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探秘海外名校“自主招生”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 18:04   新浪教育 官方微博

  主持人孟楠:在教育选拔过程当中,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都要通过考试。只不过西方国家把SAT等成绩作为参考,中国只有高考。那么,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考试制度,郑博士有没有研究过,从考试本身来讲,分别能够考察出来孩子哪些方面的品质?

  郑朝予:我觉得西方现在这种测试系统,更像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刚才张杨老师对人才的定义一样,是全方位的人才,这种怎么去考察。在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要提交语言成绩,美国的高考是SAT,测试是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满分以后,达到2千分,这样的分数线以后,这些人都可以有资格去申请某一种类型的学校,不像中国的考试是从上往下排分。SAT和托福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SAT到2千,托福100分以上。这样学生都有资格申请统一类型,像哈佛、耶鲁。哈佛录取的时候,更多是看重多样化,对一个学生来讲,要看他的推荐信,要看个人陈述,等等,还有个人简历要反映出来的社会活动这方面的经历。大家的语言水平达到了最低标准之上,学校才对他们进行考量。这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的高考制度,即使是自主招生,我只认你的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就是这两块。而且只对这两块进行考试,从上往下录,其他的任何能力都不多看。

  主持人孟楠:所以每年分数线会调整。

  张杨:我高中的时候,化学、历史很好,但是我必须要选一个文科或者是理科,特别的痛苦。像SAT考试,可以完全自己选,可以选历史,选中文、日文、英文什么都可以。会导致很多特别不一样的人才的出现。但中国的人才就是两类,文科和理科,我现在长大以后挺后悔,我也需要接受理科的教育,但是没有这个机会了。这可能是一个区别。

  郑朝予:我一直在研究,作为一项测试,要追求公平以外,还要追求效率,我们一直说西方的评价体系好,我们都意识到培养的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否则也不会提出素质教育。我们每年有1千万考生,对应的美国有多少人考。我们希望能考试能够高效的公平的解决方案,我们国内以标准化测评为主体。国外会强调对人的考核,如果说中国所有的考试按这种是来做,高考可以考三年。

  张杨:天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很多美国的孩子申请一个学校,他们申请的时候可能是7、8所,甚至15所。如果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会很辛苦,美国推出了一个统一申请。比如说你80%的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只有20%是学校自己来确定。第一孩子们的选择更多,第二学校又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特殊的人才。中国这一步往散走,未来往中间走。高考占什么样的比重,自己的选拔标准占什么样的标准。孩子们既不辛苦,又达到目的。

  主持人孟楠: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给孩子减负。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培训,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任重道远。

  郑朝予:我个人不是完全认同素质教育完全等同于减负。我们一提到西方教育,总觉得很宽松,其实不是。一般来讲,西方教育更多是停留在西方的中层阶级,但是我们知道在西方的精英教育,张杨老师非常的清楚,他们的素质很强,很多时候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才出来。只不过更重要的是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下去练习。学生就不会把这个都是当做负担,他会感兴趣花大量的知道参与,最终获得这个很好的技能。

  张杨:还有一个,我在美国很好的中学待了一年。他们的压力,中国孩子的压力是作业很多,他们的压力在于我有一个体育比赛,我要得到什么奖。他们很多美国家庭鼓励孩子很小去打工,我要通过打工获得什么样的能力,我要做慈善事业达到什么目的。他们的压力来自于是否把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发展起来了。美国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是不是往精英化、分层化,美国最早,他从初中就有非常顶级的名校,这些孩子有天赋,提前收上来,对他们进行大学的精英教育,这些孩子走进大学以后会迅速成为领袖。测评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这种理念,还有课堂的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法,是否也是多元的。如果你这些学校都差不多,其实也只是形式的变化,没有产生内在的变化。美国很多精英中学、大学有自己的体系,有自己不同的设计,有些学校一定要求你学习拉丁语,他认为培养你哲学能力。有的让你学习进化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多元化很好的迹象,但是多元化可以走的更深一些。

  主持人孟楠:刚刚杨仔讲到的一点很好,美国小孩从很小就打工来敦促自己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小孩从小就有规划,他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中国的小孩似乎上小学就是为了考上重点中学,然后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到大学毕业时就迷失掉了。

  张杨:为什么说中国的孩子苦,不管是不是读书的料,都往这个洞里挤。通道多了就不挤了。

  主持人孟楠:今天讲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以我们的话题还是要多谈谈考试的内容,不管是西方体制还是中国的体制,都要通过考试。那是不是研究考试的人最占便宜?不研究这个考试的人肯定吃亏?

  郑朝予:我把你的问题陈述一遍,你指的研究考试是孩子本身花时间研究考试就占便宜,在分数上领先。

  主持人孟楠:你对考试本身,还是要研究系统。我认识一个人英语水平很好,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非常强的朋友,他去考雅思,结果没研究透雅思的写作模板,导致分数不高。推而广之,是不是作为考生来讲首选还是需要研究这个考试?

  郑朝予:对的。我举例子,大家对高考理解一些,我们对题型的把握对最终获得好成绩是有把握的。主持人举的雅思的例子,还有SAT、雅思、托福是完全不同类型的考试,SAT很多不是考语言,是考逻辑思维,很多时候这个孩子考不到高分不是语言的问题,就算翻译成中文,他还是看不懂,他是一种最根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对考试本身有更多研究的话,应该会更轻松获得一个更好的分数。

  对中国教育考试本身,我自己是一路考过来的。我考研究生准备了一周,跑博士也就准备了两个晚上。因为我本身对于考试是有感觉了。我知道就是在博士期间所学的基本上是它的重复,除了论文以外。我当时有这个概念以后,我在准备博士生考试的时候,我就看研究生考试录取题目。这是我对博士生考试研究的很透。

  其实研究考试本身就像做一份工作是一样的,会学习的孩子,找到的方法,不管是对付考试,还是说做义工,还是做任何事情,大道同源的。既然我们突破不了这个体制,就改变对这个体制的看法。我可以通过一道题学会做人的道理。只是这种载体不一样。我也是在劝慰中国的学生,在现在的体制之内,充分在这个体制之内,带着这个脚镣去跳舞才是最好的舞蹈。

  张杨:我第一次跟朝予做谈,激发了我很多灵感。考试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我当年考的GRE,是文字阅读能力,以及一种逻辑的能力。抛开这种能力还有什么,考试得学会静下来坐着是自控能力,你得忍受这么长时间枯燥的也是一种能力。

  主持人孟楠:考试包括你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临场发挥,心理素质等等综合的分数。

  张杨:像启德总裁李朱先生是广东省的理科状元,副总裁李冠军是山东省文科状元,其实我们以前经常说状元怎么样,如果这个状元遇到了好的机会,他的确在某些方面会比常人多一些能力和成功的机遇。

  主持人孟楠:状元不是白考的。

  张杨:对。

  主持人孟楠:参加自主招生很辛苦,我们也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请了两位做客也是有一个好消息带给大家,启德会在3月份有展会奉献给大家。

  张杨:3月5号-24号。出国考试和留学展,我和朝予全国16个城市做讲座,我们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么多年一路走过来的感受。朝予的体验很丰富,北外的本科,北大的硕士,还有北师大的博士。希望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我们的成功之路也希望大家关注。

  主持人孟楠:收看本期节目的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对考试这件事,对中西方教育有困惑,想了解更多的消息,3月5号启德教育展上一应俱全,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新浪出国频道也可以了解。谢谢两位。

  张杨:一起关注成功,关注新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