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3

  教育选择,是所有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刚刚过去的中高考热潮中,不少家长和学生都选择走向更加国际化的教育之路,然而如何走这条路,是选择国际学校?还是出国留学?如果出国,英美澳加,到底哪里更适合孩子?……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学生和家长。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本期国际教育大咖说,小浪请到了瓦萨学院知名校董洪晃和瓦萨学院现任校长Elizabeth H. Bradley,一起来谈谈如何为孩子规划适合的国际教育之路。

怎样规划孩子的教育之路?先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入手

  “我的孩子多大出国好?”

  “出国留学选英国、美国还是加拿大?”

  “世界大学排名那么多,究竟什么学校适合孩子?”

  在采访前,小浪先行收集了家长群(请添加新浪国际学校小助手入群,小助手ID:sinazhushou)内的疑问,不少家长都提出了上述的问题,于是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向两位大咖讨教,洪晃老师给出的答案让小浪深表赞同:“其实你的孩子多大岁数离开你,你应该最知道,因为你最了解你的孩子。”比起咨询所谓的“专家”、中介和校长,家长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解自己的孩子身上。“以什么年纪适合出国为例,如果他是一个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你过早地把他推出去,他可能接受不了,可能对孩子的产生精神上的打击,会使他终生有一个特别大的坎儿,而且很早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情上的挫折。或者是你的孩子特别独立,那样你也别拦着他。”

  Elizabeth Bradley校长补充道,为孩子做教育规划的过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这一过程不仅是为了实现把孩子送去留学这一目的进行的,而是一个全家人都可以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家长也应该用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

  的确,教育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解决焦虑的手段不应该诉诸外因,家长们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先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入手,深刻考虑孩子的独立能力、交友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帮助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洪晃老师也分享了自己为女儿择校的经验:

  “我在考虑送我女儿出去读书时,我就在想美国的高中和欧洲的高中、英国的高中、澳洲的高中的教育区别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特色?我要想我的女儿是什么样的,她会更适应在哪个教育制度?还有,她是住校学校,还是走读?我也会考虑她交友的能力,如果说她很会交友,而且很善于交友、乐于交友的话,她就应该去住校学校,因为她自己会有很多朋友。所以,我觉得第一一定是research,调研。第二,特别重要的是跟孩子商量,因为那是她的生活,所以她必须要参与到这个决定中,不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更不能直接跟孩子说‘你明天去美国读书’,就轻易决定了。所以,这两件事家长一定要做,第一是自己要做足够的功课,第二要跟孩子商量。”

瓦萨学院知名校董洪晃瓦萨学院知名校董洪晃

留学前应该转变学习观念,保持开放、独立和永久的好奇

  孩子在留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Elizabeth Bradley校长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取决于每个孩子本身,但有几点是共通的: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只有自信才能帮助孩子在新的国家、新的文化、新的语言环境中获取安全感;其次是语言能力,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语言能力不过关,那样连基础的生活都比较困难;第三点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在国外学习和生活,这是非常必要的能力。

瓦萨学院现任校长Elizabeth H. Bradley瓦萨学院现任校长Elizabeth H. Bradley

  经历过东西方教育、对两种教育有着深刻理解的洪晃老师进一步补充,“其实国内的学习方法和国外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中国的学生有时候到国外不适应的话,并不一定是语言问题,因为中国有很多国际学校的孩子,语言非常好,但他不适应的是学校的文化和学习方式。”因此,提前让孩子适应从国内到国外学习观念和文化的改变,尤为重要。

  不少中国家长在海外被称为“Helicopter”,直升机家长,因为他们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多事情都为孩子包办,比如会代替孩子跟老师反馈“我家孩子第几课什么地方没听懂”这种问题。这种父母整天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不顾孩子的真实需求,其实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然而国外的生活、学术环境与国内完全不同,顶尖名校在录取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瓦萨学院为例,被录取的学生不仅高中时成绩名列前10%,还需要有丰富的社区服务或是创意活动经验。比起那些只有优秀考试成绩的孩子,成绩优异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才更受名校青睐。

