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安平
作为一座外向度很高的城市,深圳的教育正在多层面与国际融合。作为这种融合趋势中的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深圳家长把正在读中学的孩子送往海外留学,这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少年留学生”群体,他们在海外的求学经历、人生感悟以及这种求学形式不仅牵动着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学生海外留学生活的长篇纪实作品,少年留学生妞妞所著的《长翅膀的绵羊》在《深圳特区报》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连载,并在不久前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目前正值一些少年留学生放假回家之际,本报特从今天起推出“关注少年留学生”特别报道,对这些“少年留学生”的海外求学经历进行连续报道,并欢迎广大读者就以此引出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讨论热线:83518764;电子信箱j i n g b a o@s z s zd. c om. c n)———编者
第一次见妞妞就像有多年交情的故友,一边走,她一边乐悠悠地同我说这说那———像她写的作品一样,自然、阳光、健康,充满热情。已经是大学毕业攻读研究生的年龄了,而她16岁花季时的那种湛蓝、清澈如晴朗天空般的心境仍写在她的脸上。
在深圳书城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厅里,我们开始了对话。
记者:就从你的书谈起吧,怎么会想到出本书,是不是赶一个时髦呢?
妞妞:这纯属一个偶然,主要是爸爸怕我把中文给忘了。一次,爸爸又发现我给他寄去的贺卡上出现了错别字,便打电话给我,要求我最好养成用中文记一些东西的习惯,或干脆将我的留学故事写下来,这次回来,在爸爸妈妈和其他朋友的鼓励下,我终于拿起笔,靠回忆写完了它。
记者:你在16岁读高二的时候,就去了英国,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方式与中国有哪些不同?妞妞:最大的不同是,英国的课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话来提问。另外就是在实践、玩乐中学习,如上手工设计课,这门课融合了艺术、创造、几何图形和各种实用的物理机械等知识,不仅要有创新的构想,把构想画到纸上,并且要用学校提供的原材料把自己的设计做出来。最有趣的是考试的时候,除了必备的文具外,还可以带上像洋娃娃或相片之类的东西,学校给我们最充分的自由,以便我们在舒服轻松的状态下发挥最好的水平。
记者:你现在正读金融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妞妞:以后想寻找一份自由空间比较大、富有创造创新性的工作。我不喜欢公式化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方式和没有热情的生活。
记者:以后打算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发展?
妞妞:想法一直在变,起初想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几年再说,现在倾向于回国。我也发现有的中国人在美国仅仅为了一张绿卡,耗很多年,我不知道它的意义在哪里。
原来的梦想是到纽约华尔街像摩根这样的大公司去工作,现在发现那些都是很虚的。美国是个发展比较成熟的社会,对东方人或华人来说,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个社会的主体,并不是中国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希望来中国发展,就在别人纷纷来中国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拚命往别人国家挤?
记者:以你的亲身体验,美国的性开放到什么程度?
妞妞:他们是很开放,但开放得也很有道德,某种程度上,我感到深圳要比纽约更开放。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纽约男孩对我很有好感,我也挺喜欢他,在圣诞节的夜晚,我俩出去疯狂玩,以当时的那种氛围,那种感觉,发生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什么也没做。毕业后的一天,他告诉我他当时有一个女朋友,他不想伤害她。这让我感到他的真心,他的有道德。
妞妞小档案
姓名:李倩妮英文名:Jen Jen外号:小绵羊生日:4月22日
特别声明:本文由晶报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