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你评我弹> 博库网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关于“网上写作”

http://edu.sina.com.cn 2000/10/09  博库网

  作者:张辛欣

  从华盛顿飞回家,看到email里的一个采访问题:“网络化随意型写作风格,会不会对传统写作构成裂变?你如何看待BBS上的写作?”这个采访有头没尾,在匆忙中,记者忘记落上自己的姓名。于是,我用一个“?”称呼对方。

  无名记者是不是想到了,他(她)点过来的这一小段文字,展示着网络化随意写作的几个特点:

  1,直切主题;

  2,不用怕失误,你总可以后补道歉,(两个小时之后,记者回信道歉);

  3,活泼--补名字的时候,记者还顺便小勾自己的出生历史,叫“国庆”,是70年代生的。我因此猜出,对方应是一男子。

  比起传统的记者采访形式,他这样表达,是不是有一点太“大胆”了?是不是太快地向不认识的对方展现了自我形象?然而,他完全遵循着网上文字传统——是的,历史极其短促的网络写作,自有传统并风格。

  综观网络写作的整个历史,从email发明到现在,不过30年。提供写作的基本方式包括:email(比如这封商务信件),BBS(比如聊天室),ICQ(比如情人书信)。

  从美国国防需要的英文世界开头使用,几年前,语言学家就网络英文写作观察出,除了以上几个特征,既兴互动,爱道歉的倾向;还有:

  文字版本迅速更新。就是说,在快速互动的要求下,用符号代替表情(你变得幽默,简洁,更意味深长),用缩写代替正常拼音。同时,拼音随意着,比如:Waaaaaaaaa,能用键盘任意地抒情。大量的科技包括医学词汇,这和语言使用者的知识结构有关。

  而ICQ,蒙面互动的天下信件,使抒情的节奏加快,地理大规模转移,人们的内心空前倾泻着,仿佛女人内衣外穿的时尚。

  无论是新式商务信件,是新式聊天,还是新式情书,在网里还是在网外的人,都可以同等地来思考和判断:新方式下的网络文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对传统写作做出“裂变”?

  中文世界网络写作起步晚。在网络英文世界,1995年时髦聊天室,1999年已经是网络商业化整合时代。而跨过世纪的中文网络,如今还在聊天室热潮和文字定义的讨论“初期阶段”。

  我们也许可以把网络写作和BBS放在一起来通观分析:中文的网络写作,一样有道歉倾向,还有侠客气,君子风度,爱称兄道弟。蒙面匿名放纵着人性发泄的潜能,传统阅读者看网上文字,可能会认为,网上恶意伤人,肆意下作的时候,嚣张得出奇。

  我个人以为,相比前几年在英文网里游荡所见,中文这边幽默不够充足,并且,幻想性不足。虽然说,网络文字自有传统和特点,不过,在一些时下话题的讨论里,借文革大字报资料对比一下,可能充满着同类的情绪和相似的文风。这可能与文化特点有关,而和是不是网络写作关系不大。

  至于错别字,口语化,有网络即兴标志,却非网络独有。看看乡下土墙上的自创简化字,民间诗歌也很口语。就不要说,新散文家们正以口水体时髦着平面写作,在非激情时代,小知识分子用新平民感体贴着读者日益懒散的惯性阅读。

  也请观察我的回答方法:虽然我是用email传递稿子,但是,我要想象平面杂志的表达方法。平面杂志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短文,大图;比如,开笔仍旧像开大会,先说大道理,不使用倒金子塔,不用形象开篇。这和世风,和本土文化,和作者训练的关系,要大于和网络的关系。

  我的看法是:网络文字的裂变是很有限的。在高科技手段发达的地方,文字裂变到一定程度,便停留在人类交流要求的基本状态。而在高科技不普及的地区,就比如在中文网络目前世界里,有些机智的网上幽默,出了网,成了枯燥的暗号,而“IT”,在变成泛形容词。

  中文网上语言形式,我们的方块字方式,可能不会小自由到像英文那样乱拼;从大自由上看,网络写作的风格,蒙什么面,匿什么名,你化装成什么样的狗男女(网上名言:在网上没人知道对面是不是一条狗),归根到底,文字还是一个人的个性展现。

