

  我发现,老百姓家门窗上的古装小人个个神气活现,脑袋都在,就问为什么。老人说,祠堂算是公共场所,政府要管;老百姓家就没人管了。

  看着这些仍住着人的老宅,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些房子少说也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虽有几分残旧,但气韵犹存。木门窗上的三国演义人物栩栩如生,连头发的飘逸都能感觉得到。房子的质量更无庸质疑,村民还在这儿住就是明证。可是,我们现在住的楼房,说起来也是钢筋水泥,怎么三天两头的找物业来修?我家还有你家的铁窗(铁比木头结实吧?)恐怕早已换过,因为生锈,因为变形。

  村边有条小河。在青石台阶上,有位妇女在漂洗衣服,她先把湿衣服拧成一团,再用一个木棰敲打,动作十分麻利。章姐说:“呦,现在还有这样洗衣服的!”我说:“你可别小看,没准儿这洗衣妇就是一高人呢!”

  我们还经过一个小理发店,设施简陋。有个满脸胡须的男人正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理发,小孩哇哇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偷瞟我们一眼。

  申屠老人带我们在一栋小木楼前停下,他告诉我们,这是戴笠小老婆以前住的地方,后来一直没人住。小楼里面空空荡荡,我们顺着满是尘土的楼梯,登上二楼,陈年的木板在吱吱作响。老人指指窗子说:“原来,还有一层铁窗。当年戴笠为了小老婆的安全,特意叫人按的。大跃进时,给拆下来炼钢铁了。”我问:“戴笠常来吗?”老人说:“我记得来过两次。他来的时候,都是十几个人一起来,戴着同样的帽子。”“什么样的?”“白色的草帽。身穿白衣,九档扣的,裤子也是白的,腰缠黑色绸带。那黑绸带还故意垂下一大截,走起路一摆一摆的,十几个人都是一个样子,分不清谁是戴笠。你看,现在我们眼前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原来可是一座大花园。过去,常在这里演戏,我们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戏。”“那后来呢?”“后来就解放了,小老婆病死了。她有个儿子,戴着一顶绿军帽被拉去劳改。”“是戴笠的儿子吗?”“不一定。小老婆还有别人。”

  太阳已落山,漫天晚霞,我们站在小楼上,真有点夕阳西下人去楼空的宋词意境。小柯举起相机,对申屠老人说:“我给您照张相吧?”“给我?”老人盯着小柯,目光炯炯。小柯说:“是呀!”老人笑颜逐开。这个情景,让我想到《走遍美国》的一个镜头:乐观幽默的Grandpa来到儿子家,孙甲对孙乙说:“Let’s give him our presents,now.”孙乙说:“Good idea!”Grandpa一下子来了精神:“Presents?For me ?”

  离开小楼后,老人执意请我们到家坐坐。他家也是在一个古宅院里,但只占其中的一间,老人说,是土改时分的。他推开木门,发出吱扭的声音。等他们都进了屋,我又轻轻推了两下大门,那悠长而沉重的声音,几乎催人泪下。

  欢迎访问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