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本人并不情愿,却还是常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同样是从哈佛大学辍学的“坏学生”,19岁开始白手创业于互联网,年纪轻轻便影响了全世界。
他拥有非凡的创新思维,和足以帮助他实现想象的超高智商。这个28岁,刚刚拥有自己家庭的年轻人曾经在一封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书信中写道:“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单位。有了这种关系,我们才能发现新观念,理解我们的世界,并最终获得长期的幸福。我希望,通过帮助人们建立这种联系,能够重构人们传播和消费信息的方式。”
是的,实际上,从2004年在哈佛的大学宿舍创办了Facebook以来,他完成了一项人们从未尝试过的任务:将全球9亿(截止2012年6月数据)人口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并建立起社交关系。Facebook有多风靡?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政界要人都是它的用户。
有人说,从苹果到Facebook,从《生活大爆炸》到《欢乐合唱团》,从斯蒂夫·乔布斯到马克·扎克伯格……人类已经阻挡不住“极客”了。“极客”们用手中的键盘引领着技术创新和革命,更快速深入地改变着这个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影响人类的生活状态,并以他们的人生重新定义了成功与实现个体价值的方式。他们是这个信息时代真正的先知。
那么,这些“先知”之中,扎克伯格无疑是目前最闪动人心的一颗星。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为这个尚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担心,他是一个天才的程序员,但,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吗?
“独裁”有理
5月18日晚,Facebook高调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随后股价一直跌个不停,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扎克伯格与新婚妻子共度蜜月的轻松心情。
从网络散播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位身价刚暴涨的新晋超级富豪正悠闲愉快地与爱妻携手漫步于西西里岛,在游艇的甲板上并肩共享阳光与微风……即使所拥有的资产每分每秒在缩水,也没能带走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与微笑。
在扎克伯格Facebook的主页上,他曾在兴趣栏中填过“创新”、“消除欲望”和“极简主义”,或许资本只是他实现自我,实现理想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他从来不会为资本放下身段。在Facebook上市之前,扎克伯格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经营公司的目标并不是为了上市,他更多次地推迟了Facebook的上市时间表。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Facebook上市首日,扎克伯格依然偏执地不顾华尔街的传统及媒体的批评,穿着他最喜爱的连帽衫出现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如果说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是跟华尔街打交道的潜规则,那么,对不起,“极客”们是不会乖乖就范的,他们就是爱用疏离甚至带点对立的态度面对资本。
这种“极客”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乔布斯,他出了名的厌恶投资人,而且将公司的控制权死死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投资人眼里一副十足“独裁者”的模样。现在,扎克伯格将这种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在Facebook的早期成长中,他多次拒绝了其它公司的收购建议,并利用规章制度确立了自己在公司董事会无可争议的权威地位,他当然一度极其需要资金支持,但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的美国投资者,扎克伯格相当清醒,他表示对分享表决权不感兴趣,也不会提供董事会席位给新的投资者。
扎克伯格幸运地遇上了肖恩·帕克,正是这个关键人物帮助他巩固了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肖恩·帕克是个倒霉的主,他在加入Facebook前两次创业,两次都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后来他同样被Facebook驱逐)。帕克虽然点儿背,但却以自己的经验教训为扎克伯格出谋划策。
在早期的投资协议中,帕克保证扎克伯格能够控制两个董事席位,自己占一个,这一来投资方便无法动摇公司原本的权力基础。当他被Accel Partners驱逐出Facebook的时候,他又极力争取,将自己的董事席位交给扎克伯格,这样,扎克伯格就拥有了公司五个董事席位中的三个。
除了巩固自己在董事会的席位之外,扎克伯格还利用股权结构的“双轨制”牢牢地把控住了公司。
Facebook在2009年11月确立了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双轨制”,把公司股票分为A、B两类。根据Facebook的S-1文件,B类股票拥有10票投票权,而A类股票仅有一票。由于扎克伯格持有的股票全是B类股票,而且执行高管与员工还将投票权交给了他,这样一来,扎克伯格就占有了大多数投票权,保证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力。
那为什么Facebook在进行数轮融资之后,扎克伯格依然拥有那么多股票?谜底在于公司每次选择融资的时机。Facebook的每次融资都选择在估值飙涨的时候进行,结果就是公司可以更少的股票,获得更多的资金。
对于扎克伯格来说,“独裁”是理智而必然的选择。有多少呕心沥血的创业者扼腕于资本的强力之下?最近的例子恐怕莫过于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的骤然辞职。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其中必然需要资本的助力;但投资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利润和回报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当一家公司完全受到投资人的左右,未来的成长就会面临巨大压力。而保持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一方面是创始人的意愿,同时也是保证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
正如Facebook前全球销售部副总经理迈克·墨菲(MikeMurphy)表示的那样:“对扎克伯格来说,对公司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像个独裁者那样发布命令,而是对他来说,控制力更像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信仰,他对公司未来的展望是很少人能理解的。”
特立独行的战略家
扎克伯格曾经触动了导演大卫·芬奇敏感的创作神经,在他拍摄的《社交网络》电影中,我们看到了Facebook创立之初的故事。
不过,真实的情形显然没有电影般波澜起伏,在扎克伯格的记忆中,自己大学的宝贵时光全花在写代码、编程序上了,过的是外人无法理解的枯燥简单的“极客”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枯燥简单之中,扎克伯格创造了Facebook,推动了一场社交革命。
这个当时20出头的青年,并不只是技术天才,在某种层面上,他拥有着那个年龄不可思议的成熟和超乎人们想象的精神力量。
扎克伯格在纽约州的杜波斯·佛里长大,父亲是位深受欢迎的牙医,母亲则是一名心理医生。在环境相对优越的中产家庭中,他自由成长。除了和其他“极客”一样热衷电脑程序、科学之外,扎克伯格还有着另外一番与众不同的兴趣。他喜欢古典学,这是一门关于青铜时代的冷门学科,内容涉及古希腊、古罗马语言、哲学、艺术和考古学等内容。他也是个超级语言天才,在哈佛大学的申请书上,除了母语英语,他还罗列出了可以阅读的语言: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上大学的时候,他背诵过荷马史诗,后来在参加Facebook的产品研讨会时,他还引用过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在大学预科期间,他担任过学校击剑队的队长,进入哈佛大学之后,他同时在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学习。
扎克伯格将“消除欲望”和“极简主义”作为兴趣和追求。这和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想法不谋而合,老子曾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太多的欲望会产生过多的错位,从而导致不适当的行为,反而引起更大的痛苦,所以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日益求简。
“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扎克伯格说。——如果他只是个单纯热衷攀登技术高峰的“极客”,恐怕Facebook就只能是个在IT行业中昙花一现的社交网站而已;如果扎克伯格是个缺乏精神力量,不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当初没有对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说不,今日创造千亿美元市值的Facebook将何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