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孩子寒假怎么过:静静的校园 热闹的空中课堂

北京孩子寒假怎么过:静静的校园 热闹的空中课堂
2021年01月27日 14:55 北京晚报

  “大家观察一下,外太空培育的百日菊和地面培育的百日菊有什么区别?”“花瓣不一样!”“对,因为微重力环境会让植物生长发生变化。”

  1月23日下午,一场有关航天育种的空中课堂在直播间火热开讲,来自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王思涵为屏幕前的孩子们带来科普“大餐”,并在互动环节针对大家的提问进行答疑。

  从这天起,本市中小学全部静校,寒假因疫情防控需要提前到来。按照“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原则,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将迎来更多新安排。

  直播科普

  在家参与航天育种实验

航天育种线上科普直播航天育种线上科普直播

  作为航天爱好者,10岁的梅开元特意腾出下午的时间,早早守在电脑前。按照原定计划,由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精英小记者慈善义工服务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推出的航天科技成就与实践将在线下启动。如今,计划正在随形势而变化。

  “本身打算组织孩子们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学习,做一天小研究员,但因为疫情影响,不适宜开展聚集性活动,我们就将知识讲解部分转到线上,以直播的形式开展。”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精英小记者慈善义工服务队负责人刘爱明谈到,有了前期的网课经验,孩子们对于直播平台已经不再陌生,这样的转变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线上直播做科普挺好的,既不用担心疫情风险,又可以让孩子开阔视野,寒假在家不至于太过枯燥乏味。”身为家长,梅锁华全力支持儿子参加这项活动。

  下午1点半,学生们在直播间里如约见到主讲老师王思涵。通过屏幕共享,王思涵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航天育种之窗。

  “小朋友们理解什么叫做诱变育种吗?其实就是通过理化因素,使我们的生物体发生变异,比如搭载一株水稻,回来以后水稻可能变得更壮了,叶片更绿了,结出的果实更多了,这都是发生了变异。然后再从中选择出适合人类需要的,经过培育形成新品种。”在讲解中,王思涵尽量让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植物为什么会在太空中发生变异呢?这跟太空中的恶劣环境有关,比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

  屏幕前,梅开元聚精会神,听得格外专心。图文并茂的展示,让他第一次对航天育种有了直观的感受。

  “一周后,我们还能收到太空辣椒种子,在家就能做种植实验。”对于接下来的安排,梅开元充满期待,“整个活动要持续到2月底,过程中还会填写观察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得知学校也要号召大家参加种植大赛,梅开元更是信心满满,“有与众不同的太空种子,还有专业老师的在线指导,一定会有大收获!”

  参加完直播课,15岁的李泽恩也兴奋不已。“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参加科普实践,寒假不再只是写作业和刷手机,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体验!”李泽恩盼望着能早日收到太空种子,“听老师说,这些太空种子种出来的辣椒可以放心食用,真想赶快尝尝是什么味道!”

  线上打卡

  街道学校联手打造平台

西二旗小学的李隽杰每天坚持线上打卡西二旗小学的李隽杰每天坚持线上打卡

  同样转到线上进行的还有清河地区中小学生21天文明打卡活动。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寒假生活,引导大家积极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同时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尽量减少人员外出与聚集,街道邀请清河地区中小学生加入‘清河少年团’,以无接触的方式参加线上文明打卡。”据清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河少年团”依托清河街道自主研发的应用“清河有邻”,为辖区青少年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本次21天文明打卡活动共设置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志愿服务、低碳生活、才艺展示和亲子活动6个话题,学生进行实名制注册后,可以上传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打卡。

  活动推出后,辖区内的中小学生迅速响应。西二旗小学二年级学生李隽杰便是最早加入打卡队伍的一员。从1月13日起,他每天都会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吃饭从不剩饭;出门买菜不用塑料袋,而是自己拎上购物袋;坚持与爸妈共读的同时,画画也越发积极。

