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依然是三条主线: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商业里程碑式产品将在IOT领域出现
其实智能商业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已经孕育出了第一批可能是万亿美金的公司,未来的十年,也许在大爆炸的过程中,智能商业的格局,可能会初步的确定。到2027年谁会在这个表上,我首先说一句,我觉得这个表到了2037年很可能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因为那个时候什么叫资本,什么叫财富,什么叫市值,甚至资本市场都不再存在,但是2027年离我们还足够近,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个表单还有点意义。但是大家站在今天想这张表单,你是不是有一点点野心和有一点点幻想,也许你也可以出现在那。因为我们回头看2007年的这几家公司的话,我说过了,就阿里巴巴当时也就100亿美金。当然年底的时候BtoB上市以后,整个集团蹿到了200亿美金。阿里巴巴BtoB上市的时候,当时给了所有员工一个选择,你可以把30%的股票你所有的集团的股票都转成BtoB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可以留下来作为集团的股票等在未来的增值,也就是说以淘宝和支付宝为主的未来增值,基本上所有阿里巴巴的员工都选了相信上市公司的快速增长,而不是相信淘宝的未来。这是2007年,当然我们回头看很感激公司只允许我们转30%。然后到2012年同样的故事,就是2012年阿里巴巴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资,是400亿不到的估值,然后也允许我们卖30%,我们基本上也都卖掉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十年的时间可以发生非常多的事情,那个时候这个Facebook就是刚刚创立没有四年左右的时间,估值大概也就一百五十亿美金,腾讯120亿美金,十年大概50倍的增长。也许未来的十年可以有一百倍的增长,你是愿意在这个场里头玩,还是愿意在你现在熟悉的场里头玩,你愿不愿意加入新的大爆炸的时代,去真正在智能商业这个领域上展开你的梦想,展开你的创造力。
而且即使是在今天,大家觉得这些公司如此强大的时候,其实他们也仅仅是在在线广告,在线零售,在线社交,三个方面取得了足够大的进步而已,绝大部分的行业都还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一个竞技场。我们有太多的领域,可以用智能商业的思想去改变。那么回到这张图,未来十年依然是这三条主线,第一个是在线化,就是IOT。我们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步肯定是物联网,也就是说我们最终会实现万物互联,实时互动的在线的一个事件,物理世界都会有一个虚拟世界的一个映射,由于芯片和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急剧下降,IOT对于社会的发展将是极具渗透性的,他将极大地扩大智能商业的边界,当然IOT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个时代其实还没有真正到来,我等会讲具体的一个趋势的判断。第二个就是AI技术,将极大地增强黑洞的能量。AI过去十年的一个创新的技术已经产生了这么大的价值。未来虽然每个人的专家的判断都不一样,但是大家都相信AI技术的进步还是会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的,那么第三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协同网络的急剧扩张,就当一个网络起来之后,它会天然地在往外扩张,所以整个经济的网络化的进程其实会加速,所以大家看未来的十年的机会依然是在这三个方向,你必须至少在其中一个方向有足够大的一个发展和突破,才能在未来有自己的优势。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两个比较重要的趋势,一个是现有的智能生态会继续大爆炸,多元物种会蓬勃发展。就一方面有人会觉得就是说阿里腾讯的生态圈过于强大,可能抑制了某种创新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这些生态圈本身也孵化出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企业,就像十年前的淘品牌,那一波的企业都开始上市的浪潮,御泥坊今年前两个月刚上市,然后韩都衣舍等一批企业,就还有腾讯的平台上的很多开放的企业,都会在这一两年成为上市公司,大家可以看得到。当一个生态爆炸的时候,其实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物种都能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这是我经常讲的,接下来百亿美金百亿人民币的机会会非常的多,虽然千亿美已经很难,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了新的黑洞就类似阿里这样的生态体可能出现的两个路径。这都不是假设的路径,这个都是已经真实看到了的路径,一个是传统产业升级为智能商业,那么像特别大的行业,教育健康交通,都是能看得到的大产业,本身都是几十万亿的大产业,那么在这些大产业转向智能商业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平台级生态级的领先企业,这十年应该会是一个主流。
第二个是颠覆式的技术,形成新的黑洞。如果两年前我讲区块链讲比特币的话,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今天可能已不用再跟大家讲这是什么。我们已经能看得到这个比特币区块链,由于对生产关系的一种重构,会带来整个的社会的一次大变革。所以区块链是这个十年已经是看得见的一个颠覆式的技术。AI在这十年能不能形成一个颠覆性的第二次的创新,争议很大,但是他的持续这个进步也有可能在任何一个时点完成下一次的突破,那么AR这个是接下来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所以技术进步的速度并没有放慢下来,这是我们对未来智能商业的演变,如此强调的一个原因是它的源头技术的进步还在不断的发展。
