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富士康在美投资300亿美元背后的 全球制造业趋势)
钟飞腾
7月底,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不到一周的时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该投资额度提高到了30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之前的投资以研发为主,新追加投资则将以工厂设施为主。
对康州而言,这一笔投资看得到的收益是立马新增3000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20年新增就业岗位数增加到1.3万个,从而创下美国有史以来新增就业最大的一笔投资纪录。
特朗普在白宫宣布这项投资计划时,完全将功劳归之于他竞选总统时的承诺。早在2016年1月,特朗普就宣称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将迫使苹果公司回迁制造业。而近年来,富士康在全球的知名度提升,则主要得益于为苹果公司等高端制造业代工。因而,富士康的投资计划也被视作是苹果公司响应特朗普号召的一个信号,更是被处于焦虑中的特朗普政府当作重大政绩。
执政半年多来,特朗普签署了60多份行政命令,但是真正执行下去的却少得可怜。美国劳工部数据表明,目前威斯康辛州各类工种的平均年薪为4.5万美元。其中,工业生产经理的年薪为10.8万美元,电脑和数学类工种的平均年薪为7.2万美元,而组装、维护和修理岗位的平均年薪为4.5万美元。
据估算,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各公司,总计招纳了70万名工人从事苹果、微软和亚马逊产品的组装业务。而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鸿海精密工业集团,在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列第27位,在全球雇佣的总人数达到72.7万人。显然,富士康创造的就业量主要在中国大陆。对中国大陆而言,富士康在美国创造的就业量不值一提。
但是,富士康大手笔投资额仍令人惊讶。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在美国的直接投资累计总额接近150亿美元,台湾地区在美国的投资总额不过是70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台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5.4亿美元。富士康如此规模的资本动向不得不令人深思。
据美国媒体报道,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落脚点,位于该州东南部的基诺沙,靠近芝加哥和该州最大城市密尔沃基市。基诺沙是美国汽车生产中心之一,克莱斯勒发动机也曾在该城市生产。对富士康而言,威斯康辛州承诺将五大湖的清洁水引入生产基地是一项重要原因。在中国生产的很多富士康工厂,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能源资源消耗其实也很大。
今年1月份,在富士康公布将在美国进行大额投资后,美国有7个州参与竞争。在此之前,富士康已经在美国的两个州进行投资。富士康对美国各州竞争外来资本的“零和博弈”并不陌生,全球进行布局的富士康也善于利用美国制造业州的困境。
威斯康辛州给出了巨大的经济让利,最终推动富士康落地。目前公布的信息,威斯康辛州给出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几近于给予波音公司的待遇。所得税抵免就接近28.5亿美元。此外,富士康将获得每年2亿美元的退税金,在建造材料、设备等方面也将免于支付1.5亿美元的消费税。
另一值得重视的是政治原因。富士康在康州的投资所在地,恰好是目前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的选区,而议长保罗·瑞安是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铁杆支持者。特朗普在投资计划初始时即高调宣扬其功绩,与美国当前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传统势力对特朗普捍卫普通民众的利益并不感冒。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对美国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不够重视。
不过,富士康却很关注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数年前富士康曾承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投资,最后也不了了之。但这一次,富士康下定决心在美国传统制造业中心地带落脚,很可能是对特朗普孤注一掷抛弃传统华尔街势力,快速回归制造业的下注。
在中国大陆,富士康被看作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此次赴美投资,富士康发展的却是液晶显示器等高端制造业。一些美国人担心富士康能否实现最初承诺的1.3万个就业机会,此前富士康在印度、印尼等地的投资使用了大量的机器人。而美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很领先。富士康在高额工资的压力下,最终也将使用大量机器人替代人工。不过,如果富士康的目标是发展出更具品牌自主性的产品,那么人均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市场极富吸引力。
富士康的重大举措,可能反映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对工业4.0时代全球高端产业发展的新看法,即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融合。事实上,美国吸收的外资中,产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革。新世纪以来,美国服务业吸收的外资占美国吸收外资的67%左右,但最近几年占比连续下降,2015年为61%。
作为苹果在全球最重要的加工厂,富士康的这一动作将使美国本土具备组装iphone的能力,苹果公司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关税战影响。毕竟,苹果公司的产品如果没有海外生产基地的配合,几乎没有办法在全球实现产品销售。富士康背后,是苹果等公司在更大幅度地缩短制造业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物理距离。此举可能反映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变化趋势。从奥巴马开始提出再工业化,到特朗普的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全力推动美国企业回归美国制造。已经给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带来了变化。对于全球制造业龙头的中国而言,则必须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从容应对。
责任编辑:实习生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