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引外媒关注 西方网友愿当“妇男”

2013年02月25日10:32  东方网-文汇报    
外媒关注中国“剩女”现象。外媒关注中国“剩女”现象。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2年各国25岁-29岁女性中单身者所占比例中,英日美较高,中印相对较低。联合国数据显示,2012年各国25岁-29岁女性中单身者所占比例中,英日美较高,中印相对较低。

  近日,一篇关于中国“剩女”现象的文章登上了英国BBC网站。文中称,那些年过27或30岁、受过教育的单身女性在中国被称为“剩女”(leftover women),“剩女”们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该文引发各国网友热议,不少来自亚洲国家的网友表示对此感同身受,而一些西方国家网友则认为“剩女”一说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大龄单身女性理应以追求理想为先,而非屈从于家庭压力。

  西方网友不解“剩女”

  文中称,虽然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在25-29岁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未婚,同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则超过三分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单身男女就能轻易配对,因为中国男性倾向于娶年龄比自己小、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女性。

  文中还引用了一篇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名为《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的文章,该文认为,那些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往往期望以教育提高竞争力,“悲剧是,她们没有意识到,随着女性岁数增长,她们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等她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时,她们已经人老珠黄。”

  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名来自美国的女性网友愤怒地表示,她完全无法认同“剩女”这个词汇所传递的观念,“与那些更年轻的女性相比,27或 30岁以上的女性竟然被认为无论在哪方面都占劣势,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想法应当尽快抛弃。”一名男性网友则说:“为什么只谈‘剩女’不谈 ‘剩男’呢?作为一名男性我都觉得这太大男子主义了。”

  另一名网友则调侃称这篇文章给了他圆梦的希望,“从小我就希望能和一个聪明、经济独立、有安全感的女性结婚,她不会鄙视我成为一个家庭妇男的理想。因此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中文然后搬去中国。”

  与西方网友的“不理解”形成对照,亚洲国家的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们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一名日本网友说:“这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像,当时25岁以上的未婚女性被称为‘圣诞蛋糕’,因为谁在25日之后还想要一块圣诞蛋糕呢?而现在的平均结婚年龄已经远超当时。同时我认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能归咎于此,是抚育孩子的压力导致了这种情况。”

  一名韩国网友认为给大龄未婚女性贴“剩女”标签是件十分悲哀的事,她说:“在韩国也一样,只不过‘剩’的界线是30岁。许多女性在30岁前匆忙结婚,只因害怕‘被剩在货架上’。难怪离婚率那么高。”

  一名印度网友说,在印度,情况相似,“一群有着高学历的27岁以上的独立女性选择一种更自由的生活,将她们的能力用于社会。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只要你经过深思熟虑,就应当拒绝别人随意贴上的标签并以自己的方式幸福生活。”

  “剩女”揭示社会现象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2年各国25岁-29岁女性中单身者所占比例中,英国高达74%,日本超过70%,美国接近50%,而中国和印度 则相对较低。此番数据似乎恰好与网友们的留言互为印证,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剩女”不仅仅是中国或亚洲的问题,该网友说:“‘女人应当结婚生子’是一个 ‘全球性’态度,尤其是当那些运行着对冲基金或是赢得奥斯卡奖的‘女强人’还声称‘妻子和母亲是一个女人所能扮演的最好角色’时,‘剩女’的称呼只是再次 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矛盾与尴尬。”

  或许,在几许无奈与矛盾中,中国的“剩女”们都会赞同文中接受采访者说的话:“一流男人会找二流女人,二流男人会找三流女人,三流男人会找四流女人,被剩下的是一流女人和四流男人。因此,如果你是个‘剩女’,你就是一流女人。”

  原文详细内容

  过了27岁?未婚?女性?在中国,你有可能被贴上“剩女”标签。但是,在当今,中国一些职业女性却因为单身而感到快乐。

  黄圆圆(音)正在北京的一家电台编辑部加班。她也强调了一个事实,即:第二天她就29岁了。

  “可怕啊。我又老了一岁,”她说,“我有些焦虑。”

  为什么?

