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学生都从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

2015年11月19日 15:25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让所有学生都从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让所有学生都从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

  延庆是国家生态县,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距离北京74公里,地域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到72.8%,全县常住人口31.6万。

  2015年,延庆县教育综合改革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均衡、开放、特色”延庆教 育新地图的目标,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关注学生实际获得,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教育改革中获得实惠,以此来衡量教育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人民群 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如何。一年来,延庆县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在学生实际获得中得到彰显。

    善借力跟政策中高考(微博)考生获得实惠

  2015年,延庆县高考本科上线率87.23%,在十个郊区县里排名第一,录取 率达到98.12%,连续8年超过北京市平均录取率。中考(微博)成绩同样喜人,高分段人数不断提高,低分段人数逐年减少。延庆,一个远郊区县,如何让学生的中高 考成绩不断攀升,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和其他区县一样,除了享受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 的惠泽,延庆在全市最先尝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2013年,延庆教委在认真分析各个学科现状时,发现英语学科是当时学生最薄弱的短板,而延庆又因为地处远 郊,英语师资水平相比城区有差距,于是同年,延庆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合作。自此,新东方优秀教师为延庆县高三年级学生及教师开展 英语学科的培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数学、物理学科的培训。近三年来,延庆接受新东方培训的教师1800多人次,学生27000人次。

  新东方的培训丰富了延庆教师中高考备考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了教研活动方式和内容,更 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从培训效果和学生实际获得来看,2015年延庆文科英语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了13.02分,理科英 语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了13.58分。

  在此基础上,2015年,延庆县教委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又签订了3年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培训学科,将培训学科由英语扩大到高考9学科,年级向下延伸,同时新东方面向延庆学生提供学科网络课程资源。

  2014年,延庆又引进了“北京仁才培训中心”和“北京昌汇美术培训中心”优秀师资,对全县高中学生开展提升培训。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普遍感到这种形式是受学生喜欢的,学生的实际获得也是明显的。

  延庆另一个法宝是积极推进考试改革。一是积极与北京市考试院、基教研中心等部门上下 联动,及时获取考试改革信息,掌握考试改革方向。二是组建由市级专家、本县研训员、特级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中高考改革指导团队,研究备考策略,深 入学校指导构建适应考试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与西城、海淀等区县教研部门开展合作,联合进行备考研(微博)究,推动中高考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除此之外,市教委招生政策让延庆这些远郊区县的学生更受益。2015年,延庆初中毕 业生有42人升入市级统筹优质高中就读,比以前升入此类学校的学生大幅增加。特别是市级统筹资源的全市最优质10所普通高中,将名额分配到延庆县所有(共 18所)初中学校。这样,无论城区还是川山区,每所学校都能有1名学生升入到市区10所最优质的高中学校就读。如延庆县的山区学校刘斌堡中学、以山区生源 为主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延庆八中,以体育特长训练为主体育运动学校都有学生升入这样最优质的高中就读。2015年,延庆县还有76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端技术 人才贯通培养学校就读,让延庆县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有了升学和高端就业的机会。

  2014年起,延庆县高中阶段入学取消招收择校生政策,逐年提高市级示范高中招 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13年,名额分配比例15%,招生78人 ;2014年名额分配比例30%,招生156人;2015年名额分配比例37.9%,招生220人;2016年将进一步提高比例,计划达到50%)。

  高考招生,延庆县有251名考生升入提前批院校,其中77名考生升入双培外培类院 校,有9名考生通过农村专项计划升学。双培外培为远郊区县农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重点大学和出国学习的机会。同时,延庆县高中逐渐由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 转变,延庆五中在体育、艺术教育发展迅猛,体育、艺术类考生从中获益。今年延庆县共有97名考生升入艺术类院校。

    下手早动作快校园足球全国领先

  2014年,在北京市准备全面启动校园足球工作之际,延庆县率先大力普及推广校园足球项目,并将其作为延庆教育特色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出校园足球“延庆模式”,得到了教育部及市教委的高度肯定与支持。

