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放弃早课睡到自然醒

该不该让孩子放弃早课睡到自然醒
2024年03月13日 15:04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来,外地有学生家长在班级群通知老师自家孩子不上早课要睡到自然醒一事引发热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睡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为了让孩子多睡就请假不上早课的做法还比较少见。对此,其他家长是否认同?孩子早上起不来是什么原因?家长爱孩子真的可以不顾学校的规则吗?

  问题1

  家长们对放弃早课睡到自然醒怎么看?

  希望早上上课时间再推推

  小学生家长 王秋霞

  希望孩子睡到自然醒,是很多家长的愿望和心声,我也不例外。

  我家孩子上一年级,每天精神头儿特足,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晚上回家后学习状态比较差,尤其是晚上7点以后,看上去嘴动、眼动,其实脑子早就不动了,头天晚上学的东西第二天也很快会忘记,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够相对“早睡晚起”,这样也不至于第二天在课堂上打瞌睡。

  我查过很多资料,缺觉对孩子有很多不利影响。比如,有资料提到,孩子长个儿需要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在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候,孩子必须进入深睡眠状态才有利于长个儿和增强记忆力。反之,如果孩子缺乏深睡眠状态,生长激素分泌会减少,还会出现影响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孩子的睡眠非常重要,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更要保证睡眠时间。

  话说回来,再贪睡的孩子,头一天如果不熬夜的话,第二天早上7点以后多半也能自然醒。当然,这肯定是在确保头一天不熬夜的情况下。如果家长不自律带头熬夜,或者放任孩子熬夜,或者老师留了一大堆作业,或者孩子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边学边玩……那单纯地强调睡到自然醒就是一种胡搅蛮缠,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范畴内,更不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政策,把上课时间再往后推一推,上午8点半到9点上课更为合理,小学也没必要上什么早自习了。当然,这需要进行科学的研判。从立竿见影的效果看,父母也要从自身做起,放下焦虑心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习惯。在我看来,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身体健康,以及能否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基础教育可以变得更快乐一些。

  为了多睡放弃早课不可取

  初中生家长 胡一峰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有家长在班级群喊话老师,称自家孩子所有第一节早课不上,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同为家长,我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对其做法却不敢苟同。

  我之所以理解,是因为这位家长说出了当下许多家长共同的苦恼,从一个具体问题表达了普遍的教育焦虑。在理想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早睡和早课本应构成良性循环。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头脑清醒,学习效率高,尤其在打基础的中小学阶段,有不少需要记诵的学习内容,更应抓紧早晨的时光认真学习。学校之所以设立早课,原因也在于此。而且,中小学阶段是人的学习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期,规律地上早课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份“童子功”将让人受益终身。因此,早课的制度安排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偏大,许多孩子的家庭作业太多,“卷作业”“游题海”“开夜车”成为常态。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生理规律要求有充足的睡眠,为了赶作业,晚上既然没法早睡,早上自然没法早起,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陷入了教育规律和生理规律“二律背反”的尴尬境地。

  想让孩子睡到自然醒的家长显然感受到了这一尴尬,并试图采取放弃早课的方式来破除。首先应指出的是,在群里喊话的方式不值得提倡。如果因为个体差异、客观环境等原因,家长喊话的目的是解决自家一个孩子的问题,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和老师或校领导一对一沟通协商探索解决之道。如果希望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更应全面地考察和分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简单地砍掉早课,那么,本应在早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势必要用别的时间来弥补,实际上给孩子加上了隐性负担。这种做法看似尊重了生理规律,却忽视了教育规律,看似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益,却更可能耽误孩子的学习成长。如果有些孩子因为手握自然醒的尚方宝剑而从小过上了“夜生活”,变成了小“夜猫子”,那就更会损伤身体,得不偿失。因此,为了多睡而放弃早课,可谓看到了病灶,却开错了药方。我以为,正确的做法应是持续科学推动中小学减负,进一步改进教材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优化学校管理和家校合作,做到“真减负”“减真负”,把早睡还给孩子,让早课更有效率。

  问题2

  孩子睡眠不足的症结在哪儿?

  多种原因造成孩子“拉晚儿”

  北京小学首席班主任 马兰

  家长之所以会让孩子睡到自然醒甚至不去上早课,其根源应该是家长认为孩子睡眠不足。不过,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小学上午的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点20分、中学一般不早于8点,同时,作业负担也明显减轻。以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为例,每天的语文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各科加起来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有了这些规定,若孩子还是因为写作业时间太长而导致睡眠不足,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

  事实上,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到了三年级才开始留书面作业,但有些孩子平时在家中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小手拿笔不稳,加之感统失调书写速度慢,会造成作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外,有些孩子没有养成专注的习惯,容易受外界打扰,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特别慢,写不了几个字便开始玩手,或者发呆。此外,书写习惯不好、学习能力障碍、家庭教育问题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写作业拖拉,从而导致睡眠不足。

  如果孩子有“瘸腿儿”学科,难免“拉晚儿”。从教这么多年,我总能遇到偏科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天需要老师一对一进行作业反馈,在校学习时间大多用在数学学科上了,其他作业只能带回家写。殊不知,数学学业的不足不仅仅是数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有语文学科的问题。孩子刚出现“瘸腿儿”的时候,可能对其他学科影响不大,所以不当回事儿。随着学业难度不断提升,影响愈加明显。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仍然赶不上时,孩子就容易对这门学科丧失学习自信心,并波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进而表现出不爱学习,写作业拖得很晚,造成睡眠不足。

  孩子缺乏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也是“拉晚儿”的重要原因。有些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就会出现“前松后紧”赶作业的现象。还有一些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过多,放学后不做作业光玩手机,三更半夜打游戏,肯定会导致睡眠不足。

  还有一些孩子“拉晚儿”是家长造成的。客观地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但在现行中高考制度下,很多家长焦虑前置,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业压力,以此来平抑自身的焦虑,这无形中剥削了孩子的休息时间。我就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家长从一年级起就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为了不写这额外的作业,孩子动起了小心思,故意拖延,耗到家长困了才开始动笔写,等家长陪得不耐烦了孩子才能少做一些作业,晚睡甚至熬夜成了家常便饭。这种做法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更别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不难看出,孩子睡眠不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家长们应该明白,单纯地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以违反义务教育中“准时上课”的规定作为代价更是没必要,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问题3

  为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学校应做些什么?