  “因为我还单身呢。我没有男友。我面临的结婚压力太大了。”

  黄圆圆是一个自信、优雅的年轻女性。她收入不错,有自己的公寓,是从中国一所顶级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朋友很多。

  然而,她知道,现在,在中国,像她这样单身、在城市工作、受过教育的女性,被称为“剩女”。这令人不快。

  她感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压力。不仅如此,这一信息也受到了媒体的反复强调。

  中国媒体关于“剩女”的文章比比皆是,而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就对中国存在的性别平衡问题发出了警告。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现在30岁以下男性比30岁以下女性多大约2000万。

  正在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攻读社会学博士的美国人丽塔·洪-芬奇说:“自2007年以来,媒体在调查、新闻报道、专栏、卡通和图片中经常使用‘剩女’一词,而这个词基本上被用来称呼27岁或30岁以上、受过教育的单身女性。”

  中国的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在25-29岁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未婚。而同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更高,超过三分之一。但要让这些未婚男女之间成功配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中国男人倾向于“下娶”,即:娶年龄比自己小、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女性。

  “有一种观念,一流男人会找二流女人,二流男人会找三流女人,三流男人会找四流女人,”黄圆圆说,“被剩下的人是一流女人和四流男人。因此,如果你是个剩女,你就是一流女人。”

  但是,根据丽塔·洪-芬奇的说法,聪明、受过教育的“一流”女性是政府最想培养的。她引用了中国国务院于2007年发布的一份关于人口的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面临空前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太低了,因此国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而为帮助这些未婚女性结婚,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着手组织相亲活动,受过教育的年轻女性可以在那里寻找单身汉。

  芬奇认为,这不仅是为了改善基因库,还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男性找到伴侣,尽可能减少那些有可能造成破坏、躁动不安的单身男性。

  但是,年龄较大的未婚女性在中国社会会遭受异样的眼光。

  而在投资咨询公司工作的陈女士知道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

  她单身,在北京过得还不错,离在南方生活的父母很远。她说,有她这么个38岁还没结婚的女儿,他们觉得丢人。

  “有聚会他们不愿意带我去,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有一个这么大但还没结婚的女儿,”她说。

  “他们怕朋友和邻居觉得我不正常。当他们的朋友全都有了孙子辈儿,我的父母也会觉得他们太丢面子了。”

  陈的父母曾试图通过相亲把女儿的婚事解决。有一次,她的父亲威胁说,如果她不在那年底前结婚,就与她脱离父女关系。

  现在他们说,如果她不能找一个男的,她就应该回家,和他们一起住。

  陈知道她想要什么。她想要一个“老实、有责任心”、志趣相同的男人,要不就根本不要。

  2011年3月,有人在全国妇联网站上贴了一篇名为《剩女不值得我们同情》的文章。文中说,“漂亮的女孩不需要受太多教育就可以嫁入豪门。但是,相貌平平或丑陋的女孩发现这很困难。这些女孩希望提高她们的教育,而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她们的竞争力。悲剧是,她们没有意识到,随着女性岁数增长,她们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等她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时,她们已经人老珠黄。”

  假如称27岁或30岁的女性为“剩女”听起来有点怪异的话,中国有女性早嫁的悠久传统。但是,婚姻年龄一直在提高,就像女性受教育程度变得越来越高的地区经常发生的情况那样。

  1950年,中国城市女性初婚平均年龄不到20岁。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年龄是25岁,而现在这一年龄也许是27岁左右。

  29岁的爱丽莎(英文名)是一名销售主管。她说,她这年龄还单身并不那么糟糕。

  “一个人过,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什么时候和我的好朋友去逛就能去逛,”她说,“我喜欢我的工作,我一个人能干很多事儿,像读书了,像去看电影了。我周围有很多单身朋友,因此我们可以在一起消磨很多时间。”

  她说,的确,就是吃顿午饭的功夫,她的父母也想让她出去找个对象,为了他们,她也去相了好几次亲了。但是,相亲是场“灾难”。

  “我不是因为自己想去相亲才去相亲的,都是因为我父母想让我去,而我不想让他们继续担忧。但是,我不相信相亲。你怎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一个人呢?”

  爱丽莎说,她很想碰到她的白马王子,但这要看缘分。与此同时,生活还不错,再说她必须回去工作。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