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时代 家长何为?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举办

“双减”时代 家长何为?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举办
2022年07月04日 10:09 新浪教育 微博

  7月2日,以“‘双减’时代,家长何为”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成功举办。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入实施、“双减”工作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举办本届论坛恰逢其时,很有意义。办好家庭教育要做到“五个一”:即凝聚“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共识,围绕“家庭德育”的一个根本,用好“办好家庭教育具有独特优势的学校”这一渠道,建立“在教育法律法规中融入家庭教育元素”的一套制度,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个环境,推动家庭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崔保师在致辞中指出,家庭教育对人生成长影响深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为家庭教育作用发挥提供了更大空间,但成效彰显还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家庭教育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急需教育研究提供破解思路和对策。希望借助本届论坛,广集众智,谋求策略,提出破解之法,以此给予家庭教育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东风在致辞中指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杭师大积极为全社会落实“双减”政策建言发声,为杭州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浙江努力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全国大中小学的每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都积极承担起教育科学普及的时代重任,共同为深化教育“减负增效”、促进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滑动查看图片

  主论坛设置了专题报告和主题报告。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提出,科学教育与其它学科类课程一样,都是一种养成性教育,教会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搭建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全方位和多视角的知识体系,培育适宜未来科技精英成长的土壤和环境。我国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但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在“家庭教育为人生奠基”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金洲提出,家庭教育从其表现形态上讲,不能简单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单向教育(正哺),其中也包括孩子对家长的“反向教育”(反哺),还包括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互鉴互学(并哺)。未来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将“正哺”“反哺”“并哺”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起家庭教育“互哺”的新格局,推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结伴成长、共同发展。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研究员张丰提出,家长要重视学习品质对学生学业进步的影响;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是提升学习品质的一条路径;减少作业量固然重要,但改善学习体验更是关键;较好的运动健康、兴趣爱好与人际关系指数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感受;家长教育期望与子女期望一致时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最好,其期望偏低比偏高更有利于子女取得好成绩。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法学博士苑宁宁提出,为保障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家庭监护,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不同维度对父母的职责作出了规定和指引。在家庭教育环节,为消除和避免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问题,法律要求父母应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科学育人,做好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在“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石中英提出,家庭的价值观建设和价值观教育对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父母要深刻认识孩子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自身的价值观修养,引导孩子处理好价值观学习中的知行合一问题,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价值观分歧和冲突,帮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方晓义提出,自家师合作提出起,尽管其称谓不断发展变化,但都强调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发展。伴随对学校和家庭作用认识的深化,研究者提出了家校合作的不同模式,并有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指出或揭示了家校合作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家师关系对高中生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性别和班级差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双减”的本质是价值的再抉择、再管理,致力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举措,而亲子朗读则是促进阅读素养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亲子朗读需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选择最适合该年龄段朗读的读物,并以便捷、高效的方式落实亲子朗读。通过厚植朗读素养,为阅读素养赋能,进而为立德树人奠基。在“守护亲子身心健康”的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提出,家长教育焦虑的内容在学业成就的基础上,孩子的综合素质及学习态度成为家长焦虑的核心内容。除了以往谈论很多的教育资源稀缺、阶层分化之外,政策影响与对教育的高期待是家长的教育焦虑比较突出的可能因素。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讨论可能的应对。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教授王春超提出,提高父母陪伴时间对促进儿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父母对孩子能力可塑性信念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父母的时间投入并促进孩子能力发展;亲子交流和陪伴对孩子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干预研究实施三年后,亲子视频通话项目对孩子的开放性和神经质依旧有显著影响,课后辅导项目的影响则不显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素梅提出,学生在学校应得到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实现科学有效的锻炼;家长应指导与陪伴孩子进行科学锻炼,根据动作技能学习的“窗口期“给孩子选择最适宜的运动。家长高质量陪伴孩子进行科学锻炼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长协同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滑动查看图片

  中国教科院副院长于发友主持开幕式和专题报告环节。7月3日,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科院、中国儿童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嘉兴市教育局、杭州第六中学、杭州公益中学、杭州胜利小学、杭州钱学森学校的代表将围绕“家校共育”主题开展圆桌论坛。

  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承办。论坛以“京杭同步,双线混合”的方式召开,全国各地关注和观看网络直播人数达10万。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