那么我展开讲一下,在这三个轴上的一些相对具体的判断。IOT为什么重要?就IOT的本质是人机交互界面的转换,是创新,就PC互联网,你是被键盘锁定的。移动互联网,你是被手机锁定的。到了IOT时代,人的五官会得到一个极大的膨胀,就是五官都可以被计算延伸语音识别,这个已经是基本上接近成熟的一个技术,那么以这个M zone为代表的智能语音的整个的发展,包括今年整个中国音箱大战,基本上都是看中了语音作为一个交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那么包括汽车里面将来很多的互动,就你手被占用的情况下,语音由于达到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它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互动,那么视觉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人脸识别就是因为视觉感知能力的一个延伸。我刚才讲到应用级AR的设备在这接下来的时间里面肯定会出现,就我去国外比较领先的AR公司参观的时候,虽然对这家公司也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我看他们产品Demo的时候,他们新产品的试用的时候,我当时看完的第一个感觉,就不是这个图像真实不真实的问题,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将来真的分不清什么是虚拟现实什么是真的现实了,因为它完全是让你的眼睛没办法判断它这个源头是从哪来的,是一个虚拟的源头,还是一个真实的源头。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跟你的脑神经交互,但是这样一个设备,它其实最大的价值就是你通过视力,甚至都不用通过类似google glass这样的东西,你很有可能通过这个眼睛的聚焦等等这种变化,就能够调动计算能力,所以它其实是人机交互的一种新的方式,所以大家想想看,如果当我们的五官,最终大脑都能被某种方式直接跟整个计算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那种效率的提升是无法想象的,这是lOT的本质,当然同样的物理产品之间的互动也都越来越智能化,因为它有信号,它有通讯模块,有计算模块,有处理模块,有感知模块,所以物跟物之间也能够对话,也能够进行判断,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那么我们能够今天看得到的趋势就是语音视觉和无人驾驶。我们早期看物联网的时候,一直在看音箱智能家居这些,后来两年前我突然意识到一点,其实IOT的里程碑式的产品,集大成的产品,很可能就是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上,未来两三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应该就相当成熟了,而由于这是一个如此巨大的产业,当这个产业被突破之后,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各种成本都会几何级数的下降很多。以前我们认为被lOT化的这个行业原来都是因为投资回报率算不过来,你对一个小的应用场景,你投入再多的钱,客户价值可能是不够的,但是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里面,就由于客户的价值足够大,是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固定资本的投入的,前期研发的投入的,但是当这个研发突破之后,整个的世界将会被改观,因为芯片的成本传感器的成本就会几乎变得忽略不计了,那么很多原来用不好,用不了IOT的这个场景,就能够都被智能化了,所以这是第一个方向在线化。你所在的行业,你看到的客户痛点,有没有可能利用IOT的技术,从传统的物理的隔离的破碎的这样一个情况,变成一个在线的连续的互动的场景?
第二个重要的轴呢,是网络协同。我刚才讲到就是说谷歌只是把广告在线化了,淘宝把零售在线化了,但是当我们把零售的环节在线化之后,我们发现我们自然而然地想把存货弄清楚,想把物流的整个环节数据化网络化,所以你会看到包括这两年网红的发展,其实也是在显示了创业和营销也开始互联网化,当前台的应用都互联网化之后,自然的会到从制造到采购的全链路的重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比如说在服装这个领域里面,还要想进一步的做到个性化服务的话,其实制约不是在前面,而是在整个供应链的体系。包括比如说布料的采购,环节还是非常长,甚至很多的环节也完全是离线的,比如说布匹质量的验证,质量测试,现在还全部是靠人眼,在靠中国大概10万个人,在全中国看某一块布披,是不是符合当时供应商要求的标准,所以这中间有很多的环节还是完全离线的,他们都会逐步的在线化,被并入到这样一个协同网络当中,更好地完成客户的需求,所以几乎在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传统的封闭的线性供应链,走向开放的价值协同网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中间有巨大的商机。第三个是智能化,除了首先我跟大家讲一点,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说不用去担心算法有多难,我招不到算法工程师,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算法会像云计算一样,成为一个基础设施,无论是谷歌Facebook还是阿里都已经开放了基础算法库,将来每个企业做应用的时候,你自己不用去研发算法,就像我刚才讲到的阿里小蜜的这个案例,你不需要一个算法工程师,你只需要一个人工智能训练师。他要在你特定的场景下调参数,让结果变得更优化就好了。所以算法本身对大部分的应用企业来说不会是一个壁垒,反而是你们可以应用好的一个工具,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能看到这个趋势就是深度学习,包括现在的增强学习的融合会在每一个行业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会超过原来很多行业,基于自动化的理念把规则写在机器里面的,包括所谓工业4.0的很多想法,其实都是基于规则做的自动化,而不是基于机器学习,让机器随时随地地做决策,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的发展。
那么第二点比较专业一点。我简单的跟大家做个介绍,现在基本上所有公司用的算法,都是由计算机科学家设计,那么基本上是一个黑盒子,就是机器是这么学的,我们知道这个结果越来越好,但是为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是当我们进入越来越复杂的领域里面,比如说像淘宝这样的场景牵扯到人,就一定会有博弈,博弈就不是个简单的黑盒子的模拟的,那在博弈的情况下怎么引进好的经济学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把机制设计的一些理念可以引到平台管理,甚至最后把它变成算法的一部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的领域。而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这也是一次巨大的创新的机会,因为社会科学终于可以做实验了,就像物理之所以被认为是个科学,是因为它可以做实验,而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在线的环境,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学跟社会学的实验的,这样也可以推动这些学科变得更加科学,从而带来整个社会价值的一个提升。
