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三点想法,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就是Living case那个想法,现在商学院里面用的案例都差不多,很多是从国外拿来的案例,但是跟中国国情还是有些不一样,但是Living case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但是Living case提出的方案能够被企业采纳吗?
吴柏均:到目前为止我们实施了两年,大概有十六七个的Living case项目,当然有一些项目在企业里面很难有直接的效益,但是大部分的项目企业的高层觉得非常好,对他们启发很大,有些项目就作为一个战略计划实施了,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我们Living case马上会出版一本案例集,商学院为了搞好MBA项目,专门成立了MBA案例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有教师参与,也有企业里面的人参与,也有学生参与,就是Living case项目经过企业授权以后,我们进行出版。我们为什么会把学生案例研究项目放到那么重要的地位呢?主要是学员跟学员之间和教师跟学员之间,让学生对前面师姐、师兄的成果更熟悉,而且这些案例遍布各个行业,他们更容易接受,所以我们也把这个作为案例。
主持人:这个项目不管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来说、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挑选比较合适的人才。
吴柏均:是的。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国际化程度是很高的,学生选择MBA项目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国际交流方面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MBA项目是怎么做的呢?
吴柏均:有一些是共同培养的双学位,比如说中法班是共同培养的双学位,另外我们跟美国的大学也有合作,学生可以在我们这边读,也可以到那边读。还有一个项目是MIEX,我们已经做了6年,我们跟意大利博罗尼亚大学、意大利米兰圣心大学、法国ICN商学院、瑞典乌巴萨拉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墨西哥拉萨尔大学等几所大学结成一个联盟。第一年在我校进行学习,第二年去法国ICN商学院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更多的学习进行学习,所以这个项目可以拿到多学位,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他短期的交流就更多了。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同学可能由于时间的问题、预算的问题,要完全脱产到国外去有困难,我们现在每年是有五十几个欧洲、美国的学生注册到我们MBA项目里面。我们学院跟其他学院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分班的时候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会分到一个班级里面,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因为我觉得MBA的学员,特别是中国经济、企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商业、市场逐渐没有国界了,而在这样的商务活动当中、企业管理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沟通问题的核心就是文化。所以我们想让学生有各种机会,除了各种项目之外我们还提供各种机会,包括我们在上海跟各个国外商会、领事馆都有很好的关系,我们每年都会跟他们一起举行各种活动,请我们的学生一起参加,感受国外商业的文化,这是我们基本的想法。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国际交流项目是非常多的,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学院,尤其是商学院MBA教育的评定标准里面有一条,就是看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和毕业以后职业发展上面有没有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看薪资水平有没有提高。华东理工大学MBA项目已经开办十几年的,有没有做过一些调查,就是学生毕业以后职业生涯发展上有没有提高呢?
吴柏均:我们正好是97年开始开办的,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薪资上涨的也很快,所以这方面的评价都很高。我们几次调研,评估当中能够拿比较好名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学员岗位的变动和薪资的提高。我们自己也在分析原因,有我们教育的效果,更多是上海的市场,因为上海这几年,MBA学员跟其他地方有点不同,上海企业、市场对MBA毕业生的接纳度很高。我刚刚也跟日本的企业、日本的高校交流过,日本相对来说接纳度比较低。但是上海不一样,上海对MBA毕业生的认可、使用完全是本土化,所以我们学员毕业以后,薪资水平都是普遍的提高,一般来说是换工作薪资水平提高,还有一部分是不换工作薪资提高也很快。因为华理商学院MBA项目在华东、长三角口碑还是不错的,我们为了严格控制教育质量所以没有异地办班,所以我们的生源主要是长三角。但是我们通用MBA和国际MBA要招全日制,因为上海有一个政策可以落户,所以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可以过来了,我们整个薪资的提升比其他学校更高一点。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上海对MBA毕业生的接纳度是比较强的,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到上海读MBA,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口碑也是非常好的,2011年招生季也到来了,在这儿请袁老师谈一下,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MBA的招生政策。
