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级教师: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北京市特级教师: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2022年06月02日 16:30 新浪教育 微博

  作者:北京市特级教师  肖远骑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完整地理解、准确地把握其新的意蕴,对于全面落实课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新的方案和标准,对语文教育有那些新的要求:

  • 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突出新时代育人的重大主题。

  《语文新标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部分,都做出重要安排。突出新时代育人的重大主题,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语文新标准》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文课程在人的学习、成长、生存、发展过程中,在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地位。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统领整个课程标准,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回答语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 强调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科学细化各学段的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分成三类,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三个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具有基础性地位,而且渗透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之中。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是对传统文体划分的某种超越,更多地是按照语文成品的作用划分。拓展性任务群,从内容到呈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都有创新的意义,“整本书阅读”是从“篇”到“本”的拓展,与其他各个任务群多以单篇文本形式呈现形成相互补充,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整本书阅读是高质量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跨学科学习”是从单学科学习向多学科学习的拓展,从课堂学习向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拓展,着意基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每个任务群,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螺旋发展,体现层级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 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要倡导将语文学习嵌入日常生活场景、社会文化参与实践活动;要把握人文主题组织学习单元的特点,激活文本互文生成情境的内在作用,将人文意蕴与学生成长的真实生活相连通;要在情境设计中关注学习主题与环境、材料的逻辑联系,促进意义生成;要创设具有语文课程特点的情境,让情境内在孕育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科实践。学科实践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新课程共性的学习方式,主要指自主、合作、探究等,这是所有课程包括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要倡导的。我们经常赞赏的“学科味”,往往是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带来的。语文课程典型的学习方式首先是指新课标明确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的方式;其次还要往学科特质继续走,往创造性教、创造性学努力。比如,体验是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认知的一种方式。如于漪老师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体验无疑是语文深度学习的一条通道,在研习、探讨、亲历等语文学习活动中,加强体验,实现多重对话,参与文本的创造,领悟知识的意义,实现情感的升华,其语文味就可能如咀嚼橄榄,余味无穷。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就是在倡导语文课程的“学科实践”关注整体,空间维度上核心素养的表现是多维整合的,时间维度上核心素养是在螺旋式上升,这是一种总体性提升。

  • 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新变化。彰显语文课程的文化自信。

  新的课程方案中的一句话:“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学校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教学改革重点”。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提倡项目式的深度学习。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课堂立足于“知识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组织教学。联结新旧知识融合贯通与生成。强调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在学刁中重视个体学习经验迁移至其它情境中去,素养立意,深度学习,培养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能力。使语文课程的四个核心素养,如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自主学习中很好地落实,从而推动素养的提升,增强每个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热情,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政课教育,教师非常重要,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和爱国等红色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信仰之炬,越燃越亮,汇聚起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 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总结为一句话:强化素养导向 ,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境, 注重质量标准 。

语文新课标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