但是要想在这样一个新的智能商业的时代取得成功,战略最基本的一些思路都要被改写。我其实在阿里内部从来都是严格禁止任何人汇报的时候给我讲行业分析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它不能反映现在这个时代战略制定的关键,所以除了所谓传统的定位之外,我自己觉得新战略中间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我把这叫做点线面体,就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一个企业战略决策的第一个核心,你是要在一个怎样的网络去竞争,你是作为一个面,作为一个网络平台,去引领一个生态的发展,还是在一个特定的网络里面,去做一个点或者去做一个线,比如说一个卖家,它可以选择我在淘宝这个面上去做服务,也可以选择京东,也可以选择微信,你这个选择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日后的演化的轨迹,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选择你自己是做面,还是你要做整个的某个面中间的一个点,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选择。那么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这点不展开讲。这个可能会是明年公开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新战略的完整的打法。在这里面我再强调一点,由于互联网上资源流动的速度跟范围,比以前大了很多,所以赢得未来的竞争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资源,就你拥有的资源再多也非常有限,真正重要的是你能调动什么资源,你能access什么资源,所以就是说我们一直原来讲这个竞争壁垒都是讲我拥有什么,但是未来真正的壁垒是我能调动什么,我是在网络的什么节点,起了什么价值,所以这个企业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你在网络中的相对位置,而不是你在企业内的资源的拥有量,所以外部的连接重要性远远大于内部的管理,这是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式。
那么再聚焦到最后一个话题,就是未来三年,我觉得如果我们从十年再往回拉进一下,未来三年最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个方向,还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突破。我下午讲三浪叠加的时候,会回过头来结合下午的案例,再做一些深入的展开,为什么这么看好产业互联网,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平台都只是完成了一个非常浅的连接,而很多的产业,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互动,一个非常复杂的利益的一个分配,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在一个复杂的产业,怎么把线下搬到线上,怎么完成网络协同,怎么植入数据智能都变成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什么不像大家过去几年想象的发展的那么快?我前段时间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原来老想的是互联网+是觉得把互联网跟传统产业加在一起就能够发生这么样一个神奇的转变,但实际上真的不是这样,因为这两个背后的逻辑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真正要的是互联网X,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思维,和某一个行业的基本规律的碰撞,再构和创新这个非常重要,今年年初大家可能也听到报道,就是蚂蚁金服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上的讨论,其实就是对一个字的较真,是蚂蚁金服是Tech Fin还是Fin Tech,就是因为海外讲互联网金融公司,它其实没有我们这个概念。海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叫Fin Tech,但是蚂蚁的初衷是Tech Fin,是基于创新的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的金融服务,Tech是基础,Fin是创新,所以最后马云又跑到蚂蚁金服跟大家开会说就蚂蚁金服必须回到初心来,因为只有回到这一点,公司内部的争论就我们到底是在技术公司还是一家金融公司,才能在根本上有一个标杆,就我们是用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的公司,而不是用技术去提升金融效率的公司,这两个是很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大家对互联网的理解,在一个特定场景上的深刻的思考和最终的突破。
所以总结一下,今天上午的讨论其实就是三个主题,一个是智能商业的潮涌,我们过去的20年看到了智能商业的雏形,未来的30年,能够看到智能商业的一个大爆炸,而接下来的十年,会看到智能商业的格局初步能够确定下来,所以这十年对于在座的诸位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关系到大家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还是会被越来越大的浪潮所抛弃的一个关键节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理解的战略都在被重新定义,Vision和Action的快速迭代变成这个时代新的战略的思考,点线面体变成新的定位的最重要的思想。我其实平时很少有一口气讲两个小时的,我其实比较擅长的是回答问题跟互动,但是因为人比较多,而且这个其实只是未来共同学习的一个开始,所以我今天上午还是一口气把整个的智能商业的思考框架跟大家做了一个完整的表述,那么中间有些概念可能不太清楚的,大家有什么感想,有些问题可以在群里面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可以讨论,可以提出来,那么下午我们最后有一个回答问题的环节,我也会尽可能的做一些针对性的回答,但是更重要的是下午的三个案例,会从不同的方面让大家对上午讲的这些概念和框架有一个真切的感知和具体如何落地的一些指引,所以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今天上午的讲演就到这结束,谢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实习生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