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静
准备好最后一件行李,就要登上出国留学的路程,不妨在这时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有没有忘带一件衣服,或是落下了治感冒的中药?还是……一份准备充分的心情?
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最能理解到,出国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比带上多么丰裕的经济储备
都要有用和重要。对国外生活了解的多少和精神上的准备程度,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始终影响着留学生活的质量和顺利与否。
问题一:带着抵触情绪出国
有些家长盲目地认为出国好,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就强迫孩子出国。年纪较小的孩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比较弱,叛逆的思想又比较重,很容易带着抵触情绪到国外去。一些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自我控制能力再差一些,就会走到歪路上去,最后荒废了学业。
应对有方:
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做没有兴趣的事。帮助他们了解留学这件事情,在其中找到一个自己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很喜欢旅游,可以告诉他,留学之后会有很多出去玩儿的机会,但是必须学会怎么旅游,掌握了其中的知识,才能够玩儿得好。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有一个积极的留学心态,又能把基本的生活常识告诉给他。
问题二:思乡情绪与孤独感
孤独感主要是由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的。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最开始的半年时间是十分难过的。没有了自己成长的土壤,没有了原来游刃有余的圈子,运用语言不熟练让自己羞于启齿,生活中每迈出一步都感到如此的艰难。
另外,国外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相当的差异。中国人爱热闹,总爱朋友们凑在一起。但是到了外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尤其是开始没有朋友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打发时间。否则一旦无事可做,一个人触景伤情,更容易感到孤独。
应对有方:
在出发前就作一些准备,学会自己打发时间,培养个人爱好。出国以后,爱好会吸引你学习以外的注意力,陶醉其中的乐趣还能很好地调节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是冲淡思念的一个好办法。
问题三:挫折感难以承受
出国留学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区别在于每个人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出国前对情况估计不足,突然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生活,一下子应付不了。一些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不好,无端地把自己的困难夸大,越想越绝望,在极度的焦虑中走向精神崩溃或是半途而废的情况都是有的。
应对有方:
首先要求学生将国外的情况了解得尽量清楚,遇到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
其次,学习自我激励的方法,比如不断给自己定出难度适中、需要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并且在达到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样在不断的努力和满足中,已经克服了困难并且进步了。
第三,给自己找一个精神榜样。最好是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可能就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也有类似的留学经历。在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很快会想到你的精神榜样是怎么解决的。
第四,找到一种有效的发泄压力的方式,学会自己开导自己。可能是一种运动方式,可能是听一段疯狂的音乐,总之因人而异,有效就行。
问题四:经济包袱沉重急于打工
有的学生认为一到国外就得马上开始打工,否则就生活不了。于是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挣钱上。其实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花大量的时间打工肯定会耽误学习,拖慢适应国外学习方式的进度,得不偿失。
应对有方:
凡是出国的学生,在第一年应该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是不太可能被允许留学的。虽然开始感到生活的花费比较昂贵,经常会按“1:8”、“1:10”的思维花钱,但是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出国目的,学习是第一位,其他都是为了学习服务的,只要能生活,而且不至于太艰苦,就不要急于打工。另外,申请奖学金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你减轻经济负担。
留学前作好心理准备,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自信地说:这个问题我有准备,我知道该怎么克服它。
其实了解是前提,心理准备最根本的是要尽量详细地了解那个国家,大到文化历史,小到图书馆怎么用,公共汽车怎么坐,了解得越清楚,准备得就越充足,心里就越有底,出国后的生活也就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