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外语考试遭受质疑 |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2 14:21 新闻晨报 |
综合新华社4月11日电 4月11日上午,百万考生步入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考场,为个人的前途奋战。 考场现状 众考生“临场缺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场考试的考生“临场缺考”现象严重,一个考场少则十多名,多则几十人。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工程师王同喜,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主要从事精神多肽的机理研究,近几年来陆续发表了1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他告诉记者,工程师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通过A级英语考试,需要认知6000个左右的单词和短语,这对上了年纪的科研人员来说,的确是一道难题。为了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王同喜自己购买了《英语多科词典》《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指南》《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大纲》等10多本书籍,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人也渐渐消瘦了,但学习效果并不佳。由于年纪大、记忆力差,早上背诵一些英语单词,晚上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王同喜说:“如今我已54岁了,不想再折腾自己,所以今年我放弃了参加高级职称外语考试的机会。” 上海城建医院外科医生谭卫林从事手术临床实践已有24年,对各种人体创伤、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手术治疗卓有成效,赢得病人的好评。正因为谭卫林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外科医生,医院领导很关心他的职称问题,特意安排他到复旦大学外语培训中心进修。但因平时在医院几乎没有接触外语的机会,参加卫生类A级职称外语考试仍然遇到不少陌生的英语单词,答题只能靠猜蒙、碰运气。谭卫林对记者说:“依我看,像外科医生晋升高一级职称,应该主要看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这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将外语考试是否合格,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这是很不合理的。据我所知,这一规定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医生评职称的资格。” 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张建军是河南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其科研成果使众多教授相形见绌,但就是去不掉那个“副”字,病根仍出在外语上,他的外语过不了考试关。他说:“我搞中国商业经济管理又不是搞翻译,我的英语过不了关,还是有10多家著名企业请我当高级顾问,他们并没有要求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这就证明我的市场价值与外语没有多大关系。” 引出问题 考试作弊年甚一年 职称外语考试对晋升职称具有一票否决权,而职称又与收入、福利、住房、地位、社会评价等诸多诱人的东西紧密相连。 对职称外语考试的普遍反感和铁价不二的外语过关要求,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作弊年甚一年: 一是进考场带小抄。这种方式极简便,也极普遍。在一个职称外语考场里,记者亲眼看到监考人员没收了考生的字条。二是手机短信,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给考场作弊带来了现代化色彩。三是雇“枪手”替考。这是当前职称外语考试最严重的作弊形态。这种“枪手”,大都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金钱利益受雇于应考者,共同作弊。 为了对付作弊,各地考试部门出台了花样翻新的新举措,一些省市采取不提前发准考证的办法,不给作弊者雇佣“枪手”的时间。有些地方则采用进场先签字,坐在贴有本人照片的座位上。如谁违反考试规定,要通知其本人所在单位,并在网上公布。凡请人替考者,两年内不准参加同类考试。同时还规定,考生在考场上使用手机,不论其作弊与否,都要取消考试成绩。更有一些地方,采取电子摄像的手段,以确定考生身份之真伪。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对付电子摄像,有人走通关系,在开始摄像时就让“枪手”顶替,待替考完毕再将有关证据换掉:也有人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修改照片,使其像“枪手”,又像本人,令监考人员难辨真伪,无法核对准考证;更有人则干脆请制证贩子制作假身份证,供“枪手”使用。 去年人事部主管的几项考试中,共发现违纪人数达1万多人次,其中主要集中在职称外语考试。而根据湖南省人事考试中心的统计,去年这个省在职称外语考试中找“枪手”代考是作弊的主要形式,被查出500多人。 “职称考试忙,考场多荒唐。觅一支好枪,替我上战场!”在一些地方,作弊者把英语过了六级的高校学生当作最佳“枪手”人选,甚至开出了1000元的高价。 近年社会上还出现过专门供职称外语考试作弊用的“词典”。在2002年职称外语考试开考前夕,一名自称某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的人,专门带着自己编写的一本暗藏作弊内容的《2002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傻瓜词典》,在全国各地开班讲课,公开传授作弊技术。有关部门为此不得不发出通知,严禁将这种限定词汇范围、专为职称英语考试设计的字典、速查手册带进考场。 问题思考 职称外语考何去何从 目前的职称外语考试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弊端日益凸现。为此,社会上有不少人建议取消这一考试。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人才专家沈荣华提出,按照科学人才观,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其核心是坚持能力与实绩的标准。因此,职称外语考试应坚持“三不”原则: --“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有些涉外岗位需要外语,进行外语测试是完全必要的;但很多岗位不需要外语,就没必要测试外语。 --“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按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外语只是其中一项,不能“一票否决”。 --“不一个模式”,即职称评聘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可以设计三条通道,即职称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能水平认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可以按照职称资格标准,聘任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或副教授等。工厂企业或基层单位则可以开展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水平认定,凭岗位资格证书聘任技术工程师、会计师、评估师或律师等职务。 人事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李建钟博士正在进行一项与职称问题有关的研究课题,他提出,职称外语考试应该引进外语水平证书互认机制。“对于那些参加了托福、大学四六级等国内国际通行的外语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达到相应分数的人,人事部门应该予以承认,让他们免除考试。”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管理学博士曹子祥则认为,政府可以对某些职称要求外语水平,但不应该自己来主办全国性的考试。“目前政府自己举办考试,是一种角色的错位。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这种考试应交由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举办,如此也有利于维护政府机构的廉洁形象。”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诗人王怀让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在职称晋升中,取消与专业无关的职称外语考试;只有取消了这种考试,才能使职称评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他山之石 用人单位应因事聘人 奥地利驻华外交官约瑟夫·斯托金说:“在奥地利,除了必须使用外语的工作,没有要求升职前必须通过外语关之类的硬性规定。如果一个工作不需要外语,为什么要将其作为先决条件呢?” 美国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华信惠悦公司经理苏蕾表示,外语是一个基本的技能,而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用人单位不应因人设事,而应因事聘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陈浩则进一步提出,应扩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让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来聘用人才。 |
【发表评论】 |
|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大 中 小】【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