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人一样,永远会遇到各种想不到的问题,不可能永远兴高采烈,战略当然重要,但更要紧的还是面对实际问题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在电影《风声》的审片会上,王中军末梢神经里的感动再次被唤醒。回想起剧中五位特工如履薄冰,一句话说错,一件东西摆错就可能没命,而依旧那么执着地完成自己使命的人生,他感慨万分:"做企业再不容易,起码没有生与死的问题吧。"
就算在动情时刻,这位中国民营娱乐产业的领军者也不愿多谈"意义"、"崇高"、"未来"这样的字眼。他可以拥有一刻接一刻的感动,但从不会因为心血来潮乱了方寸。他用自己的冷静和判断力,在看似风轻云淡间,把华谊兄弟这个明星荟萃、缤纷复杂的娱乐王国驾驭得得心应手。
"企业的使命都是阶段性的"
《绿公司》记者曾几次就"百年老店"、"伟大的企业"这些话题与王中军交流,他的反应出人意料。总是片刻沉吟,然后颇为严肃地说:"成就伟大的企业,大家都这么想,都这么说,但只是一个愿望。没有这个愿望,做企业也就没乐趣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这个愿望?不一定,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话会出自一个正在向顶峰迈进的企业家之口?
在对企业的展望上,王中军和别的企业家还真不太一样。比如现在人人都在谈论的中国企业扬帆海外,王中军说,能不能走出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华谊兄弟现在还生产不出满足外国人口味的产品来,短期内真正走向海外是不可能的。中国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娱乐公司,但首先还是要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王中军相信"企业的使命都是阶段性的",他说华谊兄弟如果还是十几年前初创的规模,他内心想的一定还只是活下去。而如今企业到达了一定层次,社会对你的鞭策越来越多,自然就有了今天的使命。"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逃不开的。"他说。
难道这一切都是被迫的?王中军的理解是"水到渠成"。记者和他聊起马云,王中军反问:"马云创业伊始就知道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吗?我觉得未必。是他经历了很多成功和失败后,把盈利模式看清楚了,才水到渠成的。"
在无数企业家希望在企业身上增添更多的光环和期许时,王中军更感兴趣的是做减法,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说起有人认为华谊兄弟肩负着"振兴中国影视产业"重任的说法,王中军的面部肌肉显得更加坚硬,他认真地说:"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有谁真正把这副重担压在你身上吗?没有。所以你自己也没必要扛上这个重担,那会成为负担。"
我相信,王中军不是拒绝伟大,而是不能忽略企业发展的前提,失去发展的节奏。他告诉记者,华谊兄弟既然有了现在的基础,使命就是要在立足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作品,做出一家相对有规模,社会对你有期待,可以影响世界的文化公司。而后不忘补充一句,"为什么现在中国企业家话越说越大?这还是因为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不是相反。"
化繁为简,在全然中发现规律
在王中军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事情。
有人问过他:你想过把华谊兄弟做到今天的规模吗?
