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英语教学参考:“导读式”阅读课教学程式初探

英语教学参考:“导读式”阅读课教学程式初探
http://www.sina.com.cn 2004/05/12 12:47  英语辅导报

  现行人教版初三英语教材无论在内容研究或形式上均较以前版本的教材复杂得多。阅读课占据了主要篇幅,这也符合《大纲》规定的"起始阶段后,在继续发展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2001年秋季开始,宝鸡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室承担了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1-2002年立项的研究课题--《中学英语"创新学习"实验研究》。作为实验教师,在市、区教研室和学校的指导下,我以初中英语《"导读式"阅读课教学程式初探》为课题,在初2004届2班和13班进行尝试。目前实验班已进入初三年级。初三课文越来越长,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语法比重明显加大。原来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实验和探索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根据英语课本内容和结构的变化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五步教学法"和"三阶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构建了初中英语"导读式"阅读课教学的"六环节"基本程式。即:提前预习→课前讨论→整体理解→重点讲练→巩固听说→提高读写。为了直观,现图示如下:

  初中英语"导读式"阅读课教学"六环节"程式

  

  2003年8月15日,我运用"导读式"阅读课教学"六环节"程式在宝鸡市教育学院给宝鸡市中升高职称培训班学员上了一堂研讨课。课题为初三英语Lesson 10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以这堂研讨课教学为实例,简述初中英语"导读式"阅读课教学"六环节"程式的基本操作概要,不妥之处,请同仁们赐教。

  一、提前预习生词,掌握文章大意。

  提前预习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初三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能力,完全有能力借助工具书预习新知识。首先预习重点生词,要求正确读出单词,了解这些生词的意思以及它们的同义词、反义词等,为下一步整体理解课文打好基础。若不事先集中识记重要生词,学生难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回答问题。这就降低了听课效率。以Lesson 10为例,我要求学生先查词典预习生词的英文解释:例如:harm: hurt or damage; rubbish: thing that you throw away because you don't want to use it anymore; collect: get sth. together; whenever: at any time; produce: make or grow; wherever: at any place; public: for everybody; spit: send liquid from your mouth等。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掌握文章主旨大意,了解文章所谈论的话题,进而思考有关问题。

  二、课前讨论有关课文的问题,轻松导入新课。

  课前讨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预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讨论所学话题或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出有关课文内容的讨论问题。例如:针对Lesson 10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 Do you think our environment is good enough? Why do you think so? 2. Have you ever done anything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的讨论形式上浪费了讲课时间,但实质上起到了"热身反应"(warming up)、激活思维和为学习新课文铺路搭桥的作用。在对本课问题开展讨论时,一名学生这么发言:"I don't think our environment is good because the air isn't fresh, the sky isn't clear, the trees become fewer, the public places are dirty. When I walk for a day in Qingdao, my face, hands, clothes and shoes are clean and nice. But in Baoji, I become a dirty boy very soon. "这时老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老师问:"If you have seen something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you do, then?"这么一导,自然进入新课。老师说:"Now, if everyone wants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what should we do? Let's learn Lesson 10.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三、整体理解、保证课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整体理解"是指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是课文教学的关键。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从而保证课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整体理解课文一般有三个步骤:

  1.让学生快速阅读,掌握课文大意,回答两个问题:①What things can you do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②What things can you do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就能把握课文大意。

  2.细读课文,回答Workbook上的问题。这6个问题包括了课文的重、难点以及细节。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无需过多解释。

  3.精心设计课文的Outline,引导学生填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性框架式理解。经过使用《初中创新教育教改实验丛书》英语第三册(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阅读课"自读提要"栏目内容,对我启发很大,使用后学生能当堂流利地retell,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驾驭文段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Lesson 10时自己设计的Outline:

  

  四、重点讲练,培养基本的语言能力。

  "重点讲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有些教师对讲解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讳莫如深,担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教材的指导思想。其实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缺乏语法知识必然影响语言交流能力。对课文有重点地讲解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在讲解过程中应将重点短语和句型置于"课文情景"中去理解和运用,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本课中harm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 piece of beautiful music; as soon as; keep our city clean; It's a pleasant way to...; It's our duty to do sth.的解释就要进行比较深入细致地操练。

  五、巩固听说,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巩固听说"旨在当堂消化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运用课文内容来培养听说能力。在第一次速读之后让学生听第一遍录音,回答两个主要问题;在重点讲解之后让学生听第二遍录音,并跟读课文;在Outline填充之后,让学生边看Outline边听第三遍录音,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整体理解的能力。一般来说,听完三遍录音后,学生能够看着Outline将课文大意复述下来。这么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课文大意。这种复述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大有益处。

  六、提高读写,落实缩写、仿写要求。

  在每课之后,缩写和仿写课文是一种活用的笔头练习,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比如Lesson 10的Outline就是一个标准的议论文结构。第一段由Story引出本课的话题(Topic)→提出观点(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陈述(What we should do/What we shouldn't do),各举四件事例作为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如何保护环境,以此支持观点→总结(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ur world will be more beautiful.)。最后让学生依照这种结构写一篇有关"环保"的英语小作文,及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总之,课文教学要突出整体性,加强阅读的技能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搞好初中英语课文教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

  (文/赵陶玲;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03~04学年第33~34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