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毕业生一半以上进入非公有制企业
http://edu.sina.com.cn 2000/12/18 05:5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吴苾雯) 今年,华中师范大学有40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广东、福建等地的非公有制企业。据武汉市人事局近日披露,毕业生就业方式出现了八大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武汉市人事局根据近年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认为,武汉地区毕业生就业方式已出现了八大变化。一是由政府“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转变到政府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二是由有限范围、有限领域和一次性就业转变为无限范围、无限领域,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和多样性就业;三是由政府指令性计划配置到以市场配置为主;四是由政策性就业转变为在法制框架下的可预见性就业;五是由用人单位被动接受到上门择优选择;六是毕业生由被动接受分配到自选职业去向和发展空间;七是用人单位从只看文凭到重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八是政府职能由微观调配就业到制定法规政策、培育市场、创造留才环境。
在对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中他们还发现,在今年武汉市接收的1.09万名毕业生中,到三资、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达5609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51.45%,比1999年提高了23.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却呈下降趋势。今年,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只有2594人,只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23.8%,比去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而文化、教育、卫生及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今年吸纳的毕业生只有2113人,只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9.38%,比去年下降了15.32个百分点。
非公有企业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毕业生的青睐,据有关人士分析,一是因为近年来武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二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干事业的环境相对宽松,流动自由,而且经济收入也高于一般国有企业;三是政策的鼓励,去年,武汉市发文规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可享受到国企就业毕业生的同等待遇”,这一规定使毕业生减少了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