  洪晃老师本人就毕业于这所1861年建校、被US News评为“最难被录取的大学之一”的美国顶尖文理学院,瓦萨学院。谈及自己这段留学经历,洪晃老师回忆说那是一个难忘的里程碑。“对我来讲,瓦萨学院是我人格塑造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在这里学到两点影响我一生的东西,一个是独立思维能力,另一个是‘learning how to learn’。这段经历让我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永久的好奇心,让我能接受新鲜事物和不同的挑战。”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洪晃老师更希望帮助中国孩子,在走出国门前转变学习观念,培养独立人格,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今年夏季,洪晃老师和Elizabeth Bradley校长与DDC天乐勤教育合作,将瓦萨学院的夏校课程带来了北京,让中国孩子近距离感受美国大学课程,实地体验世界名校课堂。

  “我们希望出去留学的孩子,他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要去学习,他要学会提问,他要去学会挑战一些老师的观点、老师的做法,甚至是跟老师去积极地讨论怎么样能做得更好。”洪晃老师说,“我特别希望这些课程能够真的在家长把孩子直接扔到美国之前,让他知道美国的老师和美国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这个体验,你就可以更好地做决定,你到底是在国内上学,还是去美国,还是去英国?你的选择就会更明智一点。”(文/赵润琰)

拒绝耶鲁“求爱”的名校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教育出品的《国际教育大咖说》,我是主持人铖昊。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刚刚结束,随着中高考的热潮退去,家长和学生除了选择国内升学这个道路,还有很多其它的道路,比如说会选择进入国际学校,进入留学这个通道。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两位重磅嘉宾,为咱们解读一下家长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比如学生在毕业之后会去哪里留学,是去美国、英国还是其它国家?升学规划应该如何去做?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重磅嘉宾,现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位是来自美国著名的文理学院——瓦萨学院的第11任校长Elizabeth H. Bradley,请跟咱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Bradley女士是哈佛大学本科毕业,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以及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曾任耶鲁布莱迪约翰逊大战略计划主任。

  第二位就是咱们瓦萨学院的知名校董——洪晃老师。

  洪晃:大家好,我是洪晃。

  主持人:洪晃老师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工作以及生活的经历,所以今天我们把她邀请到这里来,也是可以给大家分享更多的国际教育的资讯。

  接下来就开始咱们今天的讨论。

  首先,先欢迎一下Bradley校长。您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您这次来到中国是有更多的招生信息来跟咱们分享吗?

  Elizabeth H. Bradley: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也很高兴能和洪晃一起参加这个访谈。

  我上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是以教师的身份,我当时是作为老师参与“巾帼圆梦”女性创业课程任教了四年,而这次来是以瓦萨学院校长的身份,我也很高兴能够回答任何和学校以及招生环节有关的问题。

  主持人:那么大家都知道瓦萨学院是全美排名第11位的顶尖文理学院,今天咱们邀请到了瓦萨学院的校长,就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因为我们知道瓦萨学院的校训是“Purity and Wisdom”,那么您是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去落实这个校训呢?以及咱们这个学校有什么特色呢?

  Elizabeth H. Bradley:首先谢谢你,让我们回顾历史,瓦萨是在1861年建校的,它一直以来都被认作是一个教育质量非常高的文理学院。当然现在在美国的排名也是前20的状况。瓦萨的校训“纯洁与智慧”,这两个词最初是用来形容希腊女神雅典娜的,在我的理解里面,“纯洁”它代表的是一种诚实和一种透明化的态度。而“智慧”则是代表着能够对于复杂问题有着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今天虽然我们不再使用这条校训,但这两种精神依然为我们所秉持。