  推出系列举措帮学生“补觉”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心理教师 程学谦

  毋庸置疑,健康和充足的睡眠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现代神经科学来看,睡眠是增强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一部分,因为睡眠时大脑停止信息输入,大脑(主要是海马体)会利用睡眠时间将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我们需要记忆的信息刻入大脑皮层,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以便日后随时调用。其次,从睡眠和情绪的关系看,当睡眠时间减少时,杏仁核脑区无法正常工作,使得大脑的细胞更新速度减慢,导致情绪控制能力减弱,影响情绪的稳定性。反之,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良好情绪的产生及稳定。另外,睡眠能够促进机体生长激素大量分泌和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机体的修复和生长发育。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3个重要时间:中小学生睡眠、学校作息、就寝时间。为了帮助学生“补觉”,我们学校调整了学生作息时间,采用多种方法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包括早上不安排早自习,小学部8点20分开始上第一节课、中学部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午饭过后,各班班主任或值班老师会组织学生到专用的休息教室“躺平午睡”,每日午睡时间为20至30分钟。除此之外,根据北京市双减措施要求,我们学校还积极在作业管理上做研究,不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各学科老师及时沟通,课程设置上每天至少一节自习课,尽可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大部分作业。

  当然,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仍有一些孩子睡眠不足,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要想解决健康与学业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减轻课业压力。家长和学校都应该为减轻学生课业压力而努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同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第二是调节情绪。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第三是健康饮食。家长和学校要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饮食不规律或摄入刺激性饮料。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家长要特别注意控制孩子晚上进食的时间和量,避免影响睡眠。

  第四是改善睡眠环境。家长最好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噪音干扰,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床铺和枕头,保证他们的睡眠质量。

  第五是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着双减措施的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就应该做完或者完成大部分作业,家庭作业不应该是影响孩子睡眠的主要因素。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不拖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保持专注,不三心二意等。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适当运动等。

  思考与建议

  规则与爱同样重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心理教研员 白玉萍

  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父母需要进行很多考量和安排,确实不容易。同为家长,我十分理解让孩子睡到自然醒的家长的心情,因为睡眠和饮食、运动一样,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医学研究发现,睡眠充足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感冒以及避免各种疾病,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比清醒时多三倍,尤其是在深层睡眠的时候。也就是说,孩子睡好觉,既能少生病还能长个儿。

  家长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多让孩子睡觉而不上早课,这做法就值得商榷了。首先,有利于健康的睡眠应当是早睡早起。如果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早晨6点半起床,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孩子就比较容易自然醒。即便孩子还是不能自然醒,这么长的睡眠时间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也足够了。

  再进一步讲,家长需要培育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需要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拥有敬畏之心。这些,才是作为家长爱孩子、做好家庭教育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已有的规则,引导孩子去理解各种规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逐渐建立了若干规范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规则。例如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勤俭节约、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勤学上进、勤劳致富等。这些规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学校老师会在课堂上以及各种教学教育活动中,给孩子们讲授、要求他们在学校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以及校规班规,包括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对同学团结友爱、不说脏话、不欺凌别人、考试不作弊等,到社会上各种不同场合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们也会给孩子进行规则设定,比如要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和学习用品,要按时吃饭,吃饭过程不磨蹭、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等。

  比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践行、坚持这些规则。如果家长短时间内一股脑儿将这些规则讲给孩子听,孩子未必能理解,更谈不上执行。因此,家长要做的不单是要讲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规范人类言行、规整人们生活的规则,身体力行地做给孩子们看,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的世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任性,多么不听话,多么不懂事。其实,事实上并非孩子天性顽劣,而是这些家长自身缺乏原则性,没有底线,盲目地满足孩子天性中的欲望,不按照规则来塑造孩子。这是“糊涂的爱”,是“溺爱”“滥爱”,并非真正的爱。例如,两个小朋友玩耍后分别得到了苹果,一个接过苹果马上就送到嘴里啃,而另一个则先去洗手,洗完手以后再去吃苹果。显然,这个洗手的小朋友已经被其家长植入了“讲卫生”这个规则,而另一个则没有。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哪个更称职,答案显而易见。

  上早课是学校面向所有孩子的统一规定,孩子既然在这所学校上学,就需要适应学校环境、遵守学校的制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所有的管理理念和做法都绝对正确、无懈可击。对于违反学生成长规律、破坏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制度和行为,家长可以提出申诉,学校应当及时修正。就此事而言,在班级微信群里告知自家孩子要睡到自然醒所以不上早课,家长有点任性和冲动了。也可能这段时间孩子确实身体不适,确实需要做一些调整过渡,但家长可以先单独与老师讨论交流一下,既体现对老师的尊重,也不至于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爱与规则是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爱孩子使孩子有安全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立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感,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俗话说,“你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上有人会替你好好教育他。”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要面临无数的竞争与博弈。成功的人生,是由优秀的习惯和品质所构建的。当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走向成功,能幸福美满地度过这一生,那么,家长就得有智慧、有规则地爱孩子,帮助他们在内心世界中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孩子早课睡眠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