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有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孙中山留学时的最初感受)--王梓
有人说:“出国一周可以写一本书,出国一个月可以写一篇文章,而出国一年则什么都写不出来了。”而我却不愿信守这条大、小留学生们的“经验”之谈,偏要做一次“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尝试。但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即使庶竭驽钝,也不能出口成章, 集文成册,故在此撰小文一篇,写写我近一年来在国外中学留学的五味(酸、甜、苦、辣、咸)经历与点滴感受,以飨关注海外小留学生的诸位读者。
世间的变化白云苍狗般地莫测,而常常又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本想上完大学后再出国留学,可心急的父母却在高中伊始之时便把我送出了国门,就这样,在2000年1月15日,我手提著沉重的行李,肩背著美好而亮丽的期望,来到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这也就是我异域留学生活的起点,我要从此开始跋涉,开始远航。
在我眼中的墨尔本是一座既大又小,既土又洋的城市。说它大,那里人们居住分散,面积广阔,小区多的令人目眩;说它小,真正市中心(City)的面积不算是“一把瓜子嗑到头”的话,那与北京比起来也是“芝麻见西瓜”了。讲它洋,它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又是工业中心,可谓洋味十足,而澳洲人又象他们的国宝考拉一样憨态可掬,就连说英语的语调照英美的标准也著实有点儿土。的确,这样一座城市与我习惯的北京有太多的不同,有好也有坏,所以我最初的工作就是调整自己,以适应那里的生活,虽然我走的时候不是那么情愿,但到那儿以后,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到澳大利亚的正事是学习,前面已经有了几段题外话,我想现在该谈谈学校的事了。我上的学校叫“Balwyn High School(博文中学)”是墨尔本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也是所在的维多利亚州的重点学校。其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澳大利亚,判断一所学校好坏的最重要标准依旧是成绩,我在的这所学校正因为总评成绩优秀,升学率高,才有如此的地位。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我的学校更可算是各国文化的交融之地,来自五洲四洋,长著各种肤色的学生汇聚在此,休息时能听到不下十几种语言,外语课也开设了汉语、法语、希腊语三种供学生各择其好。这样一个环境必然是竞争激烈的,因为你身在其中,需要应对来自各国的挑战。
到澳洲上学的第一关是英语,这玩艺儿我虽然在国内学过,但那点儿东西拿到它的“产地”不算是一窍不通的话,也是“班门弄斧”了。而在那儿,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少了它,即使再聪明的脑子也要得弱智的成绩。因此,我竭尽全身之能势,来提高英语的水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英语基本过关,学习,生活已无大碍,一篇记事短文还被刊于校报之上。这也算我几个月的功夫没有付之东逝,播下的种子有了些许收获。
英语只是工具,在澳洲这样的英语国家不算本事,而对我这外国学生来说,它却是掌握知识的生命线。因此,我既要学好英语,又得兼顾其它,可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到这,有些学科的英语要求确实过高了。生物书上那些怪异的单词,简直令人头晕,甚至窒息,更可气的是词义在字典中无据可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这时那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古训就派不上用场了,那单词你就是念了1亿遍,该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这使得一些人谈词色变,对老师也是敬畏有加地过分了。不过幸好我对生物的爱好与生俱来,也就不与这几个词儿“较劲了”。由此推断,最难的都过去了,其它的也不应含糊,事情确实如此。
在国内,我在高手云集的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被压制惯了。出去之后庆幸地发现能人不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终于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机会,于是乎,报名去参加比赛,看看自己的能耐。我首先参加的是Lote(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非英语)作文比赛,这回拿中文参赛,正使了我的看家本事,虽然我中文水平不高,但“矮子里拔将军”还获不上奖吗?结果正像我预料的那样,不仅拿到了奖状和奖金,还接受了澳大利亚国家电台“SBS”的采访。下一场比赛可就不那么轻松了。我仗著平时数学不错,便报名参加了一个叫做Australia Math Compatition(澳大利亚数学竞赛)的比赛。可一听介绍,那阵势是有点儿玄,据说全世界有五十万人参加。我想,反正名都报了,考砸了没人知道,该怎么样就这么样吧。于是到比赛那天,满不在乎地去了。那些题确实有些难度,有别于往日书上那些简单而乏味的习题。尤其是文字题,用数学和语言制造了双重障碍,令本来数学一流的中国人吃尽了苦头。我是平静地走进考场又平静地走出来,并未想获得什么,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说结果,就避不开得知结果的过程,说起来倒像一段有趣的轶文。话说第四学期开学之时,别的参赛者都或喜或忧地从老师那里拿到了结果的通知,唯我例外。当时我把心一横,也不去问,心想:顺其自然吧。过了两天,仍然杳无音讯,我猜想可能是机读卡填错、作废了,也就没去理会它。谁知半个月后的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竟拿著一纸证书,笑嘻嘻地朝我走过来,到我面前把纸一展,上面印著High Distinction Cenrtificate(高等荣誉证书)。由于我当时对此比赛并不甚了解,所以冒出的第一句话竟是问:“这个好吗?”老师回答:“当然,你是学校里唯一获此殊荣的。”直到此时,我仍将信将疑,心想:“虽然澳洲人水平、能力有限,但其中也不乏几个鹤立鸡群的高手,而且是做文字题总不至于输给我这个只来澳半年多的新手吧?”然而,周围同学惊讶的目光证实了这证书的真实性。
