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学者:不要以短视眼光看待访学(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 11: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鲁宁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
李鲁宁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

  “刚来这儿时,我很惊讶:这个地方的人太少了!整条大街只有我一个人在走,从摩肩接踵的济南来到一个门可罗雀的地方,很不习惯。”刚到美国,李鲁宁就有了这样的感觉。

  李鲁宁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副院长。获山东省留学基金委资助,他在2004年12月到2005年6月间,赴美国耶鲁大学访学,致力于西方哲学美学的学习和研究。

  像李鲁宁这样的访问学者还有很多。随着访学现象的增多,社会上针对他们的议论也开始多了起来。访问学者在国外学习的时间较短,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镀金”,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情况到底如何——

  “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

  来到耶鲁大学后,李鲁宁发现这里的学生都很刻苦,这与他出国前的想法不太一样。“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美国学生玩的一面,很开心、很能玩的样子。但实际上美国人学是学,玩是玩,分得十分清楚。耶鲁的学生特别刻苦,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即使是周末的时候,实验室、图书馆都是灯火通明。他们的用功程度,超乎我们想象。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李鲁宁感叹道。

  据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假期很多,以耶鲁为例,每年共有4个假期:圣诞节假期,相当于中国的寒假,3个星期左右;随后是两个星期的春假,很多学生会去度假;之后是暑假,大约两个多月;11月份又会放感恩节的假。即使如此,耶鲁学生的学业还是很繁重的。

  在如此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下,李鲁宁逐渐改变了来之前的想法,不再认为在美国读书是一件很清闲的事情。同时,他也不再为如此短暂的留学生活该如何度过而迷茫。“访学期间,我像一个普通的耶鲁学生一样,几乎每天都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好像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此外,能与负有盛名的图书馆为友,岂不乐哉?”李鲁宁笑道。

  就这样,一个大学教授和普通的学生一样,背起了书包,走进教室和图书馆。从此,短暂的留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师生互动同乐”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访问学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同时,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为访问学者们实现自我提升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事实上,美国校园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中国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种自由的教学氛围常为中国学生所向往。在美国,访问学者是如何与老师交流的呢?这种交流对他们回国后的教学实践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美国大学里的师生关系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平等。刚一到耶鲁的时候,我称授课老师为教授,老师马上会说,叫我的名字好了。这样,连姓都省了,直呼其名。直呼其名表示平等和友好。”在李鲁宁看来,这种平等的氛围十分有利于思辨性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课堂上,学生听课时可随时举手提问。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课堂是哲学系的‘海德格尔研究’课,这是一门研究生课程,有时整堂课都会变成师生质疑、问答的对话课,师生互动同乐。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深深地渗透到了耶鲁大学的精神氛围之中。”

  在美国,李鲁宁与耶鲁大学的教授交流十分方便,也比较频繁。通过交流,他不仅获得了认知上的提升,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并希望付诸教学实践。“我2005年夏天回国以后,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增加师生交流和互动。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方法高于具体的知识。”之后,李鲁宁又成功推动了国家级本科基地班实行导师制,鼓励创新教育,努力争取使创新型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这已经在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了。

  “实行导师制之后,我感觉比以前学习更有针对性了。我们可以当面或者通过邮件向自己的导师提问,随问随答,不留疑惑。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第一批受惠于导师制的本科生小李说。

  “要学会变被动为主动”

  访问学者与普通留学生相比,又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呢?有人可能会认为,访问学者与年轻留学生不同,多有自己的家庭,他们容易因家庭在两地而产生精神压力。事实上,据李鲁宁介绍,在他做访问学者期间,妻子和他是在一起的。“我倒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李鲁宁笑着说道。

  而在学习方面,李鲁宁承认,和年轻的留学生相比,访问学者的劣势也十分明显。访问学者待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时间比较短,从而使得研究只能局限在很小一部分,难以深入和拓展下去,广度和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但访问学者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已经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成,学术起点较高,可以有目标地获取最需要的知识;另外,许多访问学者在国内本身就是老师,与教授的交流更加自由、自如一些;再者,访问学者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大一些。

  “如果优势利用得当,还是能够有效弥补自身劣势的。我们要学会变被动为主动。”李鲁宁便是一个很会利用自身优势的访问学者。访学半年,他在3个系选了3门课,一是比较文学系的“中西视野中的比较诗学”,另外一门是英文系的“文学理论导论”,还有一门是哲学系的“海德格尔研究”。上课之余,李鲁宁主要是在图书馆读书,享受全美第二大学术图书馆的学术资源和人文底蕴。“耶鲁图书馆非常奢华。由于图书太丰富和空间有限,耶鲁的图书馆不存副本,目前这些藏书,已经是多次清理之后的了,并且如果一本书3年之内没有人借就会被运到地下室,即使这样,那里的书还挤得很满很满。”

  即使过去了5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回忆起这些,李鲁宁记忆仍然深刻。可以说,在美国访学的日子里,图书馆就是他的精神家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访学要学到真东西!不要以短视的眼光来看待访学,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才是最该关注并付诸努力的。”李鲁宁强调说。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