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美国华人政治家:华人仍遭种族歧视(图)

2013年11月18日07: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美国美国移民[微博]生存实录
本报记者采访美首位华人女国会议员赵美心。本报记者采访美首位华人女国会议员赵美心。

  本报记者对话美国华人政治家

  编者按——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这是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而推动这一进程的是以赵美心为首的美国华人政治家。

  与150年前被贩卖到美国的“猪仔”不同,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华人政治人物也不断涌现。由于投资移民的涌入,美国华人的政治影响力和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强。

  本次美国之行,记者采访了加州首位华人参议员余胤良、旧金山首位华人市长李孟贤、美国首位华人女联邦议员赵美心以及美国首位华人部长赵小兰等知名华人政治家。

  10月11日,记者在美国国会办公室见到赵美心。

  赵美心1953年7月出生于洛杉矶。她的父亲赵华进出生在美国,1948年在老家广东江门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娶亲,新娘是新会沙堆独联的林春美,两人成亲后返美定居。赵美心1985年从政,2009年7月当选为国会议员,是美国首位华人女国会议员。

  随着美国众议院2012年6月18日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赵美心正是其中的功臣之一。但在赵美心看来,时至今日美国仍有少数人对华人抱着种族歧视的态度。

  美首位华人女国会议员赵美心:

  华人不能仅仅关注教育

  广州日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政治有兴趣的?

  赵美心:我过去从没想过要从政。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亚裔从政是不可能的。我最初打算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但在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选修亚美史课程后,我才发现很多亚裔美国人遭歧视。这些发生在我祖先身上的事情我居然一概不知,这让我很迷失。后来,我决定改学心理学,希望帮助华裔社区。

  尽管如此,我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涉足政治。直到“独尊英语”运动之后,我才决定要站出来与之斗争。要知道,“独尊英语”是很丑陋的,他们只允许商家在招牌上使用英语,市图书馆的图书也必须全是英文图书,城市路标只能用英语,公共场合只能讲英语。我们号召人们团结起来与之斗争,我从那时起开始涉足政治,就这样一直走了下去。

  华人参政人数远远不够

  广州日报:2012年6月18日,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道歉。在一年多后,作为功臣之一,您如今如何看待此事?

  赵美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排华法案》的发生是因为美国人严重的敌视行为的后果。19世纪,很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他们却遭遇了全美各地包括国会异常严重的敌视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是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法案剥夺了这些中国人的很多权利。而且,就算成为美国公民,他们也有可能随时被驱逐出境。就像我爷爷,他是合法的美国公民,但只要身上没带证件,就可能被驱。

  这些极端的法律直到1946年才被废除,前后经历了60多年。但美国对《排华法案》从来没有做出任何道歉、歉意或者内疚的表示。因为有这个法案,有些生活在大洋两岸的家人互相不认识。我认为是时候让国会道歉。事实上,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特定族群的歧视性法律。

  广州日报:华人家庭背景对您如今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赵美心:很多像我父辈的那类人,为了让家庭生活得更好都很努力地工作。对于他们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克服的艰辛,我非常钦佩。于是,我说服自己必须做一些事情,以改变整个华人群体的现状。

  广州日报:一些人认为,您为美国华人参政树立了新的丰碑,也圆了好几代人的“美国梦”。您怎么看?

  赵美心:事实上,我最成功的是带动华裔和所有的亚裔更多地参与到美国主流政治中来。为了能够拿到更好的学位,华人对教育非常重视。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华人并没有参加学校的家长[微博]组织。

  我认为,华人不能仅仅关注教育,还应该关注和涉足政府的所有事情。到目前为止,华人在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参政人数还远远不够。我居然是美国首位华人女国会议员。因此,我们仍然要努力鼓励亚裔积极参政。

  几乎所有移民都不懂如何融入美国社会

  广州日报:当初去美国的时候,您的母亲不会说英语,生活孤寂。您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是否与母亲当初的境遇有关?

  赵美心:确实如此。当第一次来美国时,我妈妈非常孤单。我的父亲出生在美国,参军并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回到美国时,我爷爷让他必须回中国找一个新娘。因为当时的排华法案限制了移民,在美国的中国女人很少。然后,我妈妈就在1948年来到了美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中美两国的大门被关闭了。所以,我妈妈从那以后25年没有见过她的亲人,也很少有联系。她不会英文,她没有朋友。

  我发现,不但是华人移民,几乎所有移民都不懂如何融入美国社会。他们不懂如何获得医保,不懂如何申请获得公民身份。所以,为他们提供服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广州日报:如今,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您是否考虑常回家看看?

  赵美心:我回过好几次老家。2011年就去过新会,当时参加了一个亚裔美国人的会议代表团回到了新会。那儿很好,但是路也很长,开了很长时间的车才到那儿。在经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时,我发现那里挂满了我的照片。

  加州首位华人参议员余胤良:

  辱华言论极其危险

  10月3日,就在抵达美国的第二天,记者如约前往旧金山的加州政府大楼,采访加州华人参议员余胤良。

  余胤良1948年出生于广东台山,3岁移民美国。2006年,他成为加州160年历史中首位华人参议员。在余胤良看来,美国还存在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他最近对ABC电视台“儿童圆桌会议”节目中的辱华言论进行反击,“希望这次事件能唤起美国社会意识到有关言论是危险的,不能以此作为搞笑、娱乐、幽默的题材。”

  广州日报:在初到美国的那些年,您和家人是怎样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当初为何决心从政?