  2015年4月,延庆县承办了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首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管理 人员和校长培训班。8月份,延庆县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全国共38个区县获此殊荣,北京市仅有延庆1个区县。另外,延庆县的康庄 小学和延庆四小还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延庆的校园足球为什么如此红火?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县级校园足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担任组长。县教委联合县体育局共同组建了校园足球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

  二是精心包装项目,打造特色品牌。邀请教育部领导出席项目启动会,支持延庆发展校园 足球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推出“延庆校园足球logo”;聘请国家著名教练金志扬、邓广忠和首体大院长钟秉书作为本县校园足球工作名誉顾问;聘请中国体育 集团优秀教练对本县中小学(微博)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足球培训;与北控足球俱乐部签约,在本县中小学设立足球培训基地;与阿根廷专业足球俱乐部开展互访交流,学习借 鉴足球王国培养经验。

  三是加强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学校翻建足球运动场地,并将全县学校足球场地建设项目列入基建规划。筹集专项资金,按照“小学生每人1球、中学生每班1球”的标准,为各中小学校配发了足球。同时,每年将各中小学校课外活动经费20%以上用于发展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

  四是列入课程计划,纳入考核体系。延庆县将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情况列入了年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计划中。2015年,延庆县小学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初中每周体育课增加了足球教学内容。

  五是开展系列联赛,全面推广普及。两年来,延庆县开展了两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以及一些列趣味性足球比赛。在推广普及校园足球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广大师生渗透“小足球、大教育”工作理念,使校园足球工作深入人心,促进推广普及。

  延庆县校园足球的开展,紧紧抓住全面普及这个核心,让所有的孩子都跑起来、踢起来、 动起来,明确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校园足球任务。小学阶段开展欢乐足球活动,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掌握基本足球技能;中学阶段所有初中校 都成立校园足球队,坚持训练和比赛;高中阶段重点解决足球特长生的再培养和升学路径问题。

  通过将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小足球盘活大教育”之路。为了踢球,有的学生放学不愿回家,有的放弃了家长(微博)强求报名的其他兴趣班,还有的怎么也不愿意转回老家上学。

  踢足球最直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身体好了。很多学生放弃了在家上网、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视力明显提高。

  足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意志品格、永不服输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在校园运动中都得到了明显增强。

  素质教育得到了彰显。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

  “一校一品、一校一章”是延庆县教委对各学校特色办学提出的要求。为了让学校做到校校有亮点,校校有精品,校校有特色,让学校特色看的见,摸的着,有的讲,延庆县教委有自己理性的做法。

  首先,明确学校特色办学是为了啥?为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了提高教师、学生的幸福 感。其次,根据学校所处区域和规模,制定不同的特色目标。城区校完善办学理念,形成整体办学思路,在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形成全面特色。川 区大校在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选准突破口,打造局部特色。山区校及川区小校以课程特色为突破口,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课程的特色开 发,打造课程特色。

  三是明确形成办学特色的方法是以课程引领特色,以名师成就特色,以团队打造特色。对于初具特色的学校总结、提炼,不断丰富完善。特色未形成的学校要引导学校寻找办学优势,认真做出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教委要做好引领,以现场会、讲座、观摩等形式,典型引路,提供服务。

  目前,延庆县各学校已经呈现出校校争创特色、校校都有亮点的新局面。延庆县第二小学 的“活力教育”、第三小学的“灵动教育”、八达岭小学的“长城文化教育体系”、大柏老小学的“葫芦”、姚家营小学的评剧、延庆一中的学生自我管理、延庆四 中的艺术体育科技、康庄中学的国学、井庄中学的生态教育等等,延庆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名片”,都有自己的“王牌”。

  延庆三小:提出了“灵动教育”办学理念。经历了 “从这里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阶段,“为孩子的成长引路,为孩子的成材铺路”的办学内容思考阶段和“灵动教育”发展孩子‘智慧与活力的教育品质’三个阶 段。在灵动教育思想引领下,延庆三小的校园环境成为文化经典,以京剧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在县内产生深远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德育活动展示风 采,常规养成效果突出。

