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朋友圈时不时上演的“买买买大赛”,在这年初之际,总算从日本官方的口中,坐实了赛事盛况。
1月19日,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在记者会上说:
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数达1973.74万人,在日消费总额比2014年增长70%,达到3.47万亿日元(约合1951亿元人民币),两项皆创历史新高。
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翻了一番,达到约500万人;中国游客总消费额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游客以人均消费额28.38万日元,位居榜首。
也就是说,去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只占总数的1/4,然而却贡献了全年41%的消费总额,约800亿人民币。
除了爆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愿意把钱花在美食上。
日本华文媒体《中文导报》称,元旦刚过去不久的一天傍晚,东家一家寿司店内被中国游客包场,这家寿司店因为刚刚获得了米其林三星,而名声大噪。而这里一顿晚餐的开销,可以相当于日本白领一个星期的餐费。
其实不论是花在吃,还是花在买,中国游客的荷包正在逐步支撑起海外惊人的消费力。因为中国消费者的爆买,日本年度社会热点“2015年新语流行语大奖”颁给了“爆買い”。
从“耐用消费品” 到“快速消耗品”
当我们讨论起去日本买买买的时候,我们首先想起了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吹风机……
我们真的只是去日本买马桶盖?!不,我们还要买卫生巾、纸尿裤、洗发露、感冒药、电动牙刷和亮白牙膏……
那霸机场候机厅堆满中国高管团采购的马桶盖和电饭煲,还是去年的光景,如今被中国游客卖空的,是日本药妆店。
在小红书(一个海外购物分享app)去年年底进行的一次全球年度商品盘点中,从社区大数据中找出2015年的热门商品,随后由1700多万用户网络投票,选出了129件年度口碑产品,其中一大半来自日本的明星产品,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其中,护肤品、个人护理、家居用品、零食榜单上,华丽丽的占领了半壁江山。这些对安全性、功能性要求颇高的产品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中国游客前往日本爆买、囤货。
Si酱是一个三岁娃的妈妈,前两年开始给宝宝从德国代购奶粉,2015年她总共飞了三次日本,每次都是带着空箱子来,装得满满的走。宝宝冰宝贴、儿童感冒药,甚至儿童牙膏、牙刷都是她亲自扛回来的。
从难得出国买一次大件,到远渡重洋,买的就是:吃、喝、拉、撒。一如当年深圳居民去香港买卫生纸,如今去日本,800亿人民币,我们也买卫生棉。
‘白领海淘’升级‘全民消费’
自从日元兑换人民币从1:0.08一路滑坡开始,中国游客们已经把日本当成了“天朝第一后花园”。
2015年起,前往日本的旅游和购物成本远低于往年,在携程网发布的《携程2015旅行消费报告》中显示,东京第一次进入了中国海外游客热门目的地综合指数榜前三甲。
连阿姨妈妈们在跳广场舞的间隙,都忙着讨论“下个礼拜去日本该买些什么”的话题。
朋友圈参加“买买买消费大赛”的,是二十几岁的白领男女,是隔壁宝宝的亲妈,也有跟着家人朋友出来看看的阿姨妈妈。不只是年轻白领们买买买,听不懂日语、看不懂英文的阿姨大叔们对着照片、拿着清单,肩负着周围亲戚朋友的嘱托,买得更多更凶猛。
这是一群,具有理性消费判断、有一定经济实力,急切地渴望提升生活质量的人。这是一群,有着点闲钱,比花钱更担心的是买不到好东西的人。
有人叫他们“中产阶级群体”,也有人叫他们“新消费生力军”,姑且不论冠以什么样的名字,可以看到的是,这群人的消费需求已远远不满足于买到东西,而是升级为,“买到好东西”。
李阿姨和女儿一起逛的日本,她搞不懂那什么负离子熏香机、美容仪之类“不实用”的东西,但一样在电器商场买了两千多块钱的东西——8个保温杯和2个电吹风。
“保温杯实惠,一两百块钱都说好,也能送送朋友。电吹风说是不伤头发。”阿姨说,“不懂年轻人那套宠爱不宠爱,就是年纪大了,该用点好东西了。”
Si酱、李阿姨是我身边的人,也可能是你隔壁部门的Betty、朋友圈里的N君、楼上的张大叔……
当本国市场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向海外集中、大量的释放这种需求成为了一种途径。
升级中的痛点‘触网’后爆发惊人
随着消费升级、海淘购物需求的逐步爆发,伴随的语言障碍、文化壁垒、商品信息流通不及时,成了中国游客海外购物时遇到的普遍问题。
面对国人“爆买”的情况,海外购物从买变成了“抢”,面对空架的情况,也另许多消费者颇为无奈。但同时,也为国内的跨境电商提供了更多机会。
据小红书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1月海淘社区正式上线至今,“小红薯”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800万,而且以女性居多。其中82%的用户为85后,90后人数超过50%。
或许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惊人,然而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海淘人数的规模为1800万。也就是说,国内大部分的海淘先驱人群,都在开始同时尝试新鲜的互联网模式,是小红书的用户。
借着社区,这群海淘客围绕着“买什么”、“哪里买”、“怎么值”等等讨论分享,成为彼此的专家和顾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着信息不对称,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或接触到国外好东西。从马桶盖、电饭煲,到如今的牙膏、牙刷、卫生巾,中国消费者,正在用一种压抑已久的爆发性形式,释放内心对品质生活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