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蓝单车CEO预言全泡汤:高管分歧 公关总监曾被架空
“未来将吃喝玩乐引入单车平台”
“四月中旬力争做共享单车京城No.1”
“七八月份下几场雨,有些品牌的车很可能生锈就废掉了”
…………
这是今年3月底,小蓝单车CEO李刚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文章为:专访小蓝单车CEO李刚:未来将吃喝玩乐引入单车平台)时,放出的豪言。当时,“喜当爹”的他坐在望京SOHO的咖啡厅,笑容满面春风得意。
他多次强调,先赢不是赢,待某品牌的铁车架生锈后会愈发难骑,小蓝则会顺势反超。他的措词相对严谨,但在当时,主流品牌中只有ofo的部分车辆使用了铁车架。
8个月后,李刚的上述预言均未实现……
不仅如此,不久前永安行并购哈罗单车,正是看中了后者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而李刚当初却断定:“二三线城市永远无法证明你身处在一个核心战场”。
面对用户声讨和媒体质疑,这位88年的小伙选择了回避。
用户退还押金要“走后门”
两个月来,微博等公共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小蓝押金难退的消息。有用户表示,退款申请已近40天仍未到账。
新浪科技在实测后确认了该问题:申请退款20天未果;多次拨打客服热线无法接通;多次添加官方退款微信号未通过。
但是,在与小蓝内部员工沟通后,对方索要了注册账号,押金在几分钟便退还到账了。
难道,退还99元押金还要“走后门”?
在一个名为“小蓝退押金维权”的群聊中,百余人声讨押金难退问题。群主向新浪科技表示,他会收集一部分成员的注册账号,委托小蓝内部员工帮忙退款,“过程很费劲,搞得跟求人办事一样,还得客气点”。
不仅如此,小蓝单车在今年3月曾推出半年特权卡,费用为199元,只要在有效期内6天有骑行记录且未退押金,180天后即可全额返现。但9月底,特权卡进入返现期时,用户却发现该卡突然强制升至全年特权卡,将用户提现时间推迟半年。
对此,小蓝单车官方却解释的十分草率:“早期特权卡很多是企业买给员工发的福利,我们干脆到期后直接升级成一年卡了,我们资金链没有问题”。
开办特权卡或是衰退先兆
实际上,小蓝单车的困境在半年前就有所显现,开办特权卡可能是先兆。
今年1月,小蓝单车完成了4亿元A轮融资,由黑洞资本领投,智明星通跟投,估值达10亿元。但此后,一直未宣布过融资信息。曾有消息称,小蓝B轮融资已接近完成,但最后不了了之,其也曾向ofo、摩拜等品牌提出被收购意向,均被拒绝。
没有融资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属重资产行业,造车、维护、运营以及推广均需消耗大量资金。若无新资金入账则无法运营,解决办法只能是提前“收割”用户,以特权卡等方式让用户提前缴纳费用,以此费用维持运营,类似“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小蓝单车在解决困境时,还试图在广告上拓展商业模式。今年5月,小蓝单车宣传推出Pro2车型,配备屏幕的共享单车。希望借助屏幕打造媒体平台,通过广告实现盈利。
然后却遇到了“禁投新车”等政策影响,Pro2始终未在市场大规模投放,寄希望通过广告翻身的梦想被终结。
公司“怪事”:
1、公关团队疑闹分歧
外界质疑声不断,内部同样不消停。
小蓝内部员工透露,近期其运营、公关以及分公司员工等多人离职。新浪科技向公关人员求证,对方却说“其实我也已经离职了”。被询问新对接人时,对方则回答“暂时先联系我吧,我帮帮忙”。
该举动似乎有些违背常理。一般情况下,公关人员跳槽虽属常态,但“无对接人”的情况甚少。多数公司还明确要求公关团队不能出现“空窗期”。
奇怪的事儿还不止这一件。
今年4月21日,北京出台《鼓励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22日,小蓝对该意见进行了书面回应,两位公关人员分别向新浪科技递交了同样的回应文章。
文章发表后,小蓝单车公关负责人突然来电,语气急促地质疑回应来源,并询问是哪位公关提供的稿件,称要严查此事,强调以后有事要与他联系。
同一个公关团队,发布内容应统一对外输出,而“员工发布稿件、负责人不知情并质疑来源”的情况实属罕见,后者当时有可能被架空。
2、高管战略说法矛盾
公关团队混乱,高层决策似乎也不统一。
在盈利模式上,CSO(首席战略官)陈怀远和CEO李刚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陈怀远称,在自行车3年的运营保质期内,租金可以负担起业务的日常运营,所以完全不想盈利模式。
李刚却说,不靠租金盈利,盈利模式是要构建精准广告媒体平台,类似于分众+今日头条,将共享单车市场推向千亿规模。
如今,小蓝单车官方微博上关于退换押金的留言已累计过万,且被设置“无法回复”。公关团队久未发声,李刚也久未露面,微信始终处于不回复状态……
“愿小蓝能好好的”,即将离职的小蓝公关最后说道。
作者:韩大鹏
责任编辑:贾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