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出去”小留学生问题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6 23: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小留学生问题 低龄留学渐成潮流 目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在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形成一股热潮。十八九岁的高中毕业生,已成为近年人数增长最快的留学人群,而且有低龄化趋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签证的、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20世纪八十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学位;九十年代初,中学毕业生开始到国外去读本科;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出现了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留洋的现象。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出国留学,但这股“低龄留学”潮并没有因此而消退。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表明,1995年至1996年度,他们发放了104份中学生留澳签证,1998年至1999年度升至620份,两年时间骤涨数倍,今年涨幅更大。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已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据澳大利亚一位考察中国教育市场的人士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小留学生可望达到10万人。 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 随着低龄留学缶目焖倮┏洌髦治侍庖卜追妆┞冻隼础T跹创粞械奈侍庵档梦颐抢刺教帧?lt;/P> 有关专家认为,假如确实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则多方都有责任,甚至可以说,这些小留学生是真正的受害者。 首先,这些小留学生是某些国家发展“留学经济”的受害者。 近几年,英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把开拓中国的留学市场视作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以这个出发点为基础,除了经济门槛外,其它方面的留学门槛越来越低,出国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可以说,这种留学和文化教育无关,他盯着的只是你的钱袋子,而不是你孩子的出息。 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和西方的差异很大,因此这些年龄过小、心理远未成熟的留学生要想适应,难度非常大。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很少能够得到应有的辅导,缺少在这个年龄段理应得到的关怀。更重要地是,很少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帮助他们应对面临的种种困惑。 其次,这些小留学生是国内和国外不同的教育理念碰撞的受害者。 很多家庭倾累年之积蓄将孩子送到国外,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上名校,“光宗耀祖”。有些小留学生并不适合西方的教育环境,和西方的教育理念相比,显得有些另类。这些小留学生,要过语言关,心理要进行调适,还要适应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想学习成绩出人头地,就要有“甘入炼狱”般的精神。这样,当学习变得无望时,在缺乏监督的环境下,有人就“破罐破摔”。 第三,有些小留学生身上映射出的是家长的影子。 “签证官先生,您就把我拒签了吧!我不想出去,但我妈非让我去不可。”某国签证官说,“我成全了那个中国孩子,把他拒签了。” 曾见过一份福州的调查资料,有不少的小留学生是被家长逼着出去留学的,因为家长觉得这样才体面,才有身份,才有尊严。 有的家长有崇洋心理,“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取得“绿卡”。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其中有人做出不择手段的“傍款傍洋”事情,家长同样难辞其咎。 小留学生身上发生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国内某些方面教育的薄弱,如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培育等。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那些小留学生真有如一些报道中所述的“劣迹”,也不能仅从道德批评的角度谈问题,更不宜扣上“劣迹天涯”的帽子。对此成人世界必须给予足够的宽容,同时更要勇于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