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建议:参观展览的目的性强才能有所收获

http://www.sina.com.cn 2006/02/16 18:02  新浪教育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现场参加展览的学校,能不能现场签约,学校和学生之间能否进行面试和录取?

建议:参观展览的目的性强才能有所收获
车伟民处长(左)和明廷玺先生(右)在介绍此次巡展

  车伟民:我首先说明一点,我们举办的这个展览是以留学为主要内容的展览,但并不是一个招生会,而且和学校洽谈不是现场就能签约的,学生还要有一个考虑的过程,了解一些留学的信息以后能够面对面的交流,双方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经过比较和慎重的考虑以后,再和院校联系,最终申请到这个学校留学。我想绝大多数比较严肃认真的国外的院校不可能在现场签约,或者是现场发录取通知书,即使可能会考虑发录取通知书,也是有条件的,比如雅思具备多少分,或者具备多少经济能力,最终才能发无条件的录取通知书。如果有的学校现场发录取通知书,反倒要考虑一下它是不是一个质量可靠的学校。

  明廷玺:请参加展览的学生和家长目的强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自己所希望学的专业,根据这个专业进行相应的院校咨询和参观,也就是把自己的学习生涯先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另外在选择专业和院校的时候,也要考虑将来的就业方向,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挂钩,这样的话在参观的过程中目的性会比较强。一定程度的投入,才能有回报。

  主持人:对于这些想去参加巡展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去的时候是否需要带一些自己的材料给国外的学校看?

  车伟民:

留学对每一个学生和家庭来讲,是人生一个重大的决定,是一件肯定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事情,根据以往展览的情况,我发现最着急的是家长,可能家长没有带自己的孩子就去展览了,而且目的性不太明确,了解的情况也不太懂,如果再转给自己子女的时候,又会失去很多的信息。

  我们建议这些家长,这是学生出国留学,家长应该和自己的子女一起去看展览。另外,学生参观展览,还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一要考虑去什么样的国家?第二要考虑进什么样的学校?第三要考虑学什么样的专业?现在有一些所谓热门的专业,大家都在考虑报,到国外以后,中国学生扎堆,一个班有可能一大半都是中国学生,所以选专业这一点要慎重考虑。学生带一些自己的资料去看展览,我同意,可以把自己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带去,你把你的情况说清楚以后,学校以后可能会把更新的信息传递给你,因为往往参加展览的人并不了解你要学的这个专业,回去以后这个学校相关院系的老师会给你一些指导。另外,就是明老师讲的,在选择专业上要和就业挂钩。

  在留学人员回国就业这方面,我们这次展览有一些侧重,而且我们希望今后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把留学和就业联系起来。我昨天在上海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上海的专家,对上海对于留学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发布,上海首次披露了六类上海紧缺的人才需求信息,我们感觉到是非常好的尝试。我们希望在未来或者是我们今后的展览和其他的城市的展览也能把这种形式推出去,给留学人员在出国前给一些就业的指导,使他们能够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能和就业联系在一起的专业。

  所以在举办展览的同时,我们还在北京举办了一个论坛,就是把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又把人才培养和就业联系在一起。现在经常有人谈到“海归”、“海待”的问题,昨天上海有关方面说不存在“海待”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留学生回国不光是他要有一张国外的文凭、学位,用人单位现在也开始注重他在国外的经历和他本人的能力,这和国内人才的界定是一样的,如果说一个人从国外回来,他不能光有国外的文凭,他也需要有国外的工作、生活的经历,通晓国际规则的经验或者是能力。那么我相信,用人单位是非常看好这类人才的。

  明廷玺:我补充一下,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除了刚才车处长提到的,除了将社会的需求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结合以外,还要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因为车处长和我本人都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发现一些留学生目的性不是很强,甚至成为刚才车处长说的,有些家长给孩子做主,孩子去了以后,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失去了对学习的动力。

  车伟民:第一,我想说个人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应该找一个平衡点。第二,是各个大学在他们的网站上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希望有出国留学愿望的学生和家长能够仔细的阅读他们将要所的学专业的描述,因为描述的方面一个是对你的学习的要求,从个人的兴趣和以前的积累方面能不能达到要求。另外还有从业的方向,你的努力和实际的结合,我想将来海归和海待在实际中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