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乱世佳人的迷惘:回国可有我的未来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02 19:19 东方网-文汇报 |
近年,中国有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去日本的时候只有十六、七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他们整个青年时期离开了中国,中国又在急剧改革之中,这些日本留学生已经很难适应中国的职业市场和人际关系网络。 究竟是回国,还是留在日本发展?日本留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会非常迷惘。 半工半读迈向成功 在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一共有十万人,其中六万多名是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学生多数是私费,每年的学费是九十万日圆(约七万多人民币),食宿费用也是九十万日圆。 对中国一般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承受的负担。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家长让他们的子女出国?原来,到日本可以半工半读,由学生自己筹措学费,每小时工资为八百日圆(约六十四元人民币)。 如果每天能工作几个小时,可以有四千日圆,一个月可以赚到十二万日圆,一年可以赚取一百三十万日圆。所以,半工半读支付学费是非常艰难的,首先要有好体魄,越是半夜的工作,时薪越高。 许多留学生都选择在餐馆担任半夜的工作,博取高一些的工资,下班的时候,已经是早晨三、四点了。第二天八点钟就要去上课,精神不足,学习受到影响。 如果家境不好,以工为主,必然冲击学业,读大学半途而废,失败而归,这种挫折感是非常严重的。有一些青年,索性留下来做工,不再升学。 “小皇帝”变小女佣 在神奈川大学,我们遇到了来自沈阳的左小姐,她十七岁就来到日本,初时只会很初级的日语,根本不够应付日常生活会话。她只好到日本人的家庭当家庭佣工,好处是雇主包食宿,可以学习日语,读高中班。 捱过头六个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中国实行一胎政策,他们在自己的家里是小皇帝,从来没有做过粗重的家务,突然改变生活环境做家庭佣工,受雇主指挥和差遣,从心理到体力都适应不过来。能够捱下去,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不少青年背人垂泪。 左小姐说:“我到日本七年,最大的感想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七年来,我的世界观彻底改变了,我对国家陌生了,我对日本熟习了,我不太敢返回国内,我知道会不适应中国的生活,比较适应日本的生活,我不想走了。” “乱世佳人”式奋斗 现在,左小姐已经是日本神奈川大学的商学院硕士生,她赢得了奖学金,不必担心学费问题,而且在一家日本商社担任职员,每个月的收入相当一万元人民币,经常外派到东南亚工作。 在日本大学,中国留学生读书最刻苦,最用功,拿到奖学金的,往往是中国留学生。因为日本学生的家庭环境好得多,他们学习的动机并不积极。每一个中国留学生如果想成功,就必须个人奋斗,努力寻求出头的机会。 这种心态,并不健康,有点像美国小说《乱世佳人》里面的主角郝思嘉,每时每刻都努力竞争,防范对手,压倒对手,在木人巷内杀出一条出路。因此,他们的集体观念不强,他们也不想别人帮助。这种心态是很脆弱的,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承受不了。 左小姐说:“所有的成果是我自己努力得回来的,只要自己有学问,成绩好,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平日我与其它中国留学生并没有交往,因为留学生太复杂了,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不放心。大的留学生对国家的观念也太强烈,我和他们并没有话题。我反而希望与日本、香港的同学多一些来往,他们不会询问你家庭的事,大家说笑,话题都是吃喝玩乐,从来不为生活问题担忧。”“说实在话,我也没有汇金钱给我的家人。” 被视为二等公民 快要毕业了,左小姐的出路将会在日本工作。当她面对着日本的实际环境的时候,她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难行的。她曾经向日本老板打听,如果她被派到上海工作,会有甚么报酬?左小姐期待工资会比在日本的一万元人民币要高,因为日本雇员出差都会有补贴,但答复令其十分失望。 老板告诉她,中国的物价比日本便宜得多,在上海招聘的本地职工月薪六千元人民币,我给你增加两千元,即八千元。左小姐明显感觉到,她的待遇和日本籍的职工完全不一样。 她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在一家日本商社的海外部工作,总共有十三个人,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懂中、英、日三国语言,业务表现好,当主任出现空缺的时候,结果业务最差的、不懂外语的唯一的一个日本职工获得升职。所有的中国留学生气死了,集体提出辞职。 左小姐说,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日本就是这样呀,你是中国人,表面上对你很客气,当给你较低待遇的时候,讲话十分之委婉得体,令你接受他的理由,但是最终仍然把你当做二等公民。很多机会不是一句“平等”,就可以给你的。她脸上的表情,充满迷惘。 自暴自弃走上邪路 左小姐可以说是一个幸运儿,成功的竞争者。有些遇到经济困难的留学生,学业又失败,往往自暴自弃,走上了邪路,结果身败名裂。令日本居民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少留学生连租屋也是受到白眼。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好,中国人又强烈感受到被人歧视。放洋留学,其实中间有无限的辛酸苦辣,不足为外人道。 父母爱子之心无微不至,孩子还没有成年,就把他推到国外,让他孤身异国承担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是培养了他,还是害了他?谁也讲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