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当农民:让中国人吃上健康菜(图)

2015年06月16日08:11  中青在线 微博    收藏本文     
袁黎明袁黎明
 袁黎明(右)教农民用闻和尝的方式查看土壤情况。 袁黎明(右)教农民用闻和尝的方式查看土壤情况。

   一个让年迈的母亲躺上病床的打药西红柿,让在日本留学[微博]、工作了数十年的农学博士袁黎明决定回国,专注研究中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创业3年,这个奔波在田间地头的高学历农民正在以自己的努力,试图让中国人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

  跟土地打交道,海归博士“活得很真实”

  跟袁黎明约定采访时间,记者颇费了几番周折。“袁总去山上了!”工作人员的回答直截了当。

  “下山”后的袁黎明告诉《青年参考》,他几乎天天穿着运动鞋奔波在田间地头,免费给农户测土、指导种植技术,或是在基地做实验、研发产品,经常“夜不归宿”,就连春节都是在基地和工作人员一起过,半年就能跑出4万多公里车程。

  如今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状态让袁黎明感到非常舒服,因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格外有干劲。当然,工作再辛苦,也“没当年在日本工作那么遭罪”。“每天跟土地、农作物打交道,活得踏实、真实、不浮躁。”袁黎明声音里带着笑意。

  在日本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从严谨、勤奋、有责任心的日本人身上,学到“对人要讲诚信、做事要认真、负责到底”的习惯。

  刚到日本时,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雷打不动地坚持了近3年,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终于过了语言关、考上了大学。这个国家让他既羡慕又不解的是,蔬菜水果擦一擦就能直接生吃,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于是,本科毕业后,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土壤分析与生态农业,并考上了日本国立大学的农学专业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研究甲壳素。

  在袁黎明看来,中日农业的区别在于“根本理念不同”。

  中国老百姓务农是为赚钱,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工,最大程度地增加产量,最好还能省出时间外出打短工补贴家用。因此用起农药化肥来毫不手软,最终导致土壤酸化、农作物免疫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而日本农民不仅把种地当工作,也当成一种爱好用心去做,还把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好东西与现代农业“完美结合”。

  此外,日本为鼓励年轻人学农,几乎学费、生活费全免。相比之下,中国接受这方面教育的人才数量较少。很多日本农民加入半政府半民间的“农业协同组合”,合理调控生产、消费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将农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大企业也在搞生态农业。

  “让家人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

  1996年,二十出头的袁黎明抱着“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打算来到日本,本来打定主意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一辈子不做农民”。没想到,兜兜转转近20年,拿了博士学位的他又回到了原点。

  2012年,他决定回国,因为母亲吃了注射有膨大剂的西红柿,生病住了院。身为长子却多年在外没能陪伴父母,让他十分愧疚,于是决定回国“为父母做点事”。

  一开始,家人并不同意他的选择,他自己也犹豫过。但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在语言不通的陌生环境中很难适应,他还是选择自己回国。

  一开始,袁黎明对回国创业没什么“野心”,只想“让周围的人吃上放心菜”。但在上千个村庄的调研过程中,他被现实震惊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比想象中可怕得多”。

  袁黎明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如今农村的果蔬10天打一次农药,整个生长期要打十二三遍、六七种农药,“简直是农药泡出来的”。这些残留的农药根本不可能被清洗掉,是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为了填饱肚子盲目施肥,滥用农药、除草剂。大部分化肥被土壤固定,一部分渗透、污染地下水,而这些被污染的水又被用来浇灌土地。”袁黎明告诉记者,“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酸化、板结、重金属超标,大多数土壤PH值在5.0以下。这使农民不得不进一步使用农药化肥(以保证产量),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自认为是农民后代、不太愿给自己贴上“海归博士”标签的袁黎明意识到,“中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已严重失衡”。

  2012年,袁黎明创办威海索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希望通过建立自己的团队让更多人关注食品安全。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索尔是北欧的农业与和平之神,他希望更多人平和、健康,吃到放心食物。

  为宣传有机农业带头种绿色蔬菜

  身为海归创业者,又从事高新技术研究,袁黎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在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享有300平米的创业基地,3年房租和税收全免,还有免费的专家楼。就这样,公司很快走上了正轨。

  但仍有一个巨大的困难是袁黎明绕不开的——习惯了传统耕作方式的中国农民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低,根本不愿轻易接受新观念,没人相信不用农药、化肥能种出菜来。他知道,除非先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否则农民不会冒险。

  “我当时想,赶紧种出第一茬菜吧,让他们尝尝就知道了。”袁黎明对《青年参考》记者说,他决定开辟小型基地,用自己公司的生态产品和技术种绿色蔬菜,作为宣传推广的平台。

  他的蔬菜种植基地选址在附近乡镇的一座小山上,他租了20亩农田,专心用自己的方法种菜。第一茬菜收获后,他兴奋地拿给附近农民品尝,还拿去农业部门化验确定没有任何农药残留。袁黎明知道,自己的黄瓜长得没别人家的那么大、那么好看,但口感好,是“老一辈儿的味道”。

  仅仅一两年,袁黎明就闯出了名气。他的菜在威海卖得最贵,黄瓜10块钱一斤,生菜45元4棵,是普通蔬菜价格的两三倍,甚至5~10倍,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

  通过微信、淘宝下订单购买绿色蔬菜的,大多是北京、上海及威海本地的中等收入以上家庭。这个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收入日益增加,他们不仅追求吃饱,更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

  不过,袁黎明还是希望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为农业合作社和大种植户提供以甲壳素为原料的植物活性剂、土壤改良剂、壳聚糖海藻有机肥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健康状况。

  像中医一样为土地“治本”

  “吃剩的西瓜皮不要丢了,放到桶里发酵。”袁黎明一边和员工在菜园里吃自己种的西瓜,一边说。用这样的方式,他可以研制出无毒无害的生物杀虫剂。

  看着家乡的土壤条件日渐健康,长出的蔬菜和水果越来越有老一辈人当年吃过的味道,农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袁黎明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他的“绿色农业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他看来,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像西医,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打针吃药。“孩子一有病就打抗生素,免疫力就会越来越差。”他说,自己要做中医,从根本上恢复农业原有的生命状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土地健康了,根本不需要打农药或施化肥。

  如今是袁黎明创业的第三年,最初的困难期已经过去,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每年的收入增长达到30~40%。“但这个产业就是投入多、回报慢、回报率低。”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自己投入的两三百万元暂时还没收回成本,但他仍坚持生态农业梦想。

  目前,索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基地有600多亩。为了推广有机农业,公司让农民免费试用产品,“等他们看到利益后自然会慢慢接受”。

  更让他欣慰的是,公司里的七八名员工虽是“80后”,但工作起来十分敬业、毫无怨言,“每个人都非常喜欢种地,个个都成了小专家”。在他看来,他们不仅是种菜,更是用良心做事。

  直到今天,袁黎明仍然“没想去影响什么”,只是希望孩子能吃上绿色蔬菜,“让下一代别再像我们一样,遭受这么多看得到的痛苦”。

  在他眼中,如果不解决农业问题,中国的子孙后代将没有健康的身体,政府财政负担沉重,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袁黎明知道,改变需要时间,在全中国实现绿色农业暂时很难,可能得到下个世纪。他希望政府、社会和企业,都能对农业真正重视起来。

文章关键词: 海归农民创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