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剪刀布”研究成果入选麻省理工大奖

2015年01月23日10:19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如果你还觉得“石头剪刀布”是拼运气的游戏,那就错了。

  日前,中国多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出了“石头剪刀布”的制胜原理。而这项被认为是“吃饱了撑着”的研究,还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玩“石头剪刀布”有攻略

  试想一下,布包住石头、石头砸烂剪刀、剪刀能剪开布……这样看似简单且靠运气定胜负的“石头剪刀布”其实是一个“策略游戏”,会出现怎样的“攻略”?

  据《钱江晚报》报道,这项由浙江大学[微博]、浙江工商大学[微博]、中国科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完成的成果,叫作“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解释了“石头剪刀布”的制胜原理。

  该项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原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

  正是这项此前被人认为是“吃饱了撑的”研究,日前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

  据统计,近5年全世界共有50项成果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年度最佳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的共3项。但“石头剪刀布”的制胜原理,则是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

  可运用到人类竞争性行为

  科学家们究竟是如何得出“石头剪刀布”的制胜原理的呢?

  其实早在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就开始了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该课题还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是一个跨学科基础研究项目。

  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共分为12组,让大学生对着电脑做“石头剪刀布”游戏,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

  据媒体报道,王志坚在早前发表的21页全英文的报告中还提到了各种数理模型,所以这一研究绝非科学家们无聊地搞一场“猜拳大战”,而远比“找360个学生玩猜拳”复杂得多。

  不过,复杂的原理也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来表达。

  “石头剪刀布”制胜原理的研究,其实是通过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后发现:人们在玩石头剪刀布时有这样的规律:赢家习惯于保持现状、输家倾向于做出改变,简称“胜留输变”。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招。研究人员的观点是,这种“胜留输变”的模式,可能是人脑中固有的条件反射,其中潜藏的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对研究人类的竞争性行为同样有利用价值。

  据悉,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讨会讨论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记者:舒晓程)

文章关键词: 剪刀石头布麻省理工大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