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希望之星大学组决赛选手杨梦:学习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3:45   新浪教育

  我是这样学英语的

  从初中开始,每当有人问我 “你是怎么学英语的”,“你是怎么练口语的”这样的问题时,我总感觉底气不足,因为我给他们的回答似乎总不足以为他们带去想要的效果。确实,学习因人而异,这段文字,也不过是我自己的经验罢了,可能连经验都谈不上。

  自我感觉,我是棵被无心插出来的柳。学英语我没有感觉累过,因为运气好,误打误撞就碰见了适合我的学习方法。

  小学五六年级我不知道英语学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候脑子还没发育。初中那会儿学校用的是Look, Listen and Learn这本教材,在南京的普通学校里算先进的,可对我们的要求就高了。成堆成堆的单词每天都有,语法、句型、弯弯绕的题目,一样都没有少。那时我一个无心的举动给我捡了个大便宜:每天早上,从起床开始,打开录音机听课文磁带。学过的、没学的、听得懂的、听不懂的、留心听的、没在意的,反正初中三年我就这样保证了每个工作日大约四十分钟的听力,书里面的句型单词不用想就记起来了。但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不是能让我把书上的东西都学会,而是让我有了比较好的语感。复杂的长句子,读两遍就能搞清楚句子结构。这样的基础让我往下的学习倍感轻松。

  我们的教材都是英式的,而我说的是美式口音,还是无心的。我听着英文金曲长大,爸妈说我小时候就能把好多歌模仿的一字不差(绝对有夸张嫌疑)。后来大了,学英语了,对周围事物里的英语信息自然也就敏感了。我记得那时候把歌里的新单词都查了,还拿个小本本记下看不懂的句型追着老师问(老师都被我追怕了),不亦乐乎。还有就是,我会跟在老爸后面蹭电影看。父母不懂英语(确切地说是他们把自己学的忘掉了),可是老爸喜欢看原声大片。我记得自己经常做作业心不在焉,听见爸妈房里有重低音就坐不安稳。也许就是大量的传媒工具让我潜移默化的接受并生成了自己的美式英语。当发现自己可以完整地用英语说话之后,我说得更多了。找不到口语搭档,就自言自语。记得到上高中时,自己的语音体系已经基本上成熟了。

  我想自己之所以学英语从来没怎么太累,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把学英语太当一回事:从来不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我初中开始去英语角,高中开始听VOA,大学常看Reader’s Digest,但在自己心中我从来不是个学习刻苦的孩子。我认为英语贵在自然,英语是自己和外界交流的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与其说我享受的是英语学习,不如说我享受的是英语让我有能力接触到的多彩世界,和它让我进行的对自己更深的发掘。如果没有这内在外在的双重愉悦,对我来说,即使懂再复杂的句型,有再大的词汇量,又有什么用呢?

  家长或老师的文章

  影响•交流

  对于孩子的外语学习,绝大部分家长能够提供的辅导是相当有限的,我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过家长的一些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作为家长的我,比较喜欢一些欧美的摇滚音乐、轻音乐及原声电影,虽然不能直接听懂,但喜欢去接触,通过字幕之类的也能明白大部分内容。时间长了,孩子也喜欢听和看,也会问一些问题,从中我能感到孩子对外语有了一些兴趣。这时候会给孩子买一些最简单的外文读物,请一些懂外语的同事做基本的辅导。再后来,当孩子能从原声影片中听出她知道的单词时,会非常高兴。逐渐的,她会自己去买一些外语影片和唱片来欣赏。

  孩子上初中以后会经常去英语角,走的时候我们会嘱咐注意安全,不一定去学点什么,重要的是去感受那里的氛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说过吗,“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家长也是一样的。要多鼓励孩子开口,说的不好没什么,反正也不是我们的母语。尽量提供宽松的环境,久而久之,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会尝试着用外语会话。我们作为家长虽然听不懂,但会用赞许的目光或口吻给予赞赏。这样,更加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候我们也问孩子:你外语学的不错,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曰:受你们的影响,多开口与人交流,自身的语感比较好,再加上一台

半导体收音机,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从不间断,就会有丰硕的成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凡事都亲力亲为,更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万事通。教育孩子有艰辛,更有欢乐。充分的自由,更多的赏识和交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选手家长:杨京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