  八达岭中心小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学校得 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长城人”为教育主线,以传承民族文化为重点,构建了“长城文化教育体系”,实现了规范基础上的特色建设,使 学校、教师、学生得到了各有特色,各得其所的发展。

  沈家营中心小学:沈家营小学以科技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打造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化 的科普工程。通过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校成立了声光控焊接、电子插件、机器 人、寻呼与猎狐和天文观测等课外小组,每年举行科技节。科技特色的构建,为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学习物理学科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

  大柏老中心小学: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把《葫芦种植与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努力 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并终生受益。目前,学校形成了以葫芦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小葫芦大文章》在京郊日报发表、教师葫芦作品 在北京市科技艺术节进行展示,深受好评。

  另外,延庆一幼以“体验式养成教育”为特色,着力在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 习惯;延庆二幼有效整合了五大领域各项目标要求,构建了“自主性教育”园本课程,形成了四大课程体系和四个研究团队,为孩子们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延庆三幼不断深化“幸福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沿着“打造幸福管理文化、滋养幸福团队文化、构建幸福课程文化和持续运用幸福资源文化”的实施路径,深化办学 特色内涵,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延庆四幼彰显“和谐”体育特色,打造综合体育活动、益智体育活动、时尚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体育特色办园品质;延庆四小把课程 建设与生态教育特色结合、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与传统项目结合、与科技示范校结合形成生态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足球》、《象棋》等多样校本课程学校均被评 为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姚家营中心小学根据学生需求积极寻求“外援”重设《评剧》校本课程,学校的“戍边评剧团”被多家媒体报道;旧县中心小学在原来 陶艺制作的课程基础上再度拓展,开设了高派传人亲临引领的《快板艺术》。延庆一小的“冠山文化”、延庆二小的“活力教育”、大榆树小学的“关心教育”、井 庄小学的“赏识教育”等特色教育正逐渐成为延庆教育的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和一个个对外交流的窗口。

  “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如火如荼

  (一)活动时间有保证

  严格执行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小时的要求,将课外活动列入课表,教委相关科室不定期进行督查。

  (二)活动内容很丰富

  课外活动项目包括体育、艺术、科技以及社会实践类。开展课外活动与推动六项重点工作 和两项特色工作相结合,即:与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与落实《北京市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相结合,与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推动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相结合,与推动《教育部关于普及校园集体舞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合 唱工作和校园足球工作相结合。一年多来,共开设了784项次活动,其中重点项目289项,特色项目185项,达到了人人都活动、校校有特色的目标。

  (三)经费使用有效益

  按照《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制定了经费使用方案,体现了向农村学 校、山区学校倾斜的政策,同时对市教委和县教委命名的艺术特色校、科技示范校、体育传统校给予支持。为保障学校专款专用,不截留、挤占和挪用,教委制定了 《延庆县中小学课外活动资金审批明细表》,学校做预算,主管课外活动业务科室把关,符合要求后,上报财务部门审批,学校依据审批执行预算。

  (四)选聘外援高大上

  延庆县地处远郊,高校和艺术院校资源匮乏,聘请高水平外援支持课外活动计划很困难。 我们一方面加强与北京市区资源单位的联系,一方面积极与各乡镇对接,吸纳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村官或是民间非遗艺人走进校园。目前,我县共外聘教师146 名,社会资源108人(大学生村官92人),专业培训机构34人,返聘教师4人。全县有15名教师同时在多校兼课。在外聘师资中,不乏名家名人,如:中国 合唱协会吴灵芬教授工作室(八里庄小学),中国合唱协会张以达教授工作室(下屯小学)、中国评剧院的郑岚(姚家营小学)、高派快板传人沈宝忠(旧县小 学)、国家足球A级教练员邓广忠(康庄小学)等。