  余胤良:我的故乡在中国。来美国的时候,我还是一个3岁的孩子。那是一段很不容易的经历。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必须面对不同的国度、语言和文化。但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城(唐人街)。这里可以说是旧金山的一个城市,有裁缝店、食品店、药店等各种商店,你可以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东西。我当初之所以决定竞选教育委员,就是想为青少年争取更多权益。选择从政可能会遭受挫折,但可以发挥影响力,为华人乃至亚裔社区做贡献。

  华人从政状况已改善

  广州日报:作为加州首位华裔参议员,您的成功是否意味着美国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政治力量的壮大?您怎样看待美国华人群体的从政现状?

  余胤良:我是加州150年来首位当选的华人参议员,但我相信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华人民选官员为民众服务。与我的孩提时期相比,美国华人群体的从政状况已改善很多,但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与其他族群不一样,这里的人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总是喜欢将话在心里想好了再说出来,而这里的人常常说出来才想,这就是和我们的文化差别,华人学生在学校里常常因此被取笑。但随着华人政治力量的壮大,这里的人慢慢地会接受我们。

  歧视缘于不理解中国文化

  广州日报:您怎样看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美国目前存在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吗?您有过类似的遭遇吗?

  余胤良:很显然,华人如今的地位已提高很多。我小时候去上学,老师只讲英语,根本不管你能不能理解。但现在的情况就改善很多,学校会设法让学生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在20年前,华人学生不能在学校庆祝春节,但如今,在学校庆祝中国春节就变得容易很多。

  美国目前仍存在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文化。例如,中国一些历史悠久的食品在这里会被禁止。以河粉为例,加州立法者曾以“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由要全面取缔河粉。但在我提出并推动通过“河粉法案”之后,加州华人才能继续吃河粉。我也有过遭受种族歧视的经历。其实,任何在美华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有这样的遭遇,感觉在这里是二等公民。

  广州日报:我们注意到,您提出的保留家庭团聚签证的SJR13联合决议案不久前已在加州参众两院通过。您能谈谈这一议案吗?

  余胤良:对于华人移民来说,家庭极其重要。只有拥有家庭,我们才能生活下去,即使如果没有钱,没有工作,我们还有家庭可以依靠。比如,如果没有家庭,老人只能由政府来照顾,这就不一样了。我觉得,现在的移民体系对家庭重视不够,兄弟姐妹以及结婚的孩子都不能移民过来,我对这一点不能接受,所以提出这一法案,要求将来的移民改革更重视家庭。我们要谨记,那些要前来美国的也是人,应获得尊严,如果我们给予他们家庭团聚及以美国为家的机会,他们会令美国更富强。

  华人政治家影响力不够

  美中政策基金会会长王冀博士:

  在结束对赵美心的采访之后,记者匆匆赶到美中政策基金会办公室。在这里,记者见到了84岁高龄的王冀博士。

  王老先生为东北军高级将领王树常之子。1949年赴美,后成乔治城大学教授。他1957年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75年开始担任中文部主任。

  《人民日报》去年在一篇专访中称,1972年,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第一人,王冀受美国国务院指派秘密访问中国大陆。1995年,王冀发起并成立美中政策基金会,并利用这一平台不断加深中美两国从高层到民间的交流。

  广州日报:您在美国这么多年,觉得美国的种族情况如何?

  王冀:我来美国60年,虽然表面上美国在反种族歧视方面有很大进步,但种族偏见在很多白人心底根深蒂固。50年前去南方旅行,我发现加油站厕所入口分成两边,分别标有白人和有色人种。如今,种族偏见依然很深。在国会图书馆工作,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白人和白人坐在一起,黑人和黑人坐在一起。

  广州日报:这么说来,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也不算高?

  王冀:美国华人的政治能力还十分微弱,没有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加入到主流政治社会中,真正的政治人物没有出现过。华人在美国没有组成过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团体。相比之下在美日本人和韩国人就好很多。

  广州日报:作为一名华人,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王冀:对我来说,唯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回中国做点事。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国留学[微博]生应该回国去。

  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美中政策基金会能够在中美之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华人移民推动中美友好发展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

  在纽约,记者拜访了著名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夫·欧伦斯。

  委员会由福特基金会和中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共同发起,1966年在纽约成立,主要致力于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1972年,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乒乓球协会的邀请,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了美国,这次“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在美的华人新移民?

  欧伦斯: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分为5波,前四波分别以福建人、广东人、台湾人和香港人为主,而本世纪初以来的华人新移民则来自中国大陆的各个地方。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最近的现象是,投资移民越来越多,这使得华人的政治地位不断被提高。因为这些投资给美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如果有不利于中国移民的法案出现,那些从这些投资中获益的人就会投反对票。另一方面,这些投资移民的政治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乒乓外交”

  广州日报: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华人移民的增多会否带来积极影响?

  欧伦斯:这是肯定的。与1972年一样,来自中国的投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乒乓外交。美国人是乒乓球运动员,而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也成了乒乓球队员,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价值观,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对于美中之间的关系来说,他们已经成了两国之间关系非常重要的支柱。

  我相信,华人移民会推动中美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记者:赵海建 陈安)

  “与1972年一样,来自中国的投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乒乓外交。”

——史蒂夫·欧伦斯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