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依花,采访她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她曾当过多年记者,谙熟提问和写作。从她的处女作《春缘秋遇》来看,才情兼备,文笔更是了得,虽未到“七步成诗”的地步,但是见识过的人都说,她可以随手为一个图片配上衬贴的诗词,或是把别人的白话文改成古诗词,擅长藏头诗,才气逼人、令人叹服。作为一名80后,她在撰写各类风格迥异的文章之外,独辟蹊径,主推古典诗词创作,所撰诗词清新、雅丽,想象力十足而言之有物,情绪饱满而张弛有度,被誉为“再世李清照”、“80后古典诗词第一人”。
提供采访线索的人对我说:“你一定会被她的文字吓到,再被她的魅力感染,采访她绝对是件美差。”我只能说,的确如此。只要你愿意给她五分钟去读一读她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一切的推介都成了多余。而她的发问“自己的文字到底价值几何”也击中了时代的文化焦虑,现实社会究竟能不能给传统文化提供充分的给养,让认真的文字沉淀为经典,让经典永续传承?
记者:我觉得您是一个很丰富的人。我们初次相识,您愿意如何介绍您和您的文字?
写依花:我是个挺矛盾的人,有很温婉的一面,也有很犀利的一面,并相应地体现在我的多种文风上。很多年,我的文字和我一样,都是羞于见人的,不喜欢让别人知道,我有文字的小爱好。后来写字为生、当了记者,我对自己的文字越发谨慎、挑剔,我有很多笔名,真把我的文字堆积起来,朋友都不相信是出自同一个人。不为了写而写,成了我的追求。也许正是这样,今天你看到了这本小书,支撑我运笔的,都是那颗对外界敏感的心。
一个人溃烂的内伤,在别人眼里,也只是一种情绪的奔放。我常说,这是个不疗伤的时代,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力。我选择正视自己的情绪,也因为成为朋友眼中“真性情“的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不在于他说出了什么,而在于他没有说出的部分,可能就在于笔下。我总是觉得,一个人的命运,就潜藏在那些深深浅浅的文字里,那里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我默默地书写已经许多个年头,很想知道自己的文字到底价值几何,想知道究竟还有没有人喜欢我的文字,开始觉得,自己像诗书里的古字那样需要被识得、赏悦。
记者:这个笔名有什么来由么?
写依花:第一个说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我觉得花有一种一语成谶的意味,但我还是喜欢花,大俗大雅,无知无畏地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的意象。佛是过来人。所谓佛从无依生,我倒是挺舍不得自己的那点尘缘、那点性情,所以还是有所依比较好。依写为生吧。其实起名的时候没有想太多。
记者:听说你以前就是记者,不习惯被采访吧?
写依花:嗯,习惯了采访别人,习惯成为布景,不喜欢成为焦点。
记者: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除了“自序“里您放了一首新体诗,似乎您似乎更偏好古典的东西?
写依花: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我的童年在一个小乡镇度过,无忧无虑,也没有太多外界信息的摄取渠道,仅有的阅读来源,就是去城里亲戚家,边吃饭边看那些童话书。感谢童话的启蒙,它使我始终无法戒除某种梦幻情愫。我是十岁才来到城市,渐渐有了课外阅读,记得第一次捧起《唐诗三百首》,那种文字之美真的带来我莫大的震撼。再加上皖南风情,一种古色古香的腔调,所以我对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那些天才的故事在我身上没有机会体现,我也总觉得自己太不勤奋,懒得认真写点东西。
记者:翻看的时候,真心觉得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您这本书。您自己满意么?
写依花:事实上,这本书写完是27岁那年,现在我29岁,又过去两年了。这两年,自己觉得又成长不少,零零落落又写了些文字,可能有了些许进步。不过我相信这本书,无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不至于拿出来时觉得丢脸。
记者:不过有不少生僻字,还有典故,与“快餐文学“的潮流大相径庭。会不会担心读者因此而浅尝辄止,放弃阅读?
写依花:我是真没担心,我经常遇到很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但是我想,大部分出版社是很担心的。当我整理完书稿时,我投了二十来家出版社,其中有诸如作家出版社的编辑老师非常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写的是真好,但是真的出不了,甚至还问我,你觉得这个年代还有人看诗么,何况是古诗词,能不能用这种文笔写点别的,比如小说?