  (五)活动内容有特色

  一是凸显地域特色。例如:井庄小学、大庄科小学毗邻群山,森林茂盛、植被覆盖率 85%,围绕中华传统的中草药开展活动。太平庄的芦苇画、千家店的地学勘考同样拥有浓浓的地域特点。二是体现“传承与发展”。例如:康庄小学开展足球运动 已有10多年基础,在延庆县足球比赛中始终名列前茅。课外活动实施后,该校大力打造校园足球项目,自编校园足球校本教材、足球操,打造“人人爱踢球、人人 会踢球”的足球氛围,其成功经验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

    外纳贤内盘活教师素质快速提升

  延庆县教委除了通过提高骨干教师科研津贴,设立绩优奖、高中学生个性化辅导奖等举措,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外,更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功夫。

  融通使用现有优秀教师、尝试培养和引进领军型教育人才成了延庆教委的重要课题。

  一是在2014年重新修订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及管理办法,要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要承担学区及县级示范课、研究课等教学任务,开展师徒帮带活动,并建立了全县课堂开放日机制。

  二是为特级教师及市级学科带头人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专项课题研究、教材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引领县内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是推进优秀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县管校用”改革,鼓励骨干教师跨校兼课,融通使用。

  四是建立高端教育人才引入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和政府购买两种方式吸引县域外领军型教 育人才到延庆从教,建立名师工作室,“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已经引进全国德育专家詹万生、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专家张彬福、原北京市课程中心课程室主 任程舟,3位专家在延庆建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对全县的德育、高中语文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2015年,延庆县教委又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教育 人才的专项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引进标准,完善了引进使用和相关保障机制。

    延庆教育助力国际化“绿色大事”

  2019年的世园会、2022年的冬奥会都已经和延庆有了“约定”。延庆教育在助力这两件国际化的“绿色大事”上,有自己的做法。

  在助力“冬奥会”方面,延庆县教委提出冬奥项目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年时间 开展百项活动宣传千项冬奥知识培养万名具备冰雪技能的学生。在申冬奥期间,延庆县中小学、幼儿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冬奥进校园”系列活动,围绕活 动召开启动会,发表倡议书,开展“小手拉大手”、“幼儿绘画”、“征集宣传口号”、“宣讲团进校园”、“讲解身边的申奥故事”等一个个活动,让冬奥会走进 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未来,随着冬奥会申办成功,延庆县教委将紧密结合冬奥会的筹办,将延庆县10多项体 育活动、艺术活动整合在一起,营造冬奥氛围。最突出的工作是确定延庆四幼(轮滑)、延庆二小(滑雪)、延庆四小(滑冰)、延庆二中(滑冰)、八达岭小学 (滑雪)、八达岭中学(滑雪)、张山营学校(滑雪)7所学校为延庆县冰雪项目学校。组织延庆二小、八达岭中小学师生到延庆县两个滑雪场进行滑雪训练,学校 高度重视,家长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5年,这项工作还将继续开展,助力延庆冰雪项目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万名学生上冰雪并 掌握冰雪运动技能。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延庆举办,现在在学校的广大中小学生,将是未来世园会的积极参与者。在助力“世园会”方面,延庆县教育系统正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知世园、 人人迎世园 、人人作贡献”的热烈氛围。

  一是世园知识普及进课堂。修订并编印了延庆县《世博世园园艺中小学生知识读 本》,2015年9月1日在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试行推广。二是开展“我游生态家园”、“我家住在生态家园”教育实践活动。各校安排师生走进与园艺、世园知 识相关的资源单位,开展生态骑游、徒步观赏等实践体验活动。三是推进10所“世园知识进校园”示范校建设,在这10所学校组建兴趣班、兴趣小组,重点培 养、培训师生。四是开展培养“世园小使者”活动,通过世园知识比赛、英语口语大赛、才艺大赛等活动,在小学评选一批“世园小使者”,培育“世园小使者”志 愿队伍,为服务世园会储备实用人才。五是开展世园知识、园艺、外语和民俗服务培训。结合世园办提供的相关知识,通过社教中心、职教中心、第一职业学校等单 位的师资、场地,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相应培训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改进管理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统一思想,指明方向。先后多次邀请市级专家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会,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认识。延庆第三中学承办北京市第四片中学组视导展示现场会,代表延庆迎接市教委视导验收。延庆三中上报的《以同伴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教 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