  主持人:那么谈到了瓦萨学院,它的排名一直是非常地高,它的录取率也是特别低。我们从网上调了这么一组数据,瓦萨学院是被US News网站评为“最难被录取的大学之一”。所以,我们也看到了2022届的学生的录取率为24.6%,而且68%的学生高中成绩排名前10%。有了这样一组数据,想必很多家长都很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很难进这所学校?如果我想进这种顶尖文理学校,我要如何做呢?是不是瓦萨学校只是适合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

  Elizabeth H. Bradley:瓦萨录取的学生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但是需要尽量满足的几点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第二,尽量需要在高中的成绩排名是年级的前10%。以及我们会很喜欢那些不仅仅是生活在课堂中的学生,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地去参与社区服务,尽量去进行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并且热爱探索、展现领导能力。因为在瓦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去学习如何学习新的东西,所以学生能展现出这些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就读瓦萨学院是怎样一种体验?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我们也知道瓦萨学院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天也邀请到了著名的洪晃老师,她如今是瓦萨学院的知名校董,当然当年在瓦萨学院毕业之后,也是在美国继续了她的工作事业。想问您一下,瓦萨学院留给您最大的印象是什么?您觉得瓦萨学院最有特色的一点是什么?

  洪晃:我觉得瓦萨对我来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其实我们对待大学,家长总会觉得这是给你一个将来工作的敲门砖。但是实际上在美国文理学院,它是你人格塑造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讲,瓦萨学院能够带给我的最重要的几点我从学院带出来的,一个就是独立思维能力,就是说我知道我自己应该怎么去想问题,用我独特的观点去看待一些问题。

  第二,刚才校长所说的learning how to learn。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会碰见到无数你不知道的事情,但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怎么样去学习,用什么方式去处理一个新鲜事物,怎么样去看这个事情我将来该怎么做,这个很重要,我觉得这个的的确确从我那一代的瓦萨的学生开始,一直到Bradley校长,都是坚持Learning how to learn这样的一种教学方针,一直是坚持下来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所以说瓦萨学院不仅仅是给了你一个很好的文理学院的平台,也塑造了您的个人性格,以及说对今后都有很大的影响。

  洪晃:是的,任何好的大学都会对学生有这样的影响,包括中国的像北大、清华,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清华是“不问东西”,就是各种各样的,我们都是带着在学校里赋予我们的一些价值观念,实际上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初衷是在大学里形成的。

  主持人:人生的价值观这种。

  洪晃:对。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瓦萨学院不像一般的大学,它是属于文理学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思考的独立。我也了解到之前瓦萨学院是拒绝过耶鲁提出的合并这个观点,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是拒绝了耶鲁大学求爱的一所学院。想请Elizabeth H. Bradley校长谈一下,您是怎样理解瓦萨大学拒绝了耶鲁大学的“求爱”?您是一路藤校出来的,您觉得瓦萨和其它的藤校有什么区别?

