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受访家长坦言曾过度帮助孩子

88.6%受访家长坦言曾过度帮助孩子
2021年03月25日 08:58 中国青年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帮助是必要的。但有些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成绩更好、履历更光鲜,过度地帮助孩子,甚至有些家长直接介入原本属于孩子的赛道。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己曾过度帮助孩子,70.0%的受访家长觉得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依赖家长。81.8%的受访家长建议摆正位置,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受访家长中,一线城市的占33.8%,二线城市的占47.7%,三四线城市的占16.4%,县城和乡镇的占1.7%,农村的占0.3%。

  88.6%受访家长坦言自己曾过度帮助孩子

  家住天津的卢凤(化名),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她感觉现在家长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挺普遍的,“有时知道这样不好,但又很无奈。觉得应该让孩子自理,自己收拾书包穿衣服。但他每天很磨叽,效率低,我又赶着上班,就会给他穿衣服,晚上替他把书包收拾了”。

  调查显示,88.6%的受访家长表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有过度帮助的情况。

  卢凤坦言有些时候,一些针对孩子的比赛,是带有评比性质的,但对过程的管控又不是很严格,一些有能力的家长会希望自己孩子表现更好,就会过度帮助。

  山东的胡芝(化名)感觉,有些时候一些所谓的创新作业,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家长只能介入参与,“之前学校老师让二年级的孩子组队做幻灯片展示传统文化,这些孩子哪里做得了?”

  上海某小学科技教师刘峰(化名)说,他曾经给四年级学生布置制作桌面小书架的任务,最后交上来的作业,很多结构精巧、做工细致,一问都是有家长参与的,“家长们代劳,一方面是担心这样的作业影响了主课学习,浪费时间;另一方面觉得孩子自己做不好,要不线画不直、量不好尺寸,要不粘贴不牢,不如自己帮助,交上去还能得高分”。

  在发现很多家长过度帮孩子完成作业后,刘峰就改变了教学策略,让学生只在课堂上完成,不能带回家,“有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不强,我会跟他说不用结构太复杂,少做一层,或者稍微缩小点尺寸。这类作业就是希望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不能本末倒置了”。

  哪些原因导致父母过度帮助孩子?调查中,60.0%的受访家长认为是功利心理,追求“起跑线”“初速度”,56.0%的受访者认为是过度溺爱,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55.6%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条件,现在要补偿给孩子。其他原因还有:父母拥有某项优势,要在下一代身上充分发挥(47.2%),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不帮孩子就落后了(39.6%),任务超出孩子能力范围,不帮就完成不了(31.5%)等。

  81.8%受访家长建议家长摆正位置,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孩子的事情,就交给孩子来完成。之前也发生过学生的竞赛活动,家长参与帮忙拿了奖,这就有违公平了。”卢凤觉得家长过多参与,不利于孩子之间的良性竞争。

  胡晓(化名)是天津某大学辅导员,她介绍,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倡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报到手续,“我们在学院的报到厅设置了家长休息区,让家长坐下来等候,不要跟着孩子或代替孩子完成报到。我观察到,有的家长会很放心地让孩子去办理手续,有的家长虽然坐下了,但一会儿告诉孩子少拿东西了,一会儿张罗着是不是排错队了,孩子也跟个小迷糊似的,不知道报到材料放在哪里,得让家长给找出来”。

  胡晓说,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有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独立性,有的则会包办。“我们巡查宿舍时也发现,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宿舍看看环境就放心了,有的还会给孩子铺床单被罩、打扫卫生。家长习惯帮孩子,到了大学依旧这样,孩子也不会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些日常事务”。

  对于父母过度帮助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调查中,70.0%的受访家长觉得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依赖家长,52.3%的受访家长担心考孩子变拼父母,有损教育公平,49.5%的受访家长觉得会过于看重结果,功利心太强。其他方面还有:拔苗助长,违背成长规律(47.3%),在父母设定的道路中成长,孩子没有自主空间(43.6%),孩子失去试错机会,无法从挫折中成长(42.0%),孩子没法展示自我,自信心受打击(22.3%)等。

  “让孩子自己来完成任务,可能会不完美、会出错,但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刘峰觉得,如果家长过度帮助甚至介入到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会失去主见也变得缺少独立性,“在父母事事周全中,孩子也错失试错成长的机会”。

  在刘峰看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离场和放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做好引导,远比事事操持对孩子更有利”。

  卢凤觉得,一些针对孩子的考核,要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

  “父母过度帮助,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母职责和孩子任务之间的边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如果孩子过多地在父母帮助下完成任务,会分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形成对家长的依赖,也会缺少锻炼学习的机会。

  储朝晖认为,父母要把握好平衡,区分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我们经常会说‘强父弱子’,父母如果太能干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少,能力会变差。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应该自己完成的”。

  改变父母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调查中,81.8%的受访家长建议摆正位置,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63.0%的受访家长建议宣传引导,树立理性、平和的教育理念,62.4%的受访家长建议设置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34.6%的受访家长建议对过度帮助、有违公平的行为进行批评惩罚。

  97.1%受访家长认为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普遍

  家长在社会实践和生活自理等方面容易过度帮助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扮演引导的角色。但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会过度帮助孩子。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1%的受访家长觉得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普遍。具体来说,家长在社会实践(61.2%)和生活自理(61.1%)等方面,容易过度帮助孩子。

  浙江某小学班主任魏玲(化名)说,之前她给学生布置过手抄报的作业,收上来后发现,有很多类似的,还有许多无论是配色还是结构,都不像小学生作品,仔细一问都是家长参与的,“有的家长会从网上买一些手抄报的模板,还有的直接用电脑给孩子设计好,孩子照着涂色就行了”。

  魏玲感觉,现在父母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挺普遍的,班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家长给收拾书包的,“之前开家长会特意给家长说过,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因为孩子丢三落四、动作慢就总想着代劳”。

  调查中,97.1%的受访家长觉得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普遍,其中33.4%的受访者觉得非常普遍。

  家住天津的卢凤(化名),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卢凤感觉,虽然知道总帮孩子不好,但又没办法,“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桌,总弄得一塌糊涂,就忍不住自己上手。还有一些假期的社会实践,要求孩子参与,但组织的活动没什么意思,不是去社区打扫卫生就是让一些小朋友搞联欢,对孩子的帮助有限,索性就糊弄,家长替他们去社区签字,省下时间学习或者干其他事情”。

  家在山东的胡芝(化名)感觉,现在学校提倡留一些创新性的作业,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但有些作业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家长来帮忙。

  魏玲觉得有些家长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亲自上手帮助孩子补作业,但这种盲目帮助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掌握知识,完不成作业,这需要跟老师沟通。有的孩子是假期顾着玩,到最后几天猛赶作业,这种属于时间安排上有问题。如果家长不考虑情况,直接帮孩子,看似完成了作业,但不利于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受访家长在社会实践(61.2%)和生活自理(61.1%)等方面,容易过度帮助孩子。其他还有参加比赛(54.4%)、写作业(36.4%)和社交(21.1%)等。

  卢凤感觉,要改变家长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过度帮助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学会适时放手,“有时候身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看到别的家长费尽心力帮助孩子,自己显然不愿意什么都不管。所以需要引导教育的氛围,作业设置、奖项评比上都要更加科学公正,真正地考察孩子,引导孩子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想了解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微博2021国际学校春季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热门推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