  二是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教委从教育专题项目和学校实践落实两个维度树立典型。依托市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动研究项目组”确立的5所核心项目校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带动区域深化落实。

  (二)融入课程建设,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中小学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深入落实。组织开展了学科德育课例分析、精品课程展示以及学生实践等系列活动。八达岭中学张鑫老师参加北京市“课程德育”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三)改进实践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是“上好开学典礼爱国主义及文明礼仪第一课”。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和郑厚植为一中、五中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并与师生进行了互动。妫川骄子为康庄中学学生上开学第一课,部分学校还邀请抗战老兵开展抗战精神教育。

  二是倡导用同伴精神激励同伴健康成长,弘扬价值取向。开展寻找“身边道德榜样”和 “发现身边的美”活动,2015年评选表彰了市级三好生255名、县级三好生1739名、72名优干、100名县级道德之星、300名文明礼仪标兵和使 者、200名环保小卫士、200名读书好少年。“五四”、“六一”前后召开校级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为学生树可亲、可学、可信的榜样。

  三是扎实做好“三节、三爱”和“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制发《在全县中小学 深入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把开展“三爱”“三节”教育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整合,系统推进落实工作,探索形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 长效机制。每年3月,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志愿服务内容,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 化。4月以“读书与健康生活相伴”为主题,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深化推进班级学风建设,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9月各校上好 “开学典礼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0月,中小学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祖国 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传统道德素养

  一是传承经典文化和民族节日文化。我们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传承中华美德——过中国节”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具有浓郁京味、富有现代内涵的节日文化。

  二是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我们确立了13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校和5个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营建校外与校内相呼应的传统文化品牌教育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养成美德行为习惯。

  (五)完善家校社协作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家长会质量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的议事制度为突破口,重点指导学校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评选县级“好家长学校”。

  注重家风家规建设,推进市、县级家教讲师团建设,完善家访和集体村访制度。在小学一年级普及开通父母学院家庭教育平台,加强“教师与家长沟通艺术”的研究,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延庆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典型学校案例

  (一)延庆县十一学校——学区运行的“带头人”

  十一学校是我县中心城区1所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3年与北京育英学校结对实 施城乡一体化建设,2014年又进一步深化合作,建成北京育英学校延庆分校。在我县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中,该校承担着小学第五学区、初中第三学区的牵头任 务。从改革伊始,十一学校就充分发挥学区制管理牵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与学区内其他学校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区内校际间均衡发展,使其 他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在全县推动学区制管理改革进程中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一年多来,该校推动开展的典型工作包括:

  一是共享北京育英学校优质资源。北京育英学校组织的各类业务活动,十一学校都带领学区成员校干部教师共同参加,同时还邀请北京育英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延庆为学区内所有成员校干部教师作报告,开展各种指导活动。

  二是大力开展学科大教研组活动。该校先后组织学区内各学科组教师进行说课、课堂教学竞赛、同课异构、微格教学等基本功展示竞赛活动,参与人数200余人次。

  三是组织干部教师参加高端培训。该校主动将自身引进的首师大专家团队优质资源与其他学校分享,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活动。同时,组织学区成员校干部、教师代表27人赴山东寿光世纪学校考察学习。

  四是辐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十一学校每周开展的小学、初中教研活动均向学区成员校 开放;12名市、县级骨干教师与学区内其他成员校青年教师开展了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每学期根据成员校要求,组织开展大量送课活动。同时,学区内各成员校还 选派了21名学科教师到十一学校进行顶岗学习。

  (二)延庆二小——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互利共赢的典范

  2014年,延庆二小与史家小学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列入了市政府重点工程,这个项目既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延庆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

  延庆二小与史家小学开展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最大的亮点在于两校之间突破了传统的资源输入校与资源输出校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优质资源共享、双方互利共赢的良性合作模式,堪称北京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典范。

