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日前,一位身为资深媒体人的母亲,在网上发的一篇帖子被改名为《我的孩子必须出国》,引起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
虽然国内一些幼儿园收费贵、重点中小学资源稀缺等问题获得不少家长[微博]共鸣,但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中国孩子“必须”出国吗?讨论中,不少留学生发文建议中国家长不要盲目地把孩子送出去,详述孩子在海外成长有可能碰到的困难。
随着国家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国外学校招生政策对中国留学生日趋宽松与便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学习语言、开阔眼界、释放天性、深研专业。
然而,你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出国前应该做哪些准备?留学过程中那些棘手的问题你有信心帮孩子一一解决吗?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渴望送孩子出国和已经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部分母亲,希望通过她们的故事,给其他家庭一些建议与思考。
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话题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将继续给予关注和报道。
观点1
家长多赚钱,
等她小学毕业就送出去!
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4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在出国留学人员当中,18岁以下高中生、初中生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赴美读高中人数增加了三倍,孩子出国留学的时间越来越早。《中产母亲吐槽:“我的孩子必须出国”》这篇帖子的作者郭晓宇,现在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在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时,她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赚钱赚钱赚钱,为女儿做好出国的准备,“等女儿十年后,想去哪去哪!”
她在文中写道:“我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我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取我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做一个真诚快乐的人。”
但是她认为,现在国内并没有办法给她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童年。周围的人在练琴,所以她孩子也要练琴。周围的人在学英语,虽然她认为“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是当孩子跟她说“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时,她不能因为自己的价值判断,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送孩子去学英语。“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
等上了幼儿园,孩子从小班升中班要考试,分成普通班和重点班。“四岁啊,干吗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让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是甩货?!”对着因为没考上重点班而流泪的女儿,她只能为孩子换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家长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知识,和学校落后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这不是幼儿园的问题,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问题……不出国行吗?”郭晓宇感叹道。
为了孩子,郭晓宇拼命赚钱,无法带孩子去体会自然;为了孩子,她开始结交教育界的朋友,现在她的人生基本上是围着女儿转的。不过,“我还是有盼头的,等她小学毕业,有了生活能力,也许我就可以解脱了,因为可以送她出去了。”
观点2
我也很纠结,
但最最重要的是他很开心
当郭晓宇在女儿5岁就开始为她做出国准备时,另一位广州的母亲李芳,则临时决定将刚读完高一的儿子送往美国旧金山,让儿子在大洋彼岸开始留学生活。其实,中考[微博]过后,儿子已经有很多朋友出国留学了。但是李芳觉得孩子还小,才15岁,就没有动这个念头。后来读了高一,儿子跟她说,他很不喜欢这边的教育方式。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习,连打二三十分钟的篮球,老师都不太支持。他觉得很郁闷,想现在就去留学,李芳觉得,既然孩子在这边过得不开心,还不如早点送出去。
为了孩子能尽快适应美国的生活,在出国前几个月,李芳开始有意识地培训孩子,为孩子营造在美国生活的气氛。比如学习美国的历史与文学,学习西方的餐桌礼仪,告诉他在寄宿家庭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包括个人卫生、与人交流等,以便到了美国,孩子能更好地与外国人相处,作为家长的他们也可以更放心些。
“即使再怎么做好心理准备,在远离父母的地方生活,孩子还是会觉得迷茫。”所以李芳陪着儿子在美国生活了一个多月。因为是住在朋友家里,他们跟着朋友去超市买菜,去逛街,在小区里散步,完全以一个当地人的方式去了解美国。在那里感受了一个多月,李芳觉得这就是她理想中儿子将来应该过的生活:“美国当地的平民过得非常简单,他们的生活不像我们这样丰富,应酬很少,也不会遍地酒楼。你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就可以生活得很舒适。”她希望儿子能在这样的环境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在面对与儿子分离的现实之下,她不可能那么洒脱。“去之前就很担心,我经常和朋友说,我心都碎了。人生也就几十年,我们干嘛不一家人抱团在一起,互相照顾与支撑?即使出国是为了他好。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很纠结,会想我这样的决定是不是错的?”
后来在与一些外国朋友聊天后,她豁然开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另一种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事情。你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他有好的前途,你应该觉得欣慰。你也可以就此开展自己的生活。孩子小的时候,你的重点是围绕你的孩子。现在你应该很高兴你拥有一种新的生活,把之前想做却没做的事情做好,也有时间增强夫妻两人的感情。”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开心。他开心我就开心。反倒是他在一个他不喜欢的环境,每天很苦恼,想打球没时间,写作业要写到11点钟,睡眠也不足,这样孩子反而更辛苦,你也会很担心。”
李芳的儿子读高一时,因为是寄宿学校,天天睡觉前都要和她打电话。去美国前,儿子还安慰她说,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我们可以天天视频、微信。“但其实,到了美国他并没有和我天天视频,连妈妈晚安都省掉了。这就说明他很开心,不需要你过多的支持。我还是蛮高兴的,虽然有时候心里有点失落——儿子又没理我。”
观点3
家人陪伴的缺失比所谓
“优质教育”的缺失更可怕
与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国外生活没有切身感受不同,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杨红之前在美国生活过13年,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她的观点非常鲜明:“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非常反对未成年人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出国留学。”
有人认为,尽快将孩子送出国能够脱离应试教育体制,让孩子独立和成熟,杨红认为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在不该放手的时候让孩子出去,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不知道能为他做什么,最后孩子究竟能成就什么,你也不清楚,你只是一味想让孩子如何如何。这是家长很主观的决定,不是孩子的。我不相信有任何孩子希望离开自己的父母,到一个所谓的很好的学校去读书,所以我是连孩子寄宿都反对的。”
其实在国外读书,也并不像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美好。经常是小留学生扎堆在一起,也就没有办法真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与价值观中。“而且,如果脱离了家庭,这个环境再怎么好也会出问题。孩子未成年时,父母本身就有义务陪伴着孩子长大,不能让他独自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父母却不能够在他身边,我觉得这种缺失比所谓“优质教育”的缺失还要可怕。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你不能把教育这个事情扔给别人,除非有可以信赖并代替自己监护责任的人,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杨红认为,如果父母有让孩子出国的想法,那就应该提早为孩子规划,但不要急于送出去。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自己也有国外的生活背景,杨红觉得孩子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会出国读大学,因此提前做好了准备。从小学到高中,她为孩子们选择的都是与国际接轨的双语学校。“第一,国际接轨的学校起码有学语言的机会,语言关是出国留学最大的难关之一。其次,拥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如果你选的是很与国外脱节的学校让孩子去读书,然后你再突然把孩子扔到一个完全颠覆的环境里去,这种变化太大了,不要说孩子,连大人都搞不定。”但是如果他从小在国际学校的环境长大,之后再让他出国,这种衔接是非常自然的。而且周边的朋友很多都是准备出国的,他们讨论的、关注的东西很一致,能够分享很多经验,也会得到很多信息的帮助和一些人的指导,出国留学也就水到渠成。
杨红称,因为自己大儿子的梦想是想学电影专业,所以他高中毕业后去美国读大学是非常合适及必要的,而且他已拥有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已经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父母也就到了放手的时候了。但对小留学生这个问题,杨红却认为,面对这种关系到孩子和整个家庭幸福的大事不能盲从。她说:“我完完全全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出国热,正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复制。他们曾碰到的问题正在我们身上重演,孩子的管教及家庭的完整性都受到极大的挑战……我希望我们不要再走这种弯路,孩子18岁以前出国留学的得与失真的要认真考虑一下。”(记者:陈祥蕉 实习生 杨燕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