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实施状况追踪:申办手续太繁琐
http://edu.sina.com.cn 2000/09/01 北京晚报
本报讯 今天起,大专院校陆续开学,同学们迈入新学期碰到的头件高兴事,莫过于先是央行下发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继而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制订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
据了解,截至目前,经办助学贷款网点达23个,发放贷款院校已发展到45所的建行北京市分行,已累计发放商业性助学贷款约400笔,贷款额约900万元,在北京地区各家银行的同类业务中居于首位。但就该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整体而言,个人助学贷款的业务量实属九牛一毛。与商业性助学贷款境况大同小异的是,去年全国有近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4亿元,然而实际上只有20余个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最终得到了65.4万元的此类贷款,实际发放额还不及贷款意向的0.2%。不要担保申贷者仍很少
北京几家银行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相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申办手续过于繁琐,由银行自行安排的商业性个人助学贷款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对高校生具有足够的诱惑力。但由于银行出于服务对象过于单一等方面的考虑,在该类产品上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不少申贷人对商业助学贷款产生了申办手续同样繁琐的误区,如果这称其为此类贷款业务发展迟缓的一个理由,银行本身确有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人将此次央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对“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内容,视作了一个夺目的亮点。而银行界人士则称,事实上这已亮了多时了。据悉,早在今年2月,央行即曾鼓励各商业银行突破这一助学贷款的瓶颈,但时过半年,尚无人敢来吃这只“螃蟹”。银行似怕有去无回
据了解,由于受教育程度高,大学生一直被称作信用资质较好的群体。但就去年才刚出现的助学贷款而言,评价这个群体的信用资质到底好不好最早也要3年后才见分晓,记者曾与银行的一位信贷人员交换过看法,在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如出现贷款人逃贷,担保人也只是很有限地部分承担法律义务,在生源分散的情况下,一笔三五万元的贷款,银行要花时间、费人力去追贷,即便真的追回款来,那时的成本恐怕已大大超出贷款本身。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存在分配难、就业难的问题,怎么能保证每个贷了款的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一份月薪只够偿付贷款的工作呢?(记者冯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