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儿歌如何焕发“新”生 儿歌对青少年成长有哪些帮助

老儿歌如何焕发“新”生 儿歌对青少年成长有哪些帮助
2022年12月25日 22:03 新京报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一首首张口就来的儿歌就像暗夜里的满天星星,点亮了无数人的童年,经典儿歌更像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时光飞逝,依然闪闪发光。

  经典儿歌为什么能久唱不衰?是否依然适合当下的儿童?“老”儿歌如何焕发“新”生?儿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又有哪些帮助?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进行分析。

  经典儿歌更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孩子们随着儿歌晃动小小的身体,摇摇摆摆煞是可爱。在音乐理论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看来,儿歌最大的特点是精炼,“歌词精炼,旋律简单。通过多次重复来不断加深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孩子在听到歌词和旋律不断重复的时候,也会养成一种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音乐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受访者供图音乐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儿歌的节奏与一般歌曲不同,有很强的连贯性,“像我们走路说话都有一个节奏,儿歌也这样,很少用强音、重音的感受来写儿歌,比如四二拍的歌曲,像《两只老虎》,不断重复,没有切分节奏,按照有规律的节奏去表达内容。”雷达说道。

  经典儿歌在创作过程中格外注意可传唱性。“如何做到有可传唱性?创作者一定要对孩子的语言表达习惯很熟悉,孩子讲话一般都是断断续续的。”雷达以儿歌《海鸥》为例,歌曲开头即是“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相似的表达重复出现,让儿童更容易记住歌词。

  “传唱度很高的经典儿歌一定是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并且可以引起孩子情感共鸣的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虽然歌词并不简单,但很符合孩子的情感心理。每个孩子都有妈妈,都会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雷达表示,好的儿歌有着鲜明的节奏,孩子一听到节奏就会手舞足蹈,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好的儿歌能够塑造人的形态。好的儿歌还能够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发掘。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状态和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旋律,在不同的人心中状态也不一样。”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教师王子堃同样认为,能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经典儿歌久唱不衰的一大因素,“核心就在于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能从旋律和歌词中获得较丰富的体验,“儿歌本身的特点通常是旋律跟歌词都很简单,如何在简单的框架下实现精炼有效的表达,这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经典的儿歌作品往往在这点上都做得很好。”

  同时,专家普遍认为,儿歌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作曲家、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数字音乐中心主任高志表示,儿歌也是一种语言,对孩子来说,学习儿歌就是学习一种更加丰富的语言,培养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歌词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甚至于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高志认为,“儿歌也是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载体。比如《小兔子乖乖》,通过音乐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雷达认为,孩童时期的记忆力是超前的,从小接受到的儿歌旋律对后来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像《学堂乐歌》,这是我小时候的歌曲,现在还记得。”

  改变编曲配器或演唱形式,或可让儿歌焕发新生

  梳理经典儿歌可以发现,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源自影视剧主题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小燕子》是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有的儿歌则带有国外儿歌的“影子”,如《小星星》《蓝精灵》等等。

  在雷达看来,儿歌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并不重要,好的儿童歌曲会借鉴不同的艺术形式,走进儿童心中,“像《小星星》《雪绒花》这都是国外百年流传下来的歌曲,现在唱的《生日歌》西方也是家喻户晓。这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在国内儿歌的发展史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个绕不过去的黄金期。《我爱北京天安门》《小螺号》《采蘑菇的小姑娘》《童年》《葫芦娃》《春天在哪里》《歌声与微笑》《种太阳》等经典歌曲均创作于这个时期。

  高志表示,老一辈音乐家很少有从小就学习音乐的,但他们对儿歌十分热爱,花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那个时候他们创作儿歌基本上没有商业性的影响,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

  为何现在人们会感觉好儿歌少了呢?高志坦言,现在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并不多,这也容易导致“唱来唱去总是那些经典儿歌”,从创作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是很多创作者偏向于民族美声、通俗作品,这些作品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也更容易有影响力,与之相对,受到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创作者并不想在儿歌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儿童歌曲的创作队伍培养也是一个难题,“全国范围内都缺少儿歌创作的人才。”

  雷达也表示,不仅仅是儿歌创作,在其他歌曲的创作中也会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多元,物质生活丰富,精神追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但以前是相对比较封闭单一的状态,一首好儿歌很容易就让人记住了,历史的机遇让很多经典儿歌流传了下来。”

  对于部分人认为的有些经典儿歌歌词不适合新时代儿童的观点,雷达表示,儿歌歌词本身是一种历史表达,可以通过儿歌启发孩子,“像《一分钱》也没必要改成《一元钱》,也可以通过这首歌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这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高志则认为,很多儿歌写的都是日常生活,比如《上学歌》《春天在哪里》,歌词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王子堃认为,让“老”歌焕发新生,儿歌新唱是非常好的方式,“因为音乐的编排方式往往具有一些时代的特征,老歌在听觉感受上常常会有时代感,新一代的青少年可能还没来得及去感受它的内涵就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老歌新编、儿歌新唱可以把经典的歌曲通过更时尚更贴近我们时代的‘再包装’,让经典的歌曲重获生命力,被更多人听到被更多人喜欢。”

  如何才能实现“老”歌新唱?高志表示,这背后其实是如何让儿歌变得让现在的孩子们也喜欢的问题,“可以在尊重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比如改变儿歌的编曲配器。以前的音乐伴奏质量是比较弱的,现在有多种伴奏乐器可以选择。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比如合唱、独唱、重唱等等。”

  与此同时,高志提出,在留住经典的同时,努力创作新的儿童歌曲同样重要,而这同样需要培养儿童作曲人才。为培养优秀的儿童歌曲创作和编曲制作人才,高志曾在2019年主持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儿童歌曲创作与数字化制作人才培养研修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儿歌儿童歌曲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