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纽约虽然没有很浓的节日气氛,华人的庆祝活动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从去年春节开始,纽约的公立学校开始在春节正式放假一天。这是继旧金山、新泽西洲坦纳佛莱后,第三个农历放假的城市。
在一个多种族国家,各个族群的节日是否是公立节日,学校是否放假是衡量一个族群影响力的准确标杆。新泽西和纽约地区的公立学校近乎任何一个犹太节日都放假,每年最少在五天以上。犹太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既然是比较少数族裔在美国混得好不好,那华裔肯定要与背景相似的印度裔比一比了。笔者想起最近一篇在网上很火的文章,说的是“在百度陆奇归国的背后,是印度帮在硅谷的全面崛起。华人,正在失去在硅谷立足和升迁的根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华裔,正在失去在美国高科技领域的位置。”
印度裔比华人在美国混得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在硅谷还是华尔街,他们都比华人更能出人头地。财富500强里已经不乏印度人的CEO,这确实和他们的团队精神有关系。众所周知印度人爱抱团,最爱提拔自己人。一个部门有了印度老板后,几年过去整个部门差不多都是印度人了。
不过,这里面也有不少客观原因,而未来20~30年后华裔未必不能在美国社会展露头角。
首先是语言问题。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印度留学生来美后虽然口音很重,华人一般觉得听起来困难很大,但对美国人不是问题。在公司混,华人即便英语很好,但是因为母语不是英文,紧要处总是差些。拍马屁、求提升这种精微细妙的意思就不好表达。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虽然到2013年华裔人口总数已经超过印度人,成为亚裔中人口最多的族群,但其中60%为旅美华人,1/7是2010年后来美的新移民。这就意味着对于很多华人来说,语言文化可能还是事业进一步提升的障碍。
现在正当壮年的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他们的父母多是以前的老移民、老华侨。那时华人在美国多为劳工阶层,聚居在唐人街。人微言轻,以生存为要务,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事业发展机会。而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子女在美国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
80年代末、90年代来美的留学生极具竞争力,他们在美国大多完成了硕士或者以上学位,并在美国的大公司任职,处在领导岗位的也不乏其人。他们的子女在重教育的氛围中长大,和同龄的美国孩子相比往往出类拔萃。
笔者的一个朋友90年代初来美国,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时生下女儿。如今她在新泽西的一个大药厂管理新药测试的大型项目。三年前她的女儿被几乎所有的常青藤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普林斯顿。如今这位20岁出头、正值大四的亚裔女孩正在选择到摩根大通还是谷歌上班,为在华尔街还是硅谷发展举棋不定。
这样的ABC在美国不是少数。他们学习优异、深谙美国文化、自信朝气。如今刚刚步入职场,10年、20年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风物长宜放眼量,华裔在美国的崭露头角来日方长。
实习编辑:程璐璐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