  Elizabeth H. Bradley:当耶鲁和瓦萨讨论是否要合并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发生在50年前,当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当时瓦萨的这个决定在校园内也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讨论,但最终这个事情并没有发生,而是两个学校都变成了男女混校这样的一种状况,相当于是女性可以进入耶鲁学习,男性可以进入瓦萨学习。我认为对于瓦萨来说,是瓦萨做过的最好的一个决定,因为瓦萨是一个有着非常独特特色的学校,它非常大胆,具有先锋精神,它也并不惧怕去拒绝别人,如果说这样的拒绝能够让我们走到更好的地方的话。而我认为这些特色在当下这个时代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一所优秀的大学必须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能为已经存在的老问题找到新的答案,我很高兴当时瓦萨做出了这个决定,在过去的50年里开始实行男女混校。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确实听您讲完之后,我觉得瓦萨拒绝了耶鲁真的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刚刚您有提到说瓦萨是有一个从女校到男女混校转变的过程。它的转变您觉得最大的好处在哪里?听说瓦萨是七姐妹文理学院之一,那您觉得瓦萨跟其它女校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Elizabeth H. Bradley:我认为瓦萨从女校转变为男女混校,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这使得瓦萨变得更加开放,这样一种转变,能够带来更多关于性别问题的对话与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走出校园后的世界,瓦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女性主义这类社会思潮;瓦萨学院的男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女性主义以及包容和接纳他人的重要性,不管这个人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阶级如何。这样一种价值观是瓦萨学院现在也非常重视的,同时我也认为转变让瓦萨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学校,可以和其他美国大学进行更多合作,包括很多藤校。比如说我们最近开始的一个新的项目BAMPH,是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本硕士。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与达特茅斯学院的合作项目,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工程师的话,可以参与一个和这个学校合作的项目,相当于你可以同时拿到瓦萨的学士学位和达克毛斯学院的工学士学位。这些合作使得瓦萨更为优秀,我们可以从校际合作中受益很多。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介绍,听完了您讲的之后,确实瓦萨学院不仅是可以培养个人的独立气质,也可以在学术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接下来想问一下洪晃老师,因为谈到独立的气质,我想到之前看过您的一个访谈,您是在访谈上说瓦萨学院培养了您的艺术气质,包括独立、自由的个人风格,您觉得瓦萨学院对您产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刚刚咱们谈到了是对自己性格以及学习方面的(影响),对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方面产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洪晃:我觉得我从在新浪开博客、开微博,然后又一直跟着互联网在玩,这个背后可能跟我的学校是有关系的。因为就是,我最近出去,给一个客户做事情,对方说她是哪个媒体的,就问我是哪个媒体的,有人说她是个网红。然后我当时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然后那边的女士是一个法国人,她以为我不懂法文,她就说“哦,还有那么老的网红”。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的的确确这是瓦萨学院给我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比较能够接受新的东西,而且我愿意尝新,我觉得要去尝试各种各样作为一个做内容的人来讲的话,我原来是做平面的,我现在要转到网上去,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我都愿意去学习、去尝试,包括视频的剪辑,还有自己拿着手机去拍一些东西,所以我就觉得,一个永久的好奇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对所有事情的好奇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也不怕人家骂我是个老网红,有点厚脸皮的话,也都跟我受到的教育有关系。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其实我觉得您这一点恰恰是印证了瓦萨学院说让更多人去理解女性主义的魅力,她也可以是很独立、很吸引人的。

  咱们刚刚也有提到,很多家长是更想让自己的孩子更低龄地去留学,加入到国际教育当中。在您来之前,也了解到瓦萨学院将要在今年夏天在北京开设三门夏校课程,会把三门最火的课程,电影、音乐、心理学这三门开到北京。想问一下,您在北京开设的这三周夏校课程,对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有没有哪些优势,可以给咱们介绍一下吗?

  Elizabeth H. Bradley:瓦萨这个夏天和DDC天乐勤教育合作的这个暑假项目,我们认为它是既对瓦萨有益,也是对想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益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有机会上美国大学教授的课程。这样一种体验,会让他们更好地知道自己真正上大学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能否在一个小班上课的环境里很有自信地进行发言,或者他们能不能提出一些新鲜的想法,引领课堂的对话。我们觉得这样一种体验在一个普通的高中课堂上是很难获得的,即便我们做的只是一个三周的短期项目,我们认为学生在这里也可以收获很多。对于瓦萨来说,我们很荣幸可以在中国进行这样一个暑期项目,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在中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这让瓦萨能够成为一个更加有全球化见识的学校。

  洪晃:我补充一下,我们昨天是开课,第一天已经学到了一些东西,就比如说,我接到了好多家长的反映,说这个课很多小孩喜欢得不得了,也有家长说,我们小孩说我们看到的东西小孩不懂。然后我们这时候就要跟家长沟通说,你必须要鼓励你的孩子直接去问教授。因为在中国的传统里,太多的时候孩子回家要跟爸爸、妈妈说“爸,我这个课这个不懂”,但是在大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可能陪着你一块儿去教室。所以我觉得这个补习课最大的好处是让中国的高中生知道在大学里怎么处理各种各样自己独立在国外学习时会碰到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不是说我给我妈打一个电话,让我妈去问老师。可能中国的家长已经很习惯外国人叫Helicopter,就是直升机家长,就是说我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对这种东西非常关注。我们希望出去留学的孩子,他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要去学习,他要学会提问,他要去学会挑战一些老师的观点、老师的做法,甚至是跟老师去积极地讨论怎么样能做得更好。我第一天就看到这个课的效果,很多学生已经被鼓励去直接跟老师交流。

  主持人:就是说提前让学生去适应这种从国内到国外学习方法的改变?