  “刚好之前家里有垃圾分类宣传册,再加上学校也布置过垃圾分类的小任务,做过一些资料收集,这下都能派上用场。”看到儿子总是不等大人提醒就自觉行动起来,李晴宇倍感欣慰,“这些项目的可操作性很强,都是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在无形之中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不需要刻意为打卡而打卡。”

  对李晴宇来说,帮儿子完成打卡并不困难。“大人动动手指就能搞定,孩子感觉很新鲜,做起事来劲头十足,每天都会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这个过程本身恰恰是一种鼓励和督促。”

育鹰小学的王馨悦跟爸爸一起在家锻炼身体育鹰小学的王馨悦跟爸爸一起在家锻炼身体

  从1月15日起,育鹰小学二年级学生王馨悦也坚持每天打卡。“一开始以为每天只能打卡一次,后来发现最多可以打卡三次,就主动要求打满。”作为家长,王媛媛很高兴看到女儿将这些项目纳入自己的寒假计划,“每天都会留出时间,跟妈妈一起阅读,跟爸爸一起锻炼,倒垃圾的时候还会教我们怎么分类。”在她看来,线上打卡的方式成效显著,“以前没有打卡的话,很难做到这么有规律。现在看到好多人一起在做,就会很有动力,这种氛围特别好。”

  据清河街道统计,截至1月24日,已有来自6所学校的2532名中小学生参与线上打卡活动。

  “我们学校本身也有一个21天养成好习惯的活动,跟街道不谋而合,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每天上午,清华附小清河分校大队辅导员冯佳音都会给学生们点赞,“大家虽然放假回去,但又能用这种方式联系起来,每天互相激励,更好地实现家校社政的良性共育。”

  志愿服务

  出门一小步就能做公益

风之彩慈善义工服务队的队员负责每日消杀风之彩慈善义工服务队的队员负责每日消杀

  在房山区,刚刚迎来寒假的学生们也在第一时间重新忙碌起来。

  1月23日上午,家住电建社区的高二学生安瑞鑫戴上口罩和手套,套上慈善义工的红背心走出家门,拿着抹布和装好消毒液的喷壶,到楼道里给扶手喷洒消毒液并擦拭,之后还对楼下的健身器材进行消杀。下午,他又到垃圾桶前值守,为街坊邻里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帮助大家做好垃圾分类。

  “我们号召大家出门一小步,在家门口做公益。上午主要负责消杀,包括楼梯间或电梯间,以及楼下的快递柜等。下午则负责垃圾分类,守桶的同时做好宣传员和指导员。”风之彩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刘慧娟谈到,这项活动从去年1月23日发起,至今已满一年,有来自20多所学校的四五百名学生报名参加。仅最近一周,就有50名学生新加入进来,“其实未必需要专程跑大老远去做公益,家门口的公益往往更有可行性,对学生来说也更容易坚持下来,逐渐培养起志愿服务意识。”

  对于这样的理念,安瑞鑫的妈妈王玉颇有共鸣。“这个寒假不适合外出,但并不妨碍孩子就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寒假充实而精彩。”看到孩子将做公益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王玉心生欢喜,“多参与志愿服务,就会在点滴之中看到变化。比如,孩子平时会主动帮老人买菜、送水、倒垃圾,路上见有垃圾就捡起来,看到倒地的共享单车随手扶好,有老人不会用快递柜,也上前帮着操作,这些都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尽管孩子学业繁忙,但王玉从不担心这些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反而始终默默支持他,“做公益对他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调节,让他对待学习更加自律。”

  事实上,这也正是刘慧娟一直以来倡导的原则。“我们一开始就明确,不能因为做公益而耽误学业。后来通过家长的反馈,发现这些孩子不但没影响学业,还变得更自觉,每天不用大人督促,就主动完成功课,然后出门做公益。”

  春节将至,刘慧娟一边整理着孩子们的照片,一边继续策划着新的服务内容,“等到大年三十,还打算让孩子们去帮老人贴对联,给老人带去更多喜庆和欢乐。”

  (原标题:提前到来的北京孩子寒假怎么样了 静静的校园 热闹的空中课堂)

  来源:北京晚报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北京寒假

热门推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