袁老师:MBA本身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申请MBA的学生国家有一个规定,必须要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凡是申请华东理工大学MBA项目的学生,只要过了国家东部分数线,我们更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面试重点是加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逻辑能力、团队精神的考核。学习能力我们不是单纯指学生书面的学习能力,我们更多是看这个学生是不是符合未来实战课程的学习,包括企业课堂的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战学习之后,我们学生要有悟性和整合能力,就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整合成自己的企业管理操作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一个基本素质。这是我们在面试过程中考察的参数和指标之一。2011年我们面试的权重与笔试的权重是5:5。
另外2011年我们对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考生又设置了一个新生奖学金,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奖励措施,吸引到一些更为优秀的学生来报考华东理工大学MBA项目。
主持人:刚才袁老师也对华东理工大学MBA招生政策做了简单的介绍,在这儿我想再问一句,一般来说通过国家东部线以后进入复试,到实际录取的学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袁老师:我们面试和录取的比例是1:1.2。
吴柏均:我补充一下,我们大学有一个教育发展计划,特别是对我们商学院有一个定位,一方面我们是在学科上得到快速的发展,商学院、管理学院的一些老师个人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在国际顶尖的杂志、国际性的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里面已经有了很强的实力了。另一方面,我们非常大的教育资源就是放到MBA,因为作为商学院来说、对国家、企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MBA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所以我们每年都是快速的扩展我们的教育规模,当然这个扩展我们是有基础的,商学院到目前为止我们有190个教职员工,我们也在大量的招聘高层次的国内外企业、教育人才,所以这几年我们师资队伍扩展的也是很快。
主持人:您刚才说扩大规模比较快,我再多问一下,今年咱们预计要招多少学生?
吴柏均:去年我们是招了405人,突破了我们的计划。
主持人:人非常多。
吴柏均:但是今年我们有计划根据生源的情况进行招生规模的调整,我们不会为了招生而招生,我们会根据报考的情况,我们的招生人数会有所扩大
主持人:我想华东理工大学也是非常吸引学生报考的一所学校。吴院长您今年也应该观察到一点,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名校纷纷上涨,有的甚至涨了60%,华东理工大学今年的学费怎么样呢?
吴柏均:我们今年学费没有变动,还是按照原有的计划。对于学费问题我知道社会上大家反响很大,其实作为我这个角色来说应该是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但是作为我个人的想法,教育的项目毕竟是一个培养人的项目,所以要根据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它跟通常的私人性产品的定价有所不同。第二个教育项目,确实是有成本,这几年各方面的成本是有上涨,调整一下价格是正常的,但是要适度。因为世界上不管是商业性项目也好、社会公益性项目也好,所有的项目利润太高,到最后都没有可持续性,都没有很好的发展效果。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教育项目,我觉得不可以太追求经济收益,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因为我们是培养人才的。当然这个当中我们要处理好成本的问题,适当地每年进行一些调整,因为通货膨胀、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教育内容更丰富,包括给学生的奖学金,这些因素都是调整的理由,但是我想基点还是要考虑到它是一个培养人的教育项目,要从这一点来考虑我们的学费,这是基本的准则。所以华东理工大学MBA项目也好,其他的项目也好,我们都是遵循这样一个准则来考虑学费的,可能通货膨胀高了、成本高了我们会适当的调一点。
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的学费大概是多少?
袁老师:我们因为项目比较多,我们基础招生数不低于450人,在这样一个规模之下我们分中文授课班、国际班还有中法双学位班,我们中文班的学费是8万,国际班的学费是9.5万,中法双学位班的学费是11.5万。
主持人:学费还是非常有性价比的。感谢两位今天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为我们解读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发展史和2011年MBA的招生政策,在节目的最后请吴院长和袁老师给所有想要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们一些建议!
吴柏均:首先欢迎各位考生报考我们华东理工大学,同时更加欢迎各位网友参观、访问我们的学院,一个学院只有和社会紧密结合、为社会作出贡献,对所有希望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有需求的人紧密交流,它的意义才会更大。所以我们的学院始终抱着这样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办学,永远欢迎各位到学院来。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学院,谢谢大家!
袁老师:欢迎报考华东理工大学MBA,华东理工大学的MBA品牌为您提供的价值不会使您失望,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做客新浪,再见!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