  洪晃:是的,这个也是我们想做这个课程的目的,其实国内的学习方法和国外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中国的学生有时候到国外不适应的话,并不一定是语言问题,因为中国有很多国际学校,语言非常好,但他不适应的是一种学校的文化。像之前给我翻译的我的学妹就会告诉你,在大学里大家都是非常独立的,老师会非常尊重学生,学生也会非常尊重老师,交流、沟通是非常通畅的,很少有人不直接沟通,打个拐弯去沟通,说我去问问他,我先去找校长,让校长再让我去跟那个老师说话,这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事情,或者我给我妈打个电话,问问我妈。而我们的好多孩子真的是在一个小暖壶的保护下,周围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保护伞护航,这么一直上学上出来的。所以,我是特别希望这些课程能够真的在家长把孩子直接扔到美国之前,让他知道美国的老师和美国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这个体验的话,你就可以更好地做决定,你到底是在国内上学,还是去美国,还是去英国?美国上大的学校还是小的学校?你的选择就会更明显一点。

文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概念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介绍。像刚刚有提到说咱们是夏校期间开设了三门课程,其实是比较偏向人文方向的。现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很多家长更看重的是留学之后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如果说像瓦萨文理学院,它其实更偏向人文以及说类似哲学这方面的教授,咱们在之后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有学习文理的必要吗?

  Elizabeth H. Bradley:文理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其实指的是一个人所学习的所有学科的一个集合,它可以是艺术类学科,可以是人文,可以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同时也包括像计算机科学这样的学科。人们经常忘记它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而我认为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有必要去理解的。在瓦萨也开设了科学、数学这样的课程,大概瓦萨有2/3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是自然科学、数学、计算机这样的学科。但文理教育的另外一点它在于是在你的专业之外,它会让你在其它的学科、其它的领域都上到足够多的课程,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是拥有跨学科思维和教育的人。在经过这样的一个教育之后,你会看到各个学科之间它们内在的关系,并且是真正地学会如何去学习新的事物。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里面,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能够适应这个世界的快速发展,如何能够去观察、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出现什么各种各样的新科技、新改变,我认为现在文理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听完您讲之后,确实可能很多家长,也包括我,对这个文理学院的认知是有一些欠缺的,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文理学院就是讲一些偏人文、偏哲学。我还想再了解一下,您刚才所说的文理学院,是不是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观念,是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概念,而不是说只是教他们死记硬背的知识呢?

  Elizabeth H. Bradley:对,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老话和文理教育的想法是非常不谋而合的。比如说与其教给学生怎么写编程语言,我们更希望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考的能力,因为过了三五年,现在教给学生的某一种编程语言就可能会过时,而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的是如何变通,不管当时在流行的是什么样的编程语言。包括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和文理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很贴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我昨天有和一个搞产业基金的很厉害的人聊过天,他也提到在国内的高端科技的产业,或者是投行,或者是金融产业,他们想要的人才是能给予一种新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们希望这些人能够拥有一个跨学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把他们所学的不管是什么东西,转化为一个新鲜的想法,这是现在很多公司想寻找的有领导力的这样一种人才。而这样的特点也是能让一个人最终在你的职场之路里最终脱颖而出的方式,而我们学校的数据显示,我们有95%的毕业生在毕业内的6个月就会找到某一类工作,他们可以是比方说真的是进入了某一个公司,或者说继续去念研究生或者是博士这样的项目,再或许他们拿到了一份竞争很激烈的奖学金,去进行他们独立的研究。我们认为现在的市场实际上是需要像瓦萨学院这样产出的毕业生。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其实谈到就业,问一下洪晃老师,当初您在瓦萨学院毕业之后,是有在当地工作过,而且在当地工作了很久,听闻您是辞去了在美国的高薪工作,投资了出版公司,后来又回国创业。而且之前在您的一期访谈中我也有了解到,您说了这样一句话,您说其实谁都对钱感兴趣,但我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趣。对您这句话特别感兴趣,想听您讲一讲您之后比方说研究正是毕业季,您在毕业之后的工作生涯以及生活生涯。

