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曾
晚霞泛上天际的时候,我刚好抵达麦肯尼斯废墟。
疏疏落落三五处建筑,相互照应,或依山势而立,三拱门并列成排;或由平地突然拔起一幢两层的断壁,摇摇欲坠;或老老实实现出一个大门,安详幽深。砖石堆砌,不类房屋 ;纵横交错,不成街道。几个小孩子嬉笑着在廊柱间蝴蝶般穿来绕去,在光影中隐进幻出,小脑袋上顶着黑色、红色或金色的头发。接近零度角的落日,为他们幼小而灵动的身躯勾出霓虹似的边。拱顶的红砖也融入这紫金色的影调,参差不齐的立柱金灿灿的,已分辨不出原先的灰白本色。
这光辉有些刺眼,让我联想到圆明园的遗迹……其实,庞贝古城、埃及金字塔、玛雅丛林、还有电影《苔丝》外景借用的那一所英格兰弃园,哪一处没有历史衰荣的斑驳?只是,眼下的这处没有,至少没有那些直接的苦难印记。这是一处人工堆砌的景观。
1900年,一位26岁的安大略青年沿渥太华北上,第一次走进相邻不远的魁北克戈迪纽山丘。面对眼前野性的自然,踩着脚下松软的落叶,他立刻喜欢上了这片沃土。三年后,他在金斯密耳湖畔买下了第一块土地,建起了第一所小别墅。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他最终成功拥有了这块占地231公顷的土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麦肯尼斯·金领地(Mackenzie King Estate)———这个“Estate”原意为不动产,翻成“领地”有点勉强,也有点霸道。正如“White House”没有翻为“白房子”而译作“白宫”,惹得美国人一肚子不高兴,埋怨中国人将封建帝王的住宅强行分配给他们民主选举出来的总统。
麦肯尼斯建立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用意,与陶渊明的立志归隐完全不同。他并不消极避世,他要的只是一个休息和恢复体力的地方。然而,在他意气风发的当年,即使躲到这里,也难以避开人们天天面临的问题:战争与和平、君主与民主、政治与经济。
相对于占地36131公顷的戈迪纽自然保留地公园,231公顷的领地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却静静地躺在公园的中心。1950年,老人去世的时候,慷慨地把这一大片绿地和其中所有的房屋全部捐献给加拿大。如今,私人领地已成为公众游览必不可少的景点。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他的私人船坞,精心铺设的林间小径,房子里旧式的留声机,社会名流与他的合影。可惜,那些人里我只认得出丘吉尔。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麦肯尼斯为自己久病的母亲建立了专门的护理住房。细细看去,领地所有的建筑和用品都很实用。舒适,但绝不铺张———除了这个似乎多余的人工废墟。
我不知道废墟在麦肯尼斯眼里意味着什么。建立这片废墟的时候,他俯瞰着一个没有废墟的年轻国家。他不辞辛劳,从加拿大各地收集废墟的砖石,建造这么一处人工的废墟,到底出于一种什么考虑?缅怀?纪念?还是自警?莫非他对厮杀后的战场情有独钟?抑或仅仅是追风慕古?我很想走进麦肯尼斯的心灵世界探个究竟。可惜,保存在多伦多图书馆的日记微缩胶片已经不再对外开放,我只能做一些漫无边际的想象。
生于1874年的麦肯尼斯·金,在76年的生命中,坚持写了长达57年的日记。临死前,他留下遗嘱,要求毁掉全部日记,把自己的记忆也化作废墟。可是人们难得地没有像往常一样遵从他的意愿,而把日记保存了下来。这些日记成为加拿大重要的历史文献,因为他带领加拿大人民从半殖民地走到了独立的国家。
谁又能担保,若干年后,没有好事者从那只断臂、这堵颓墙演绎出诡异的故事?
麦肯尼斯·金,生于1874年12月17日,卒于1950年7月22日,加拿大第10任首相。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