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的北京汇文中学(微博),将继续以‘智、仁、勇’校训激励和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汇文中学的光荣传统,以更开放的姿态努力为每一位有志于成才的学子提供优秀教师队伍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发展特长、展示才能、参与中外交流的广阔舞台;继续积极创设宽松、民主的成长环境,与社会各界一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汇文中学真正能够成为‘人文荟萃’、‘广育人才’,具有学府风范的学校。”
——北京汇文中学(微博)校长陈维嘉
看点1 根基厚重理念先进
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办学理念、学制与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和教师队伍选用等方面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建立起一套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在北京汇文中学漫长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彭雪枫、邓力群、李佩瑶、万国权等政治家、军事家,梁思成、王大珩、王忠诚等三十余位两院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引人深思的是国学大师启功、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国家“863计划”首倡者之一王大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曾为汇文一小同班同学,后一同升入汇文初中和高中,汇文成为他们学术人生的起点,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汇文中学的历史上,高凤山先生是一位称得上是教育家的校长,1926年3月,他出任汇文学校校长,开创由华人全面管理学校之先河。高凤山先生上任后,大胆革新,坚决主张独立办学、信仰自由、自上而下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改革,明确提出“全人教育”办学宗旨,即“增进身体健康,涵养审美情感,培植职业知能,预备升学基础,练习善用闲暇,学作良好公民,养成高尚品格”。以“智仁勇”为校训,确立校旗、校色。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汇文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教育革新。在学业方向设置上,根据社会的需求及其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能力、兴趣等,设置理科、文科、商科和教育四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包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在升学途径上学生可以免试由汇文小学升入汇文初中,进而升入汇文高中。高中毕业生学业成绩合格,操行成绩在中等以上者,可由本校请求燕京、齐鲁、东吴三所大学直接收录,不需要考试。
历史上汇文中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取得优异办学成果,是因为有先进办学理念;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学制和课程;有畅通的人才成长渠道,使得学校可以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生则有效地专注于自身修养、学识和能力的提高;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将相关学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方法带入到中学课堂中来,对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术思想,学习科研方法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切对于新时期北京汇文中学的新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看点2 中心城区面积最大学校
1958年前的汇文中学(原北京市第26中学),学校建筑面积21191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84402平方米。1959年,因建北京火车站,学校迁至崇文区培新街6号。搬迁后至2007年,学校建筑面积14888.95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27171平方米。
2001年,北京汇文中学启动示范校扩建工程,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下,搬迁学校周边300余户居民和崇文小学校,扩大北京汇文中学校园面积,改建学生公寓,兴建体育馆场。2001年12月,北京市教委认定北京汇文中学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2年至2007年,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公寓、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体育馆(含游泳馆)相继竣工投入使用。至2007年9月,学校建筑面积达57532.43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52453.13平方米,成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
看点3 汇文学子屡屡摘取“市长奖”
进入新世纪后,汇文中学以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为原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2007年11月,高三年级杨奕同学在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终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保送至北京大学。2008年3月,杨奕同学在第28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第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5月份赴美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2008年11月,高三年级李思然同学在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终评活动中获一等奖并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保送至清华大学,后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2009年3月,李思然同学在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第七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2011年,高三学生李星(微博)煜荣获“第九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看点4 汇文校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时期的北京汇文中学从国家通过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价值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促进、引导学生学业进步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学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品德、知识、能力等坚实基础,培养身心健康、品位高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城市公民。
学校认真总结百余年办学经验,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道路,在坚持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前提下,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质量,适应学生主动发展、长远发展的“整体设计、分段落实、注重基础、关注个性、相互衔接”的联动培养体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在上级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的、以学校联盟为主要形式的校际合作模式。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纵向培养模式的汇文中学联盟,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人员交流、学生升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与实验;建立有机衔接,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国家课程指导下的自主课程结构和体系;建立注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的评价机制;有计划地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2010年7月,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请示的正式批复,北京市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设立北京市新的东城区,为北京汇文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10年12月22日,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在140周年校庆大会上正式恢复原校名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2011年7月7日东城区教委正式宣布成立北京汇文中学校区,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成为首批联盟校。
看点5 新东城北京汇文中学精彩亮相
2011年,北京汇文中学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3月,高三年级李星煜同学获得“第九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4月,在东城区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北京汇文中学代表队获得中学组高中团体第一和初中甲组团体第一。5月,一批高三学生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其中高三学生梁禹澄获北京市优秀学生称号,北京大学自主招生60分加分。6月,高三学生马思佳、杨凡、侯怡然三位学生囊括北京市高考新东城区理科前三名(不含加分),徐成列文科第三名。7月,高校录取结果喜人,一本录取率创历史新高,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人数列东城区前茅。同时,首批招收的黄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学生(全部为理科学生)回原籍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囊括黄南州理科前三名。同年参加高考的来自11个国家的17名国际部学生,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0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其中2人同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看点 6 规划翻建的新教学楼大气亮丽
2010年11月,学校教学楼翻建工程和附属设施加固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厚重历史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设计蓝图,让北京汇文中学新校园大气亮丽,给人以更多的期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