"完全没有,应该说就没想。"
或许,这个回答是一种低姿态和自我保护,王中军也不可能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他的回答,让记者联想起一种人生哲学。
奥修说过,成功往往出现在一种"没头脑"的状态,当"头脑不在"的时候,成功才会发生。因为你已经全然处于每个片刻,在奔向通往成功的路上,轻松而有效。而当一个人被迫去做些什么,世界就已经超出了他所能够征服的。
"没头脑"、全然于每个片刻的状态,其实是最出智慧的时候,是能够发现规律的时候。
王中军从不喜欢规划,对未来的构想也远不像很多企业家那般清晰。相对于预设模式,他更看重一刻刻的判断和调整--甚至包括"缘分"。"华谊兄弟自己的年度规划、五年规划肯定是有的,但有多少企业是真的严格按照这个规划走了5年?"王中军说,在他创业的15年中,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于一种没有预设好的模式出现,使公司前进了一大块。他的总结是,企业和人一样,永远会遇到各种想不到的问题,不可能永远兴高采烈,企业大了,战略当然很重要,但更要紧的还是面对实际问题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王中军喜欢轻松自然的生活。更多的时候他会一觉睡到自然醒,周末约朋友到自己的郊外马场溜溜名贵马匹,关注一下艺术品收藏市场,一般一周只去一次公司,并且迅速地处理完事务--公司具体的业务交给了他的弟弟王中磊,出席公众场合也经常是一身CK休闲装。"非要自己忙起来也很容易,我可以一天开10个会,但我通常是10天开一个会。我认为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辛苦,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工作狂。"
王中军坦言,自己看的书不多,商业知识和理念基本都是从论坛上、朋友那里给"点破"的。刚刚结束的长江商学院CEO班,半天四个小时的课,他能够抓住几句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话,听累了在走廊里喝点咖啡,颇为潇洒。
"严格地讲,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也不是最努力的,但十年前的一群朋友里,为什么是我走到今天?"王中军提到了判断力:一件事能不能成,对事情的判断、决策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算是比较果断的人,和明星导演的合作,对人的看法,对一件产品的判断,总体来讲是准的。"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不具备商人非常细节的东西,我觉得我大多数的细胞是艺术家的细胞,面对很多事情,就是一个感觉。"
抓住了人,就抓住了一切
王中军之所以不像很多企业家那么累,在于他在顺势而为中,找到了运作企业的把手,那个"窍":抓住了人,就抓住了一切。
十几年来,王中军在一种不刻意、游刃有余的状态下结交了一大批朋友,而其中的很多人--马云、江南春、虞峰,都成为了华谊兄弟的投资方。他说,"总有一些人站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吸引不同人,就是引入不同的资源,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在与朋友的日常交往中,他不断发现、修正、升华着自己的事业路径。
在华谊兄弟内部,导演冯小刚、电视制片人张纪中、艺人经纪人李雪等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独立核算,王中军会对这些工作室的业绩进行排名。此外,包括冯小刚在内的80多名艺人都拥有华谊兄弟的股份,王中军正是通过这种合伙的制度,把大家"绑"在了一起,使企业具有一种内生的发展动力。当然,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守住那个清明宁静的自我,并做出更重要的判断。
在他看来,整合中国散沙一般文化资源的关键,仍是整合人的力量。他希望看到公司经纪业务的比重继续提升,除了歌星、影星,他还希望公司那面签约艺人墙上,未来出现更多的雕塑家、画家和体育明星。"一提到华谊兄弟,人们能说出我以外的一长串名字,是让我特别骄傲的。"王中军说。
对话王中军:
我不会把事情想到头
Q=绿公司
A=王中军
Q:华谊兄弟做到什么样你可以死而无憾?
A:还是阶段性的,我不会把它想到头。华谊兄弟目前电影市场占有率是20%左右,但我觉得这个是不稳定的。我不认为,华谊兄弟可以保证年年都有这么高的份额,我的人才也没有到可以让我放开地拍电影的水平。现阶段,稳定企业的市场份额是我的目标。过了这个阶段,我又没有退休的话,可能会设定新的目标。
Q:你怎么理解命运和运气?
A:运气在我这15年的创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的确非常大,基本上一直伴随着我。对此我是很知足的。但这个运气能不能一直伴随我,我看不见得,因为没到来的事你不知道。
另外,性格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是一个很随意的人,一般的事不是那么较真,在利益面前也不太较真,华谊兄弟也快IPO了,你会看到我给团队股权的比重,这和性格都有很大关系。
Q:你觉得自己最像哪一种动物?
A:哪种动物生存能力强,我就是哪种动物。我想象自己应该是一个在森林里,非常能够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改革开放30年里,我的生存状态变化非常大,但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幸福感。
Q:您怎么看待死亡?
A:你觉得40多岁的人会想这个问题吗?反正我没想过,从来都是想身体好坏,每年体检完都会幸福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说到死后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我可能是一个比较幸福的人。比如,我一生拍了200部电影,其中有10部传承50年不衰,这个就是我特别大的价值。另外,我这些年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乐趣--收藏,这个是和死是有关的,因为全世界好的文化遗产都是靠一批执着的人收藏下来,才能传世和不朽的。想到这儿,你也会觉得很有意思。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