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资移民失宠:青睐“优才专才”

2015年01月26日10:07  经济观察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内地精英们可选择的移民[微博]目的地又少了一个。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透露了投资移民被叫停的消息。这一移民政策的调整虽然此前已有预兆,但移民中介还是觉得“猛药”下得有点让人意外。

  香港投资移民政策已经实施了11年,它曾为SARS过后香港衰退的经济打过强心针,但如今,已经不符合香港人口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新需求。在香港看来,单纯的资金投入已不再具有吸引力,这座困顿已久的城市更需要的是人才。正因如此,香港在暂停投资移民的同时,放宽了“一般就业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以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等政策。

  香港移民政策的调整之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内地人,在香港投资移民群体中,九成来自内地。这个暂停的政策,何时会再次绿灯放行?

  只移民不移居

  1月14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在一年一度的《施政报告》中披露了这一人口政策的调整,并强调目的是“顺应香港人口结构的变化,提升香港竞争力”。

  根据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隔天记者会上的说法,当初投资移民计划推出恰逢SARS过后,香港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急需吸引外来资本重振经济。那一年,除了推出投资移民的政策,香港还和内地签署了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并面向内地49个城市开放“自由行”。

  十余年间,这些举措为香港经济做出了显著贡献,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内地涌入的资金炒高楼价危及当地民生。在此期间,投资移民门槛一度升高,2010年10月14日,香港入境事务处(下称香港入境处)宣布,最低投资金额由650万港币增至1000万港币,同时不再允许投资房地产。配合此项政策,港府为打压房价,还出台了针对非永久性香港居民购房的买家税。

  根据香港入境处规定,外国公民(阿富汗、古巴和朝鲜人除外)、澳门居民、无国籍但已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士以及台湾居民都能申请投资移民,但其中来自内地的申请比例最高。香港入境处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投资移民总的申请共有43920宗,其中来自内地的有36344宗,占比接近90%;获得正式批准的总数为24481宗,其中来自内地的有21822宗,占比同样接近90%。

  针对香港投资移民群体,流传着一个公开的秘密,即香港投资移民的90%来自内地,这其中又有90%根本不常住香港。

  嘉诚海外移民公司董事长杨小平证实了这种说法。“大部分客户都是为了拿一个身份并不打算移居香港,因为他们都是高净值人群,在内地有生意,不会整个家庭移居香港。”他说。

  很多客户对金融投资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内地移民群体除带动移民中介生意兴隆之外,亦成为香港众多私人银行拉拢的对象。几乎随便打开一家香港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页面,都能看到投资移民计划的相关服务介绍。

  投资移民到底给香港带来了多少真金白银?据香港入境处统计,截至2014年9月30日,正式获批居港的投资移民投资香港总额超过2000亿港币,其中投资房地产金额为426亿港币,投资指定金融资产的金额为1631亿港币。“不过,目前投资市场不缺资金了。”林郑月娥表示,纯粹的投资移民不再被视为重点吸引的对象,相反,她强调的是对外来人才包括移民海外的港人二代的引进,而这背后是香港人口结构,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微妙变化。

  关门有先兆

  香港这次人口政策的巨大转向并非没有先兆。港府于2012年12月成立了一个为期两年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对人口状况进行摸底。结果显示,2018年香港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1980年到1996年之间劳动人口的增加让香港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速2.2%的增长,回归后增长速度放缓,但1997年至2013年仍能保有1.2%的微弱增长,其中人口的因素功不可没。但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只有2012年生育率上升,因为是农历龙年),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人口增长将步入停滞。

  2014年初,港府首次提出要优化外来投资移民政策,并开始在国外和内地宣传香港以吸引专才和优才移居。香港有700万永久居民,自回归以来,已有46万名各地优才及专才来港工作。

