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专家释疑 高中生留学申请美顶尖高校有章可循

http://www.sina.com.cn 2005/08/30 10:54  新浪教育

  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评选的2006年全美毕业院校排行榜最新出炉,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虽然目前已经约有64000多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就读,但进入名校的依然凤毛麟角。那么究竟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学生才能够为名校所接纳?具有申请名校能力的学生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专家释疑高中生留学申请美顶尖高校有章可循

  总有高中生在美国大使馆前守望自己进入名校的前途。

  -趋势

  赴美读高中的小

留学生数量激增

  紫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世军告诉记者,今年初中毕业学生选择到美国读高中的人数有了较大的增幅。

  侯世军说,今年出现这样的趋势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留学政策的整体宽松;二是留学选择理性化的结果。美国排名前50名的顶尖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优异的美国高考成绩(SAT)才能入读,而国内高中毕业的学生仅凭GRE和托福成绩是不可能进入美国顶尖高校的。而且即使在香港考点参加了美国高考,但取得好成绩和通过美国名校近乎苛刻的面试的几率也非常低。因此,不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入美国读高中,之后参加美国高考,增加进入名校就读的可能性。

  -专家建议

  学习、应考和申请学校应互不耽误

  ●张哲 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美国留学咨询顾问

  想要冲击名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一年级就设定好目标。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步骤:一、学生在初三毕业后就应该开始准备出国语言考试,在高二时就应该通过托福和SAT考试。

  二、高三阶段,仍然要以高考为重心,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来做院校申请工作。申请名校和准备国内高考不应该形成冲突。

  三、申请签证。材料和资金证明齐全不一定能获得签证,必须有令签证官信服他们学成以后会回国的理由。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要做到自身的学习和准备考试、申请学校互不耽误。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学生身份,高中生应该以学校学习为主,不能把精力和赌注押在

出国留学上,要做好两手准备。

  -申请攻略

  “三高”学生才有可能申请成功

  ●紫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世军

  申请美国名校很难,但并不是没有可能,仍然有章可循,应主要把握以下六方面因素:

  一、在校学习成绩好。要求申请学生的高中成绩至少排在年级的前20名。

  二、出国外语考试分数高。托福考试至少在600分以上,更重要的是美国高考(SAT)成绩至少达到2200分以上(满分为2400分)。

  SAT在香港设有考点,一年内可考七次。从2005年3月后,SAT考试进行了改革,总分由以前的1600分改为2400分,同时增加了写作部分。目前,SAT考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学、英语判断阅读和英语写作。

  对于国内学生而言,最难的是英语判断阅读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人文、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求考生至少有15000的词汇量,要想取得较高的成绩,建议学生参加至少200学时的SAT考试培训。

  三、课外实践表现要好。也就是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是美国名校最为看重的一点。比如出版过小说作品、文体技能突出、参加过科学实验的操作、设计出一些模型、参加大型竞赛并获奖等等。

  四、自荐信要真实。美国名校往往要求申请学生提供两篇文章和一封自荐信。文章的内容和题材没有限制,但却是展现自我水平的一个极佳途径;自荐信则要完整而真实地推销自己。

  五、写推荐信的人要了解自己。推荐者并不一定是名人,但一定要对申请人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申请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是学校老师或校长。

  六、面试重在有独到见解。这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有很多非常优秀、各方面条件都合格的学生往往是在面试时被刷下来的。

  SAT面试考察的并非是学生的知识积累,而是判断、表达、逻辑、组织和反应能力,这一点从面试试题中便可看出。例如“一妇女将婴儿车停放在停车场,而停车场里有一个‘禁止停车’的明显标识,那么该妇女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这一类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考生给出的答案也没有对错,注重的是思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对于任何事件都要有自己的见解。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姚瑶

  本版摄影/实习生 王嘉宁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