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归为何不亲西方:距离越近隔膜越清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09:58   环球时报

  距离越近隔膜越清晰

  《经济》杂志主笔陈言:我1989年去日本,第一次回国时发现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西方,思想意识等也发生了飞速变化,内心感到很意外。我在国外媒体工作了很长时间,发现和国内一样,也受到各种层面的限制,如果说先进也就是手段更巧妙一些。

  出国经历本身就能让人感到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定。我特别感到语言文化与思维、价值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尽管我的日语很好,经常给日本媒体供稿,但我研究日语和日本文化越深,越感到我和这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隔膜和距离,而通过中文理解中国文化总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共鸣感,所以越是了解另一个文化,就越能看清自己和母体文化之间那种无间的感觉。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学者何茂春:其实不仅是“海归”不“亲西方”,“海不归”也难“亲西方”。直接导致近期中国“海归”和海外华人“不亲”西方的是西方在冷战后的种种表现,而不是所谓中国人的“大国沙文主义”。中国使馆被炸、商船被搜、游客被打、商品受歧视、资本输出和并购受到抵制……这些不应有的欺侮、遏制和歧视引起海外华人不同于国内的感受。同时,西方舆论界中的反华宣传与偏见也让海外人士普遍反感:妖魔化中国政府、甚至是华夏文化,反华势力得到西方官方与民间的资助、纵容分裂主义……很多人强烈感觉到只有出了国才知道自己的亲疏定位。

  郭漪:毕业后在美国的工作经历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豪和骄傲,更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发展机会。我的很多来自非洲、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非常羡慕来自中国的同学。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开始关注中国,寻找机会进入和拓展中国市场。在同样的条件下,和其他国家优秀的同学同场竞技,我们来自中国,就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即使是在美国工作,我们也无比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楚树龙:一个人长到十几岁,其世界观基本确立,而确立以后改也难,就像科学家说一个人的胃习惯什么样的食物是四岁前确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爱吃家乡饭的原因。“海归”绝大多数是成年后出国的,这些人“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早已是中国心”,无论在异乡生活多久都改不了这个“根”。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留学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