  我这样说,因为我在网的前台表演,也参与过网的后台工作,因此得以观察了许多人个人写作的秘密。假如你得知作者的背景,你会更兴奋地发现:在正规教育下训练得只会写考卷格式的年轻人,完全能写出秘密的个性;呆头呆脑的电脑师,写情书,写政论,写诗;而高度学术化的严肃老人,大写抒发,提天真问题,假装小姑娘的口气。

  是的,大鼻子情圣“西哈诺”躲在别人背后抒情,现在只要躲在自己背后了——你可以用文字在网上勾引任何一位你想勾引的人。红娘不会因为传他人书信挨打了,小丫头自己可以造出双方情书,引出全本《西厢记》。

  不过,在这方面,戏剧家早就把网络写作的特点之一,初级互动,在网络史前期创造性地干完了。那么,大众如今的网络写作行为,是不是美国当年国防要求下,始于科学家交流构思的BBS——公共流言版的全球性业余发挥?

  这种业余发挥,如今一方面在日益地同义反复,一方面,整个网络的经济功能,在商业化和娱乐化上,在两大分支功能上,全球行家都在奋战。

  我现在留心娱乐化技术的进展,从flash,steam TV,到DivX下载电影……。在电脑不大的屏幕上,无数人盯着更小的窗户,看着断续的画面,究竟在干什么?

  电脑和网络,是新工具,也具备新观点。从技术层面,比如,现在都极注意网络作为新传载手段的可能性,探索它的“新经济”基本属性(无疑使许多对我这一代人来说还属“新产品”的东西将迅速淘汰出局);而在创造思路的进展上,网络飞快触及着“版权”——思维和创造的分享方式,现行法律的有效性等等。(当然,这里面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性的东西,很有待挑选。)

  回到txt文本前台,回到你看的,非声音,非流动画面的,这样表达着的我。在网上看文字,无论是精彩短句,是长篇文章,如果,放弃稿费和知名度,网络的无名发表(在BBS上和聊天室里),解放着无数“普通人”的表达欲。

  在网上发表你的回忆录,和普鲁斯特出版《追忆逝水年华》有什么不同?假如极少数伟大作家追求的是作品留世,不追求稿酬,那么,新的发表手段调动着潜在的创作者,可以以函数几何无穷推算。

  而“作家”,“记者”,可能不过是暂时割据着现有的发表地盘,是提供公众思路时候一些便于识别的头衔和名字?总之是大规模网络时代的暂时现象。

  也许,所有的网上无名发表,所有汹涌着的天下自由交流,暗自倾泻,可能仍然是大规模的临时现象?

  请考虑另外一个参数:电子出版已经实现了。在美国,想成作家的人,过去抱着稿子到处求出版编辑,现在,把你的文字点给www——付99块钱——用信用卡,电子出版社作封面设计,按读者购买要求,要一本,印一本,收益和作者分成。当然,新的问题包括,你可以自由出,但是谁知道你的书?天下是不是继续被少数品牌包销垄断?

  新周刊对我的采访问题,我在这里还给新周刊并在这里看到的读者你:

  书面语言是发生着有限裂变?还是,书面语言在局部小裂变的大消亡中?世界性传播和交流速度会不会越来越快?我将不需要从华盛顿回来才看email,我不需要电脑联网再回答,而记者不需要写,在网上说就行了,我报告给周刊的任何消息,在传递过去的时候,已经迟到了,而平面周刊消逝了,人们将在电视上看网络的“信息”,根本不看这么冗长的个人分析--分析的过程由数码代劳了。

  而道歉,将仍然存在着,是“不够完美”的,但活生生的,是人的唯一标志?

  本文收入专题--痞子蔡和他的洪水猛兽--汉语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关链接
新浪独家专访:痞子蔡生命中的几个女性(附图)(2000/10/08/ 23:48)
痞子蔡今晚翩然抵达北京城(附图)(2000/10/08/ 23:08)
错误的时代:生活并不因为网络而改变(吴亮)(2000/10/08/ 11:32)
从“接触”到《雨衣》--痞子蔡作品大陆出版始末(2000/10/08/ 11:23)
痞子蔡和他的洪水猛兽
汉语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招聘网站
《音像世界》第9期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奥运文化弹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