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每年这样的差距会不会进一步拉大?
丁志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占比都会继续提升。总体我们的研究生规模也会有小幅的增长。刚才你提到一点,关于“研究生”怎么来理解,我们确实看到研究生和其他层次的人才不一样,比如说对比一般的本科。研究生的定位是高级专业人才,高级高在什么地方呢?就高在名字本身前面两个字——研究,无论你是学术型学位还是专业型学位都应该具备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区别于一般人才的基本的一点。比如说,我们说任何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那么当掌握了专业后又如何提升呢?我认为,一方面,这个人有专业技能,能干、肯干,这是他事业发展的基础。还有一点,就是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就使得一个人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怎么和研究能力基本等价的呢?研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到社会各个行业去做管理也是一样,管理不仅要做事情还要谋事情,怎么才能谋事情,你看到是问题和别人不一样,看到问题的高度和别人不一样,最后能不能拿出解决问题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我们用什么样的干部,一个是发现问题的干部,第二个仅仅发现问题还不行,发现问题还能找出解决问题之道,这样的人我们要用。这就是我们讲的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支撑。我们特别强调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学术型的研究生更多的是偏重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我们也要培养研究能力,研究的侧重点是应用型研究,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持人:不管你是学术型硕士还是说专业硕士都应该强调研究能力,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我们研究生培养的时候是不是能把这两点贯彻进去?出发点是 希望学术型硕士培养出来之后继续往上走,做研究。外经贸每年有800多名研究,不可能都升博士,学术型的硕士最后有可能走上专业硕士这条道,大家竞争的岗 位是一样的。你怎么样培养这两种硕士,怎么样让这两种硕士真正培养是适应社会需要?
丁志杰:目前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生出口来看,继续读博不到2%,一年2000人的2%不到40人,我们研究型招生的规模远远大于读博的,经历了硕士学习之后大部分都是进入了市场,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看,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应该采取不同的模式,现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强调实践能 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实习的重要。教育部设置的3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授权点的时候也都有考虑到授权点应该有职业和行业背景,你是有依托的,就是说直接和实践对接的层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个人做过金融学院的院长,现在因为工作的需要来到研究生院来工作。我有一些自己对研究生培养的一些看法。
对于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没有那么严格。从历史上来看,我们过去人才短缺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为教育和研究机构输送专门的研 究人才。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后,这个领域的容纳量很少,社会产生了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养必须有用,什么才是有用,就是要满足社会经济和市场的需求,这才是必要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弊端显现出来,动手能力不强,光会说不会用,怎么样改变,我们进行专业学位教育,恰恰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纠偏。
举个例子,2010年的教育部增设了若干专业学位的授权点,包括金融硕士等等。目前来看,新一批的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已经有两届毕业生,第一届是13年,最新的是14年。我们看到很多的统计发现,在同时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的出口来看,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总体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无论是层次也好还是就业率不逊于同类的学术型研究生。仅仅是两年的时间,专业学位就赶上了同类的学术型学位的培养。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过去只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到底有什么弊端我们很难通过比较去发现,现在有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以后,发现传统的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培养的模式是好的,教给了学生很多有用的理论和知识,可能最后通过实践中发觉不一定是这样,知识可能是有用的,理论也是有用的,但是我们的学生用不起来,缺少把知识应用这个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们的专业学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未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应该说是学术型和专业型教育并行发展,通过竞争找到适合的中国需要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这种分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达到了学术型和专业型1:1的结构,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应该还会继续下降,下降到什么层面呢?大部分学术型研究生是继续做攻读博士学位准备的,它有可能成为过渡学位。这样我们的教育这个模式就完成了结构式的改变,或者说朝着正确的道路上转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极有可能专业的硕士会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只有39个种类,科学型达到1000多个,有可能专业越来越多。专业型硕士里面,时间最长最久也是最被大家认可的就是MBA教育,毕竟从90年开始就引入国内,时间也很长。您觉得像MBA专业的学位教育和其他的硕士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同时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又对于其他的专业硕士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丁志杰:MBA作为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是第一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模式,得到了社会、市场的高度认可。MBA有几点对于其他的专业都是有借鉴意义的,第一点强调实践理论的结合,工商管理只有参与到商业中才能知道商业的运作,一般的学校MBA都实行双导师制,除了校内的导师以外必须有一个企业导师。第二点MBA教育强调综合性,作为未来企业的管理者、商业的管理者要具备综合的能力。不仅要具备管理的知识,比如说领导力、沟通,还要具备财务知识,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发展中,金融的知识也很重要,从这一点来看,MBA是综合性的知识培养的复合体。第三点,它要在不断发展中去修正自己,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也看到,把我们现在的MBA教育培养计划和20年前相比,几乎完全两样了。这一点来看,对其他的专业学位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MBA学位对其他的专业学位有的借鉴作用。这两年在社会上有一种声音,随着专业硕士越来越细分,大家对MBA需求量没有那么 大了。会计专业有会计专业硕士,有一些学校金融领域很强,MBA主打金融领域,同时又会有金融硕士,MBA培养大而全的人,大家面对专业学位和MBA,专 业取专人,大家对MBA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你怎么看?
丁志杰:专业授权点扩大对MBA是一种挑战。面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要,国外也是一样。大而全综合的MBA培养体系,还是有针对性的像会计和金融,现在有会计硕士、金融硕士这样的专业学位了,这里面会分流一部分,从这一点来看对目前中国的MBA教育是一种挑战。这也是机遇,过去一家垄断,很难有动力、压力去改进自己,主动满足市场、社会和学员的需要。在这个方面,尽管我们做了很多,但是这方面还是欠缺。随着新的竞争者加入,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需要相互竞争,竞争会产生效率,也会产生好的结果。我相信在竞争中,作为中国传统的MBA教育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主持人:您觉得MBA市场不会萎缩吗?
丁志杰:我个人倾向不用萎缩这个词,应该说会继续发生分流。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尽管市场中的份额下降了,但是规模还会上升。但是份额的下降,我觉得更多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专业学位的设立对MBA项目的市场产生了分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前两天获知一个好消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微博]刚刚通过了EQUIS认证,这个消息是不是挺振奋人心的,相对于MBA市场比其他的专业分流的情况下,获得这样的认证对外经贸大学有什么提升?
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商学院获得了EQUIS认证,也就是欧洲质量改进体系的认证,说明了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包括的MBA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达到了国际的标准。未来无论是MBA和其他的专业竞争,还是MBA在不同高校的竞争,品牌都是第一位。过去有很大市场需求,大家不用太去做就能够吃得饱,未来有的吃得饱,有的吃不饱,这样靠什么?靠质量。对外经贸大学获得了认证,显著提高了对外经贸大学MBA项目在社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主持人:未来对国际商学院MBA项目有没有什么期望?得到了这个认证,您觉得下一步应该达到什么层次?
丁志杰:目前国内获得EQUIS认证的有12所高校,对外经贸大学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财经类的高校获得认证的。未来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还想要完成其他的国际认证,像EQUIS这样的国际认证将对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包括MBA项目进一步的挖掘,包括我们的学员、师资、国际化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必定会进一步的提高品牌价值。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丁志杰教授做客新浪和我们谈了这么多关于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培养的事儿,通过今天的访谈,大家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和经贸大学研究生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我们再次感谢丁志杰教授,特别感谢造型支持,易茗造型。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