  然而这个看似风光的数字背后难以掩盖两个现实:一方面此次移民政策调整之前,无论走优才还是专才通道,都无法一次性获批7年的居留权,而必须按照1+2+2+3的模式申请延期逗留。优才针对奥运冠军、诺贝尔奖得主、影视明星等有杰出贡献的人士,既不需要来港前在香港找到工作,来港之后也不受任何逗留条件的限制,但专才则需要在来港前就找到香港雇主,一旦结束雇佣关系,必须立即出境,缺乏缓冲期,因此来港工作的外来人才中也存在一部分流失率。

  另一方面,相比优才和专才,香港外来移民中占大头的其实是持单程证来港的内地居民。单程证是《前往港澳通行证》的惯称,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中英联合声明》下的一项制度安排,目的是让内地居民有秩序地来港与家人团聚。最早是每天75个配额,1993年升至105人,1995年升至150人,此后再没有变过。回归以后,一共有83万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新移民,其中八九成是前来和家庭团聚的妇女和儿童。

  单程证制度的存在使得目前香港移民来源过于单一,由于这是一项针对家庭团聚的制度安排,随着近年两地跨境婚姻在香港的普及,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取消。2013年在港注册的婚姻中,有接近四成其配偶是内地人,其中香港女性嫁给内地男性的比例也首次突破20%。

  不一定永久关门

  除港府在调研和检视人口政策,立法会2013年也有议员发起了相关讨论。彼时议员范国威抛出一个要求港府制度各项政策必须遵从“港人优先”原则的议案,其中包括若干限制内地人士来港的条款,例如行使单程证审批权(目前审批权在内地),取消“双非婴儿”香港居留权以及降低受政府资助学科专业内地生的比例等。

  范国威提出这个议案的背景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两地矛盾。最终议案表决被否,但社会上有关港府将第三次提高投资移民门槛的传闻不胫而走,投资额度据称将由1000万港币涨至1800万港币。今年趁着违法占中渐入尾声,范国威再次翻出旧案,煽风点火。不少移民中介据此判断,特首新年《施政报告》或将收紧投资移民,没想到是彻底关门。

  发布《施政报告》当天,金融界别的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就表示,突然叫停投资移民让很多人愕然。他认为,投资移民为香港证券市场带来超过1600亿港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香港是国际性金融中心,保持资本流动性非常重要。他关心投资移民大门何时重新打开。

  这不是妄想。实际上特首在《施政报告》中的用词的确是“暂停”投资移民计划,而非“停止”。林郑月娥也表示,后续仍会不时检讨上述政策。

  相比欧美、新加坡,香港因距离内地近,并且是个华人占主流的社会,获得不少内地移民青睐。据上述移民中介透露,即便客户移民后不打算移居香港,也多半会考虑让子女过来接受教育。

  据了解,部分中介听到风声做了一些预案,比如加大宣传力度,鼓动客户抓紧把握“最后的疯狂”。

  虽然投资移民于1月15日正式被叫停,但针对在此截止日期之前已经作出投资只是尚未递交申请的内地居民,港府有一项“过渡性”安排,他们只要在投资后的6个月内递交移民申请,仍将获受理。这意味着,投资移民最后关门的日期被延至6月15日。目前入境处已经积压了1.2万宗尚未处理的申请,林郑月娥表示处理这些申请就需要一段时间。

  上述中介由于只做投资移民,因此政策突变,只能建议客户转变目的地。而另一家不愿具名的移民中介则告诉记者,除投资移民,他们也做内地专才或优才的案例,目前正在针对客户具体个案,尝试其他渠道。

  投资移民关门的同时,其他形式的移民计划放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以前在香港的停留模式是1+2+2+3,总共八年,现在改为2+3+3。如果是顶尖人才,在渡过最开始的两年后,可一次性获批6年,并且6年内可自由变换工作。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则采计分制,调整与上述类型相似,同时这个类别的顶尖人才获得的待遇更优,可一次性获批8年,不需要申请延期,住满7年就能拿身份。(白晶)

文章关键词: 香港投资移民优才计划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