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评校外培训监管:欲去“沉疴”还需“猛药”

新华日报评校外培训监管:欲去“沉疴”还需“猛药”
2021年07月21日 09:06 新华日报

  “陕西榆林全面关停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新闻一出,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接着又被榆林市教育局“辟谣”:是暂停暑期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而不是全面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波三折之间,多少人的心跌宕起伏、五味杂陈。

  不管是“暂停”还是“关停”,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强烈的预警信号。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培训机构日子都不太好过。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再到教育部宣布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国家层面动作频频,培训机构风声鹤唳,坊间则是各种猜测不断。校外培训最终会走向何方,各方都在等待“靴子落地”的那一刻。

  关停,直接触及培训机构的利益蛋糕,或许显得“简单粗暴”,但对苦其久矣的学生和家长们来说,需要的或许就是一味猛药。长期以来,对学生减负的讨论、对校外培训的监管、对素质教育的呼吁从未停止,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鸡娃”“内卷”满天飞,校外培训机构仍挟全民之威而难以撼动。要解决这件“非办不可”的难题,就得有动真碰硬、大刀阔斧的决心和勇气。其实,对培训机构来说,倒也并非“一剑封喉”。学科类培训关停,艺术、体育类培训或成主流,社会需要也欢迎正常的教育资源供给,尝试转型、做好学科教育的补充,也并无不可。

  校外培训机构最为人诟病之处,莫过于人为制造焦虑情绪,成为教育过度竞争的帮凶。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毁了多少孩子的童年,又让多少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家长攀比购买了多少课程,被放大的焦虑在缩水的钱包中得到暂时缓解,然而这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每个孩子都去上培训班,事实上和每个孩子都不去上培训班效果是一样的。但在考试、分数、前途面前,谁又敢于或者愿意成为这个例外者?也正是这样,面对培训机构的洗脑,人们如同面对“皇帝的新衣”,看破,却不愿说;说了,却不愿做。

  看起来是愿买愿卖,然而最大的买单者正是孩子。他们被困在书山题海里,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被扼杀。国家卫健委刚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去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超重肥胖率近20% ,越来越多“小眼镜”“小胖子”令人担忧。当然,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课业负担过重在其中所占几何,不言自明。一边收割家长的钱包,一边剥夺孩子的童年,“良心的行业”逐渐变成“逐利的产业”,已是不争的现实。

  校外培训步入“强监管”时代,坚持从严治理之余,要真正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需要猛药治疴的决心,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同时,还要全面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内外兼治,让乱象销声匿迹,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重拾童年。(文/陈立民)

  原标题:欲去“沉疴”还需“猛药”

想了解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微博2021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