投稿一度让我很灰心。这些年,中国风元素很受大众喜爱,我心里想,我这是正宗的中国风,凭什么没人看?但现实就是这样,出版社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好多家都是默拒,有几家给我打来电话,肯定我写的很好,又惋惜地表示真的没有出版古诗词的计划,何况,我还没有名气。
记者:没有名气?挺伤人的。
写依花:一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想,是很难有过多的功利心的。我说,念念驰求皆造景,拾得一瓣本然心。如果心里都装着那些东西,笔下是写不出有灵气的句子的。我倒没觉得伤人,只是暗暗下决心说,哼,将来你们别后悔。哈哈。
记者:那到底还是出版了。
写依花:是啊,所以我特别感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崇文书局,尤其感谢邰淑波编辑。他是一位博士。他后来告诉我,他读完我的书,觉得就算赔本,都要让它面世。我很相信他的真诚,因为他后来经常出口就是我写的句子,俨然成了我最忠实的“粉丝”。出版后,小书也很争气,没有做任何宣传,就那么静悄悄地卖着。听说销量还不错。不过我觉得我没有足够热情再出一本,害怕听到那句“还有人读诗么“。
记者:有人说你是“再世李清照”,有人说你是“80后古典诗词第一人”,你怎么看?
写依花:我笑着看。我是绝不敢当这些头衔的,别人的抬举、别人的贬损我都不会当真,自己对自己还是很有判断的,我的路还长着呢。我算是前媒体人,先捧杀再棒杀可谓司空见惯,我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不过我愿意努力做一个词人、一个诗人,一个有知有觉、有情有义的人。从我内心说,非常不喜欢80后、90后这些媒体炒出来的代际称呼。我当然也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并且一直在努力之中。我喜欢看古往今来那些才女的故事,其实我挺喜欢陈端生,写《再生缘》的那个。我提倡的是“情怀之作”,无论是什么风格的文字,只要从心而发,自然会打动人,才气是天赋,但情怀更是天赐的礼物。也由于我做过记者,对周遭有足够的关切,我非常反对那种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李清照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一个女人,格局也应该大一些。
记者:你的梦想是什么?
写依花:要说实话么?我希望100年后,有人翻出我的文字,感慨一句,哦,她写得真好。惟愿做我的读者,是一件美好的事。
写依花作品小摘
【念奴娇·残】
执此契静,碣磍三两季,盈亏一番。著意百筹司空惯,吹皱澄青衣衫。芗夜烧烧,遣词得令,不道风波难。几度煎熬,而今拈花粲粲。
毕竟花里荣悴,千古亦然,那似春风蛮。消歇了心事糁乱,付与旧时嗟叹。频许清寒,杳隔离黯,都怪月娥弯。年华休看,相惜便是嫣然。
【夜来厢】
柔荑正风露清赏,袅篆也明媚西厢。
犹为他年来情绪,左不过老副心肠。
【初城记】
风冕好意衫轻褪,果然德暖春亦随。
点检信绿云正野,宛然归客凭阿谁。
厚札薄存京杳邈,一笺裁判傲百卉。
枕水衣沾桃源梦,簪花城阙共生辉。
休攀龙凤相参照,驯得诗心不凋摧。
但愿清雅无尘扰,恨不策马又贪杯。
从此双燕长藤下,漫把峥嵘绣锦徽。
【永遇乐 水乡】
旧时栏杆,新番桃萼,烨然此际。棹发浦溆,影谙迢递,缄默个中意。风作流徵,云引清商,拼凑生涯消息。憔悴匀,还劝斜阳,娇黄莫照别离。
深院欢洽,墨扉白墙,相逢去年花期。孜望烟芜,锻水瓷面,衔来诗囊里。点检春痕,何必远行,不尽江南旖旎。共酩酊,盟誓山水,醉乡写依。
【花帅】
察察斯花冠,何忍蝇噆肤。
风清宜做媒,云恼无妆妒。
凝香记端绪,息瓣静如初。
开晚拒秋霜,招惹冬怜顾。
低枝浅接尘,嫣然数茕孤。
忡怅垂雨泪,殷勤腻晨暮。
兴废了于心,阴晴几判读。
物外剪洞天,修身拟脱俗。
莫献瞬时景,流光悔红姝。
深情谢幕曲, 吹皱十里路。
岑寂多欿憾,惊别旧栽父。
志当帅百花,缘何未倾吐。
按图辨驽骥,鸿猷问吐哺。
传说真楹栋,偏爱藏隈隅。
一日不遇君,一日不江湖。 (石勇)
版权所有: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大河文摘报、大河健康报、河南商报、今日安报、今日消费、期货日报、漫画月刊、新闻爱好者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大河网发布,大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大河网-大河报”或“大河网”。咨询电话:0371-65796101。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