  洪晃:有一件事情是我们都知道,我们要生活的话,我们需要经济来源,我们需要钱。但是我们怎么去取得这个钱呢?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能不能热爱我们自己的工作,如果说我们能够做我们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同时也能养活自己的话,这是特别幸福的人生,这是所有人的追求,就是说我能做一件不给我钱我都想去做的事情,但同时我还能赚到钱,这是大家对工作的一个最终极的追求。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每个人的准则,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准则,君子取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我们都不希望逆我们自己的准则去得到钱财这种东西。所以,这是两个问题。我当时所说的,我觉得如果说一个文理学院的教育,实际上它是一个素质教育,它会让你,第一,更多地去了解你自己,就是我对什么感兴趣。你知道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才能知道你要去做什么事情,你愿意为什么付出。如果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对什么感兴趣,那就怎么挣钱怎么来的话,就会让你的生活永远在一个寻找你的追求的过程当中。所以,文理教育会让人更加清晰地想清楚我的追求是什么,这是第一。

  第二,文理学院因为是素质教育,所以它也更容易让你意识到你的道是什么样的,你做事的行为的准则是什么样的,给自己做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为准则。我觉得这两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就是说文理学院不仅仅是教会了你如何去“君子赚钱取之有道”的道,同时让您树立了自己的人生准则、人生原则?

  洪晃:最重要的就是让你有自己把镜头掉过来照自己的这个自省能力特别强,就是说我到底喜欢什么,我有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我会不会坚持做这个事情,文理学院的素质会让你不断地去让自己去拷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有点像儒家思想,“吾日三省吾身”是吗?

  洪晃:很像的。其实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从中国开始的”。中国的人文教育是要早于希腊几百年的,所以我觉得像南怀瑾先生,他是深知中西教育对比的,但是其实我们的共同点不是那么少,因为我们实际上都是要培养一代,未来能够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的人。

如何为孩子规划国际教育之路?

  主持人:谢谢您。刚刚谈到您有在国外找工作就业的经历,您也有说对教育这方面,我听起来看,您对教育方面也是了解很多,而且说像一些国际教育,也是有自己的看法,您之后有没有想在国际教育这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呢?

  洪晃:我现在最主要对教育的尝试,就是作为瓦萨学校的校董,说老实话这个夏校和天乐勤DDC的合作,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梦想,而且是我自己的一个小项目,是我在那儿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我想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就是让中国的孩子,能够在去美国之前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文理教育。因为中国的家长选大学的时候很多时候选盲目,在美国只有藤校,就是这八个学校,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黑心的中介,到处跟人家要钱,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足够的体验,所以我觉得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体验从美国带到北京来,这样的话让更多中国的高中生能够体验到美国的大学,然后自己去做他们的高等教育的选择。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其实这个夏校项目也是您一手促成了这个项目,而且可以说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到,其实美国的文理学院也是有很多可选之处的。因为咱们家长们都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地去接受国际教育,所以新浪教育下面是有300—500个细分的家长群。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咱们都是有的,而且每个群几乎都是满员的这种状态。在这一次访谈之前,我们也有在家长群中预告,家长听闻有瓦萨学院的校长以及知名校董洪晃女士来之后,他们都特别踊跃地向咱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就在其中筛选了几个问题,比较经典,提问比较多的问题,给两位老师,帮咱们解答一下。

  家长提的比较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他应该多大出去比较好?”他是应该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还是直接出国去接受国外的教育?以及说去哪个国家?在留学之前要准备一些什么?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来说就是要如何去规划自己孩子的留学问题?