国内有些人有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外国人都傻,只要中国人一去,就能取得好成绩。我想这样的观点未免有些过于“居功自傲”了。虽然我们国人以勤奋、智慧著称,但我想成就事业的人无不是以勤奋为先决条件的。而且就我看来大多数中国学生成绩好于外国人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扎实功底,做到了“熟中生巧,巧中生精”,故思考问题更容易找到捷径:二是中国学生具有很多外国人所没有的刻苦精神与上进心。可见,勤奋很可能就是产生智慧的源泉。纵使国人天生就比洋人聪明,但可不要忘记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句座右铭,虽说有些老生常谈,可它却是经过时间证明的至理名言。我曾有过这样一位同学,他同是中国来留学的,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他比我早到澳洲近一年,可一次上课时他竟问我“Poke”(猪肉)是什么意思,又问我“Cook”(烹调)应怎样拼写。连这样的单词都不会,由此可知他的英语水平如此差强人意,以至于有时考试连题都看不懂。难道是他的智力水平不如其他中国人吗?不尽然,我曾亲眼见他曾与外国人用英语对骂,十几二十分钟竟无一句语词重复,此情此景确实令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自愧不如”。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一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意思是说:“我”天生就有许多内在的美德。虽然屈原是我国诗的鼻祖,在人们的心中伟大之至,神乎其神,我对他也是崇拜有加,但我仍不能理解此句。我认为人生来都是一片空白,任何修养与能力都是由自身的行动和周围的环境所造就的。所以学习的好坏,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自我努力,尤其是在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老师不给予学生压力的国外。总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记住一句话:“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人活著光学习不行,因为这样既无法生存又不切实际,所以,生活也是在外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过我那段对于墨尔本的描写,想必就能把那里生活的基调猜得八九不离十。的确,在这样的一个地广人稀,文化背景又相距甚远的地方,要想生活得有滋有味的话,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若不愿整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话,就应尽量把生活安排得充实一些。拿我自己来说吧,除完成了较轻松的学习任务外,剩余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上网和做一些运动。以读书为例,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阅读了各种中英文书藉几十本,其中既有外国作家的原版名著,又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既有古语常言的四大名著,又有深奥不凡的哲学小说。单从范围来看,可谓贯穿古今中外,我想这样的阅读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此一来,我便把无聊的闲暇变成了充实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不啻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的灵丹妙药。
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国家,有许多嗜体育为生命的国民,去年又恰逢奥运圣火在此点燃,所以,由此就能折射出澳洲生活的方方面面,奥运会在悉尼开,而我身在墨尔本,这虽为我亲身体验奥运带来诸多不便,但我仍然不愿放弃这次与奥运距离最近的机会。好在有足球预赛在墨尔本举行,使我最终没有与奥运失之交臂。一进售票厅,就能体会到人们的热情。大厅里挤满了持币待购的人群,为了节省空间,原本直线的队伍也变成了回形。我在如此拥挤的环境中等待了近一小时才拿到了所需要的票,可想而知悉尼的境况会是如何?我是中国人,当然要看一场与中国有关的比赛,而墨尔本只有足球。可惜那从不争气的中国男足,未能让我一饱眼福,好在女足一枝独秀,给了我一次为她们加油助威的机会。那天的比赛确实精彩纷呈,结果也令人欣慰,以1:1逼平美国。这回在海外才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自豪感。比赛结束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这时我才发现所有可以到家的公交线路的末班车都已开出,我只好乘电车到了一个可以达到离家最近的地方,然后在无奈之中,披星戴月地步行了一个小时回到寓所。不过我想,以看这场比赛的收获,我走这段“冤枉”路程还是值得的。
自由是澳洲的又一特点,在其国歌里就有这样一段:“我们自由......”然而自由也具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尽量地发挥一个人的才智,使个性得到张扬;另一方面,它也可助长一些坏习惯的形成。所以在澳洲上学不仅需要应对各种事物的自理能力,还需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即使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话,也最好别学会抽烟、吸毒之类的坏毛病,其后果不言而喻。我本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对同龄人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可理解,可历经这十一个月的耳闻目睹也就见怪不怪了。很多事情,我虽自己不做,但却已理解了别人,认为那是别人的爱好,若无碍大局,但做无妨。可见在这一年里,我的思想也开放了不少。然而这“开放”的速度毕竟追不上“时尚”的潮流,我在有些方面也确实显得有些“老”了。记得有人曾劝我去染发,这事真是把我弄得有些哭笑不得。可我该怎么做呢?真的去把头发染得五彩缤纷吗?为了迎合某些“潮流”去改变自己故有的思想吗?虽然我理解他们,但我自己不一定要那么去做。无奈,只好长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非常欣赏范仲淹的这句话。它不正是生活中自我调节的最高境界吗?如果做到这一点世间将只有欢乐没有忧愁,你将可以用平常心态对待一切。所以我用这句话作为我在澳洲生活的座右铭,努力调整自己,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文章到这里该划句号了,否则会被别人贬为“老太太的裹脚布”。写文章时才感到,开头所引述的那段话说得很有道理。把一年中所发生的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事情都融汇贯通到一篇文章里来谈何容易?这篇文章由于牵扯事情较多,时间跨度较长,所以不免有些散乱,即使这样,也只是澳洲生活的九牛一毛,不过它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写出了我的真切的感受。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