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女儿那么乖 我不想自己的人生没有意外

2018年11月05日11:39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女儿,我希望你以后不要那么乖

  熟悉我们三个妈妈的读者都知道,我是最独一无二的那个,不是因为最美,也不是因为有什么显赫家世,只是因为我有女儿,而她们俩没有。

  儿子和女儿根本就是两个物种!

  有儿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通常有这么几类,要么希望儿子未来是统领一方的霸道总裁,要么是又暖又多金的温柔绅士……

  那女儿呢?

  我总听人跟我说,女儿嘛只要美美的,以后再嫁个好老公,未来的日子差不到哪里去。不用给女儿们什么压力,只要让她们快乐成长就好,能有乖巧、听话的女儿就是最大的福气!

  等等!乖巧?听话?女孩子又乖又听话,真的是福吗?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听着“乖”“听话”这两个词长大的。

  而我从小就是很不乖的小姑娘,小学跟男同学打架、高中跟篮球队长“早恋”……要不是我爸妈心大,我早就被放弃了。就连成年以后,我也没有停止过做出格的事情,十一年前背着爸妈去领了结婚证,结了婚以后迟迟不生孩子,非把自己活生生浪成一个高龄产妇,生完孩子以后不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背着吸奶器上山下海的,从冰岛野到非洲……我爸妈早就习惯了,我的事他们从来不管,因为知道管不了。

  我有个北大同学跟我完全不一样,她人美成绩好,从小就是“乖孩子” 。小时候体谅父母、懂事、从不乱要东西,长大以后不仅考上了全中国最好的大学,还找到让所有人羡慕的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当妈的时候当妈,她活成了所有大人们眼中“理想女儿”的样子。

  她跟我讲过一个小故事,她10岁的时候,爸妈带着她和表弟一起逛街,表弟哭着闹着非要一个糖葫芦,妈妈无奈地掏出钱买了下来。当问起她要不要的时候,她想了5秒钟,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于是,表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芦,而她却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

  她说,“当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有多想吃那个糖葫芦。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为怕父母失望,怕自己担当不起“乖孩子”的称号。”

  她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明明买得起许多昂贵的东西,但她发现自己仍然习惯性地放弃享乐,好像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提醒她:自己不配、不应该得到美好的东西。

  再后来,她自学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才明白,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她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她总结了很多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自己的认可、自己的情绪,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回应之中。即使已经非常优秀了,但仍然需要别人不断的确认,不断的肯定,甚至不断的回应,才能找到自我。因为害怕会让别人不高兴、因为害怕破坏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宁可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宁可压抑自己的渴望,也要尽可能的去维护人际关系中的表面和谐。

  她用了很久的时间来纠正和鼓励自己,才慢慢地重新开始正视自己的渴望,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来她有了女儿,她把和自己的妈妈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实践在女儿的身上。

  她感慨地说,

  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女儿“不听话的权利”。

  她不用因为要讨好我,而压抑吃糖葫芦的渴望;

  她不用因为我们的建议,而选择稳定能养老的无趣工作;

  她不用因为只是“应该结婚了”,而匆忙走入婚姻;

  她也不用因为周围人的眼光,而在一段失败的关系中受尽折磨不敢脱身。

  她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欢笑、自由地爱。”

  讲真,我觉得她说得太TMD好了!中国女人被太多的“应该“和“不应该”束缚着,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这些束缚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不仅不要自己的女儿那么乖,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不希望永远没有意外。

  兴之所致地活,才算精彩!

  我这个从小就不听话的“野姑娘”和前文提到的这位“乖巧的完美女儿”按说很难有交集,可我们偏偏就在北大遇到了、还偏偏都生了女儿,我们一个成了啾啾妈,一个成了暖暖妈。啾啾和暖暖也成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闺蜜。

  “暖暖妈?你说的是那个暖暖妈么?”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妈妈大声地问我。

  是的!就是那个暖暖妈!

  我这个“野妈妈”不纠结孩子乖不乖,没什么难度,也没什么内心挣扎。可暖妈却是通过自身的反省、学习,实现了自己的二次突破,这需要很大的内心力量和实践的勇气。

  说起勇气,有件小事我一直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带她去参加攀冰训练,那时候她还是个完完全全的小白。原以为她就是去玩玩票,完成不了训练任务也是情理之中,可最后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看见她磕得腿上紫一块青一块,跌跌撞撞咬牙坚持的样子,我真的有点感动。第二年她居然还完成了非洲最高峰的攀登。普通人不一定有感觉,但作为业内人士,我切切实实知道这样的挑战对于她这么一个“乖孩子”来说,有多难!

  她这些年真是越来越不”乖”了,辞掉了稳定的高薪工作,选择了一条看似非主流却是自己更想走的路。她三年前创办的公号“暖暖妈爱分享”已经有了百万粉丝,她还开始写书,一本又一本。

  她大喊着要保护女儿不听话的权利,同时也大踏步的做着自己不听话的努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说了这么多自我觉醒、自我发现,让孩子不要太听话,是不是说作为家长就该完全遵从孩子的内心,毫不强迫?

  No no no!

  千万不要把尊重孩子、让孩子精神独立这件事错误理解为 “无为而治”、“随遇而安”、“放任自流”。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去影响孩子找到内生的自驱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不久的将来,能拥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女儿糖葫芦人生表弟内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