  洪晃:我觉得首先家长不要去关心,不管是Bradley校长还是我说的,应该10岁出去还是9岁出去,其实你的孩子多大岁数离开你,你应该最知道,因为你最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他是一个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你过早地把他推出去,他可能接受不了,这个对孩子的精神上的打击,会使他可能终生就会有一个特别大的坎儿,而且很早的时候就会得到一种感情上的挫折。或者是你的孩子特别独立,你也别拦着他。

  第一,家长的第一个功课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问各种各样的名人、中介、大学校长,我的孩子该几岁出去。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是家长自己必须一认真去看自己孩子,才能知道孩子多大最数应该出去留学。

  主持人:也是有点像儒家思想,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方案。

  咱们继续咱们的“家长课堂”环节。下一个问题是Elizabeth H. Bradley校长来回答,孩子在出国留学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Elizabeth H. Bradley: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答案可能要取决于每个孩子本身。但是有几点:

  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在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文化、新的环境,要沉浸在一种新的语言里面的时候,自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像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当你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己会成为少数。而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你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因此,我认为家长可以创造一些能为孩子培养出这样自信心的机会。

  另外一点就是语言能力。国外很少有人会讲中文,因此在刚刚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如果语言能力不够过关,生活会比较艰难。

  第三,建议家长可以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国外生活,在国外读书,这个是一个必要的能力。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6、7、8,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的话,对他以后的成长是会非常有益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对咱们家长的一些中肯建议。咱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咱们每一期的家长课堂会邀请很多大咖来到咱们的家长群中,给他们进行一个线上的讲座、线上分享。家长每一期都会必提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如何更加科学地去规划我孩子的国际教育之路”,这一点请两位嘉宾都给家长做一下解答,后期会返到咱们的家长课堂中。

  洪晃:因为我是瓦萨大学的学生,对我来讲第一个就是research。我们受的教育就是你要先了解情况,你要先知道。比如说我在考虑送我女儿出去读书,我就在想美国的高中和欧洲的高中、英国的高中、澳洲的高中的教育区别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特色,我要想我的女儿是什么样的,她会更适应在哪个教育制度里她会更活奋,她是住校学校,还是走读?比如我在考虑住校学校的时候,我会考虑一点,就是她交友的能力。她如果说很会交友,而且很善于去交友、乐于去交友的话,她就应该去住校学校,因为她自己会有很多朋友。所以,我觉得第一一定是research。第二,特别重要的是跟孩子商量,因为it's her life,就是是她的生命,所以她必须要在这个决定里参与进来的,不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是说“你明天去美国”就完了。就是这两个家长要做的,第一是research。第二是consult。第一是自己要做足够的功课。第二要跟孩子商量。

  主持人:请Elizabeth H. Bradley校长给咱们介绍一下,如何更加科学地去规划?

  Elizabeth H. Bradley:我非常赞成洪晃所说的,在准备孩子出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做足够多的research。同时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整个准备的过程应当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家庭成员,也都可以学习的。而从长期看来,准备出国留学最终的收获一定是很好的。因此,不如就把追求国际教育这件事情做成目标本身,以一种大家都是来这里学习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这样会更有乐趣。

  洪晃:也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到瓦萨大学来看一看。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咱们今天这期《国际教育大咖说》就要结束了,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如果想听到更多的国际教育资讯,欢迎添加“小助手”,来到我们的家长课堂群中。

  责任编辑:润琰

栏目介绍

《国际教育大咖说》为新浪教育重磅原创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前沿的视角对话国际教育行业领军人物,为网友提供深刻、尖锐、及时的教育新风向。本栏目访谈对象为国内外院校校长、国际教育领域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等大咖。

主创团队

  • 新浪国际教育组新浪国际教育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