  2015年以来,双方在开展干部教师挂职培训、教学教研互动、重点学科双走进和 理念文化交流等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互助融入式”教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工作室带动学科组成长;以远程网络互动为媒介,网络教研和重点学科走进相结 合;以培养领军人物为重点,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以课程教学变革为导向,促进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的全方位发展策略。

  其中,开展“互助融入式”教师工作室对两校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工作 形式是:两所学校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成立学科教学或教育特色工作室并担任主持人,聘请专家担任导师,双方教师以成员身份加入工作室,同时邀请学区成员学 校教师参加。组成的团队围绕学科教学重点和课程改革设定主题,开展实践研究。其核心主旨是增强两校教师的专业自信和成长信心,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 家引领,形成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有影响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在开展此项目中,共有10位延庆二小教师参加史家小学的9个工作室或工作坊,同时 有史家小学8位教师参加延庆二小的8个工作室。

  延庆二小校长刘明军曾经说过:“只有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坚持长久,才能开花结果。要想摘掉单纯的资源输入校的帽子,就必须要目标远大、强大自身,使合作方在给予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收获。”目前,延庆二小与史家小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合作已经进入良性运行阶段。

  (三)康庄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的先行者

  康庄小学是我县1所普通农村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680名学生。该校把校园足球作为育人的载体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小足球、大教育”理念,确定了“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校园足球普及的特色之路。

  2010年,康庄小学率先创造性的提出让足球走进班级、走进体育课、走进课外活 动的“三走进”校园足球普及形式;2011年,在一至六年级落实每班每周1节足球课;2012年,完成快乐足球课间操的创编,并固化为学校独特的足球课间 操;2012年,举办了学校首届校园足球节并形成长效机制;2013年,自编足球啦啦操并在全校普及。

  2014年,康庄小学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积淀多年的校园足 球特色,全面构建“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独特校园足球模式。该校发展校园足球的工作模式首先在全县中小学得到推广(延庆县教育综合改革 题目之一——打造校园足球“延庆模式”)。同时,这一模式还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于2015年推广为全国通用校园足球模式。

  目前,康庄小学聘请国家A级教练员邓广忠为总教练,聘请著名足球教练金志扬为学校足 球顾问。学校足球队连续七年获得延庆县小学足球联赛冠军;参加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足协组织的足球比赛,2次获得冠军,3次获得亚军,9次进入前八 名;2014年获得全国青少年U10足球赛第五名,2015年获得全国青少年U12足球赛第二名。该校现已被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认定为“校园足球先锋学 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三大球重点发展学校”、“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体 育教学杂志社、搜狐体育等30多家媒体对康庄小学的校园足球实践多次做过专题报道,吸引了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教师、教研员、校长、专家学者等 5000多人次到学校观摩学习。

  (四)西屯小学——随迁子女的幸福家园

  西屯小学地处我县城乡结合部,是1所普通公办小学,由1所中心小学和2所完小组成,一校三址。该校是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典型学校,现有在校生929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86人,占学生总数的84.6%。

  为使随迁子女能够与本县学生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西屯小学干部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给予学生家庭般的关心和关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广大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同享一片蓝天,同有一样笑脸,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该校工作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每年9月份,适龄随迁子女入学后,该校都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各方面信息,为每1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二是成立“园丁团”。到西屯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数家庭经济不富 裕,有些学生还因家庭流动导致学业不成系统。为此,学校组织每位教师有针对性地对1至3名随迁子女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点对点”帮助,使学生不因学习或经济 困难而失学。对于部分监护人长期缺位的随迁子女,学校指定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第二监护人”机制,使学生在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学校领导还 多方联系社会力量助学,解决经济特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是重视心灵沟通。每年,西屯小学通过召开“五湖四海是一家”、“我爱家乡”等主题班会,使学生间相互了解,加强沟通,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动态,指导家长教育方法。

  四是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为使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西屯小学开发了“快乐英语开口说”、“快乐足球”、“舞蹈”、“绘画”、“丝网花”等适合学生成长的40多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教育改革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