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MBA要创新 美国城市大学开办双语MBA课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5 15:45 新浪教育 | |||||||||
“国际MBA也需要不断创新!双语课程就是我们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是美国城市大学中国项目负责人许亚楠女士谈到刚刚在北京开办的双语MBA项目时所说的一番话。作为MBA学生人数名列北美前五位的高校,西雅图城市大学的看法颇具代表性。“要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级管理人员,MBA教育本身也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美国的商学院向全球延伸是一种创新,中国MBA从无到有也是一种创新,MBA教育走向专业化是创新,国际MBA教育本土化也是创新。”
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凭借在中国举办MBA教育的十年经验,意识到将美国MBA教育简单照搬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市场的发展,因此决定在2005年尝试开办首个双语国际MBA课程。与传统的中外合作MBA相比,西雅图城市大学双语国际MBA课程在教学模式、教材和案例、师资以及入学条件等方面都更加贴近中国学员的实际情况。 首先改变的是入学英语要求,目前在中国开办的国外MBA项目对英语的要求普遍较高,这是由其全英文授课环境决定的,没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不仅听不懂课、看不懂教材,更无法参与课堂讨论。双语国际MBA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前八门课程全部由中教授课,教材和作业、考试也都使用中文,完全不存在语言障碍,英语基础不足的学员也可以很快掌握课程核心。但是,双语国际MBA降低入学英语要求并不代表学员不会获得提高,相反,作为国际MBA课程,毕业时学员的各项能力仍需达到与全英文课程学员相当的水平,英语也不例外。但是,双语国际MBA课程将“要求”改为“协助”,通过开设英语辅导课程帮助学员在前八门课的学习时间里巩固、提高英语水平。进入第二学年,教学模式将从中文逐渐过渡到英文,教师授课、课堂讨论、教材、作业以及考试中都会渐渐加大英文的使用比例,最终进入全英文环境。这样的课程设计消除了学员的畏惧心理,使学员在两年学习中自然而然的掌握英语应用。 案例教学是MBA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法,这些经典案例往往照搬自国外企业、国外院校或教材,但是面对特色鲜明的中国市场,这些“舶来”案例有时并不适用。双语国际MBA课程的另一大创新在于改变全盘照搬美国MBA教学案例的作法,编写、吸纳最新的中国实践案例。选用中国本土案例,很多国际MBA项目都有过这样的设想,但是有一个矛盾始终无法解决——教师与案例的矛盾。全英文的国际MBA项目都由外教授课,他们能够很深入的理解“舶来”案例,却对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比较陌生,让他们深入理解本土案例有些强人所难。这个矛盾在双语国际MBA课程就大大弱化了,前八门课程由中教讲授,这些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管人员本土案例理解深刻,他们甚至就是这些案例的亲历者或编写者;另外七门课程也会尽量聘请对中国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理解的外教讲授。这样,MBA课程的核心载体——“案例”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国际MBA课程的本土化就迈进了一步。 国际MBA,曾经给中国带来崭新的教育理念,也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输送了一批批管理人才,但是在中国市场本土特色越来越鲜明的今天,国际MBA也需要有所创新和改变。许亚楠女士表示:“双语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将国际MBA教育资源与中国市场实践相结合,我们相信,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将是MBA教育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