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中国情人节之名的“七夕”如期而至。假日经济的魔法能否如商家所愿而大行 其道?记者走访北京西单商业街,发现以七夕节为卖点的“爱情经济”快速升温,各种小礼品、纪念品销售火爆。不少商家打出了“七夕折扣”和促销的大旗,比 如,某内衣品牌甚至打出“消费满百元即送玫瑰花”的广告。
七夕节,商业促销之乏
除了鲜花、巧克力和电影院,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又有了精神新宠话剧场。近日,记者在了解近期话剧市场消费情况时了解到,七夕节的票房远远比不过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这一天。
“说实话,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七夕节的票房真不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时高!”戏逍堂(北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董事关皓月对央视网记者说,“打个 比方,我们在七夕节的票房可能会比平时高一成,也许每场还能卖出一排高价票;但是,在西方情人节,2月14日那天,我们的票房肯定是爆满,而且每张票都可 以卖出高价!”关皓月向记者介绍。
一个传统节日的商业消费竟远远小于西方节日的商业消费,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只将‘七夕’包装为中国的情人节,不能完全承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很多人也没有完全理解其文化内涵。”清华大学(微博)传播学院研究员 李唯梁曾表示。节日经济不能只贴个“爱情”的标签,简单的商品打折促销就算过节。这样的过节方式很快就会失去传统节日内涵。传统节日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从 而也会反作用于商业。
传统节日,文化产业之困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来源于神话故事,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通过喜鹊搭成的桥相会。2006年,“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知何时开始,“七夕”变成一个贴着“中国情人节”标签的商业噱头,而文化产业商家似乎还没有摸索到开发经营的好办法。实际上,我国传统节日在商业活动的文化内涵的确有待开发。
山东大学(微博)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小舒表示,“历史上我国居民过七夕,可以借助猜谜、女红、剪纸、绘画、版画等,交流有情人之间的情感,活 跃节日气氛。当代人除了挖掘这些好的传统,还应发挥民间的智慧进行创新,如可组织服装设计、编织竞赛、诗文比赛以及各种联谊、聚会活动等。”
“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还要充分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仅有利于繁荣商业,更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李唯梁表示。
盲目消费,微博网友之惑
而对于随着“七夕”一起到来的各种商业促销以及广告宣传,网友们也各有看法
评论体:
@莫默陌末_久 :相比西方情人节,七夕确实冷了些。
咆哮体:
@匿名网友:七夕情人节,都是TMD商业节,TMD酒店的GDP和你有毛关系啊,那么捉急找各种理由给人家创造经济效益又是闹得哪样~剩斗士不是你 的错,斗战剩佛又能怎么样?剩者为王,反正不只你一个!那些单身、缺乏运动、爸不是李刚、没房、没车、没好工作、长期沉迷在异次元世界的单身屌丝们!怒吼 吧:过你妹的七夕。
牢骚体:
@子一瑶君:都说七夕是中国情人节,我认为啊,像在期间送巧克力之类的,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中国味儿,七夕的过节方式似乎过于西式化了,要过中国七夕就应该可以是中国式浪漫嘛。
@冯小炬 :七夕?所有的节日都被商家以文化与情谊的名义绑架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